电缆敷设排布质量工艺优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电缆敷设排布质量工艺优化探析

姚家隆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  山西省大同市  037000

摘要:在电力电缆的敷设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电缆敷设工艺的控制和管理,分析以往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良对策,采用BIM建模、电缆三维优化系统、增加辅助措施、提高员工质量意识等有效措施,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实施,确保电缆敷设排布的质量工艺达到验收要求,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电缆敷设排布;工艺

一、提高电缆敷设排布工艺实施对策

1. 加强质量培训,制定考核规定,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专题培训,编制质量工艺卡;发现问题及时培训,及时整改;建立考核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质量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多次培训质量仍无提高人员责令退场,管理不流于形式。

2. 科技创新,寻找新工艺,研习新方法,优化施工程序

以Revit软件为基础,采用BIM建模、引进“博超”软件公司的电缆施工三维优化系统,在施工准备模型阶段将电缆排布不合理、易产生交叉、超桥架容积等问题优化,使电缆施工每一步施工都有据可依,使电缆排布更有规则,施工程序更为严谨,提高电缆排布的整齐度,即使出现电缆交叉也是有规律的交叉。

3. 增设辅助措施提高电缆排布工艺

利用“喜利得”成品支吊架根据现场实际制作统一尺寸、高度的电缆支架,安装于盘柜底部同一位置;要求电缆出桥架位置统一,绑扎高度一致;电缆敷设完成后制作专用夹具,防止扎带老化断裂导致电缆凌乱,优化绑扎效果,提高整体工艺水平;对盘柜内支撑及电缆绑扎方式优化处理,制作统一尺寸、高度的型钢支撑,增加辅助措施优化效果,提高观感。

二、提高电缆敷设排布工艺对策实施

1. 加强质量培训,制定考核规定,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增强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进场后,组织开展工艺质量培训工作,进行技术交底,制作电缆敷设排布质量工艺卡,便于随时学习,对工艺质量要求可随时查阅。

以国家规范要求、新源公司施工工艺手册、设计单位下发二次工艺设计为指导,按照机电安装项目合同要求在以上规范、标准、手册基础上对电缆敷设及配线进行二次工艺设计,不定期组织电缆敷设排布施工人员进行工艺质量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照电缆敷设排布工艺设计及工艺卡执行。

定期组织技术及质量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工艺进行检查,对发现问题下发质量整改通知单,并在现场进行专项工艺培训,要求班队长在每日班前会对存在工艺问题进行传达落实,多方面、多角度提醒施工人员提高工艺水平。

质检部门为电缆敷设排布施工建立了专门的质量考核管理制度,对违反工艺质量规定的人员进行警示、处罚,对多次违反的人员责令退场,对遵守电缆敷设排布工艺规定且积极为提高工艺献计献策的人员进行奖励,有奖有罚,提高施工人员的自律与积极性。

通过工艺培训、质量检查及合理的奖惩措施,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及施工态度,多数人员施工工艺水平有了一定提高,现场电缆排布工艺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得到监理、业主及各类专家团好评。

2. 科技创新,寻找新工艺,研习新方法,优化施工程序,解决施工随意性

引进基于云计算的电缆三维优化系统软件,运用Revit软件对全厂建筑、桥架、埋管、设备等建立三维BIM模型;将设计管路预埋图、设备布置图及电缆清册等数据建立数据库导入电缆施工管理系统,编辑提取电缆的起止设备编码;在电缆施工管理系统输入电缆敷设的施工区域、先后顺序、经三通、竖井等排列原则,通过电缆施工管理系统完成电缆路径、排列云计算,对每根电缆选择最短、最优路径;

现场技术人员以现场具体施工的程序为依据对排列完成的数据进行调整;会同现场施工人员、监理、业主对系统形成的三维模型进行展示讨论,对不合理的环节进行更改,确定三维模型的可行性;利用最终确定的三维模型,生成电缆排布位置表、电缆标牌、桥架内的电缆断面图以及断面图中每根电缆的详细信息,为现场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现场施工时可在工地或距现场距离较近的部位安装一台装有电缆施工管理系统的计算机,供现场各区域具体施工时查阅电缆敷设所有信息,也可在每个区域电缆敷设开始前将设计成果存储至笔记本电脑,现场施工时直接查阅。电缆敷设过程中,需防止电缆扭伤和过度弯曲,在桥架三通、四通处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和桥架的弯曲半径一致。电缆沿桥架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在电缆通过竖井、三通、四通处须有规律的分层交叉,沿同一方向敷设的电缆走向应一致。电缆在水平桥架向垂直桥架(竖井)上进行敷设时,一层电缆敷设完不要影响第二层电缆的敷设。

3. 增设制式支架、辅助卡具等措施提高电缆排布工艺

在电缆桥架与盘柜之间距离较大,且盘柜预留孔洞未在桥架正上方,为便于电缆排布,在最上层桥架上部立柱上约300mm(根据最上层桥架距楼板距离而定)处加装成品支吊架,并在电缆孔洞中心正下方加装支架,保证电缆排布需求,电缆在穿过每一层桥架时都要使用扎带将多根电缆绑扎成一个整体,从下向上依次绑扎在桥架侧面的孔上,电缆进孔洞时应排列整齐、平顺、弧度一致,电缆排布时从横担下方穿过(尽量避免支吊架外漏),每一根电缆与横担接触部分都要使用扎带绑扎牢固。

电缆进盘柜后,在盘柜下部距柜门20cm处加装由型钢制作的高度为5cm的电缆支架,电缆敷设阶段尽量将所有电缆排列至支架同侧,电缆进入盘柜排列时,只能是横向排列,电缆较多时分两侧均匀排布,禁止出现电缆左右或前后交叉的现象。制作完成的电缆终端排列有序、高度一致绑扎在支架上。固定电缆时应有序排列,间距均匀,尽量避免交叉,在排列和固定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时应在每个支架上固定。

电缆敷设完成后,对电缆竖井内电缆及盘柜内部电缆线把按照固定间距,使用同一颜色的彩色扎带进行等间距的绑扎固定,竖井内电缆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绑扎,盘柜内部线把固定绑扎间距为10cm。

盘柜底部及电缆沟内部电缆敷设完成且绑扎固定完毕后,再利用专门制作的电缆夹具进行固定,防止塑料扎带日久老化,提高绑扎可靠性及美观度;盘柜下部至桥架部位,加工适于电缆数量及宽度的金属夹具,夹具与电缆之间使用厚度为3mm的橡胶垫隔开,一般每组安装2~3道电缆夹具;电缆沟内部每间隔一套电缆支架使用彩色扎带及特制金属夹具固定,利用扎带绑扎动力电缆必须逐一绑扎且绑扎方向一致。

通过增加制式支架、辅助卡具等措施,盘柜底部至电缆桥架段电缆排布整齐度明显提高,绑扎高度及节距基本一致,同区域电缆的弯曲弧度基本一致,盘柜内部电缆排列整齐度明显提高,电缆沟内动力电缆绑扎更加结实可靠,更为美观,提高了电缆敷设排布的整体工艺质量。

三、电缆敷设排布工艺优化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按照制定的对策实施后,明显提高参与施工过程的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采用基于云计算的以BIM模型为基础的电缆敷设施工三维优化系统,对比传统电缆工艺可减少因施工顺序不明确而产生的时间浪费,提高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通过电缆施工管理系统对每根电缆选择最优的敷设路径,节约施工资源投入;在模型阶段解决电缆排布凌乱、交叉、桥架超容积等问题,无须在电缆敷设完成后整理、重排或增加辅助装饰设施,省去二次施工环节;与传统工艺对比,电缆敷设施工三维优化系统有降低施工资源投入、节约施工时间、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等优势,提高了工程生产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飞,罗辑,屠越,等.水平定向钻铺设钢管内敷设高压电缆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03):116-118.

[2]朱乾华.电力配电工程中电缆敷设技术的应用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4):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