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我国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郝玉平

476000

 摘要:通过对国内疼痛护理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进行综述,为临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疼痛护理;研究进展;综述

疼痛是与现存或潜在组织损伤或与这类损伤描述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经历,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疼痛列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广泛用于临床护理评估中。疼痛护理是镇痛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关系着患者的舒适度及临床结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疼痛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疼痛护理的发展。借助科学计量学方法[2]对疼痛护理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我国疼痛护理研究现状

本文通过CNKI,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借助陈超美博士研发的CiteSpaceⅤ软件对文献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发现疼痛护理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人员结构相对松散,尚未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此外,各个机构之间合作交流较少,并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团体。最后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把疼痛护理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归纳为:①疼痛专科护士;②疼痛护理研究人群;③疼痛护理管理;④疼痛护理质量。鉴于此,本文将从这4个研究主题出发结合临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2 临床疼痛护理发展方向

2.1 建设疼痛护理专科,规范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

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也最了解病人的病情,在疼痛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疼痛专科护士成为专科护士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疼痛专科护士不仅仅是疼痛评估和镇痛措施的实施者,还担任着教育者、指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及疼痛评估的指导能够有效保证疼痛护理质量的提高,护士在医疗和护理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够有效保证疼痛护理措施的落实[3]。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证标准,仅少数医院通过院内认证的方式设置疼痛专科护士岗位[4]。此外,我国护士缺乏疼痛护理基础知识,对药物及非药物止痛措施的了解也不全面。美国是最早开展疼痛专科认证考核的国家,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疼痛护理管理体系[5]。因此,我国可以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疼痛专科护士认证体系和培养规范,通过建设疼痛护理专科,构建科学系统的疼痛护理培训课程壮大疼痛专科护士的队伍。

2.2 关注癌痛和术后疼痛管理,重视老年人疼痛护理需求

对文章进行二次检索发现,疼痛护理的研究人群大多集中在癌症患者和术后患者,且医院现阶段的“无痛病房”也多集中于肿瘤病房及外科术后病房[6]。相关研究[7]指出,疼痛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70%,对癌症患者实施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疗法、意象疗法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减轻镇痛药物用量及患者经济负担。术后伤口疼痛是术后患者不可避免出现的症状,张惠荣等[8]的研究指出,对外科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患者术后各系统功能的恢复,进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此外,疼痛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然而我国养老机构及社区存在对老年人疼痛不够重视、缺乏全面系统的慢性疼痛管理程序等诸多问题,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9]。因此,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的疼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加强多学科合作,规范疼痛护理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疼痛护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在治疗过程中会涉及到医学、护理学、心理学、麻醉学、药学以及中医等学科。目前,临床上强调多学科合作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其中,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3]。为了更好地发挥护士的主导作用,需要对疼痛护理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苏曼曼[10]提出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有助于疼痛护理管理的规范化,且护士长在疼痛护理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建议从提高护士长疼痛管理循证学习能力着手,制定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制度,推进疼痛护理实践的发展。

2.4 制定科学的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疼痛护理质量是临床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才能发现疼痛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最终达到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在核心期刊中关于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其中,刘敏君等[3]对国外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综述,指出护士对疼痛护理知识的全面掌握是保证高质量疼痛护理的前提,疼痛护理培训质量的评价也是疼痛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黄天雯等[11]运用疼痛评估准确率、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疼痛干预有效率、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疼痛控制满意度5项指标对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进行管理,结果实现了疼痛护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但研究仅限于骨科病房。今后应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完善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可行、可推广的评价指标以实现临床疼痛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3 小结

目前,我国关于疼痛护理的研究还处于上升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CiteSpace对核心期刊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文作者和机构的结果显示,缺乏高产出的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且研究人员和机构的结构相对松散,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提示今后需要增加研究投入,以期加深我国疼痛护理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结果明确了疼痛护理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研读和整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高崇荣.关于疼痛定义的商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01):23-24.

[2]李慧军,魏翠兰,李垂坤,等.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运动与认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14):2277-2283.

[3]刘敏君,童莺歌,田素明,等.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 14 (11):1125-1128.

[4]陈佳佳,童莺歌,柴玲,等.中美疼痛专科护士的认证、认可及实践现状[J].护理研究,2018, 32 (09):1333-1337.

[5]成燕,陈肖敏,童莺歌.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医院疼痛护理管理介绍及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2):317-320.

[6]刘丽艳,张雅丽.疼痛专科护士的管理现状与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 (21):3358-3360.

[7]潘佳颖,童莺歌,柴玲,等.护理权限内非药物镇痛措施在癌症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22):3492-3495.

[8]张惠荣,张晓岚,陈丽,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8,33(17):38-40.

[9]贺丽春,王宏,何嵘.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疼痛及其管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 51 (03):344-347.

[10]苏曼曼,周阳,余婕,等.护士长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8,33 (05):62-65.

[11]黄天雯,陈晓玲,谭运娟,等.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2):148-151.

研究生学历(1991.10.06),女,汉族,单位:商丘工学院

研究方向:护理学 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