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对中医推拿按摩疗效的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简析对中医推拿按摩疗效的影响因素

白庆1,2

1.蒙自小白盲人按摩店,2.善境堂小白盲人按摩店 云南 蒙自661199

摘要:推拿按摩是我国中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已经演化出众多的流派和形式。目前,由于推拿按摩是大众化的养生保健方式,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中对推拿按摩的治疗效果评价不一,甚至有部分人认为推拿按摩重在享受,而对其防治效果并不认可。本文结合中医经络学原理和临床实践进行研究,简述经络系统、经络现象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然后分析对中医推拿按摩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推拿按摩;疗效;影响因素;经络;穴位

一、引言

中医是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享誉世界,成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的一张名片。当前,推拿按摩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养生保健方式,但由于有些按摩服务缺乏以中医理疗为基础,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推拿按摩作为我国中医四大临床治疗手段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除了与按摩人员的技能、手法有关之外,必须要严格依据中医学的相关原理,全面系统分析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然后实施对症治疗才能取得更佳的疗效。笔者在两年之内对数以百计的患者结合中医原理实施临床治疗,特别是对中老年人群的腰、颈、肩慢性病的治疗,取得的疗效要远远好于一般穴位手法按摩。下文对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理论应用与实践经验做出总结研究。

二、中医经络学原理

(一)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和十五络脉构成的核心部分,以及外部联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经络系统是中医学特有的学术语,在推拿按摩、针灸、气功等方面广泛应用。经络学说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发展充实起来的,古代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对“经络”有系统的论述。另外,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对经络学说产生重要影响,经络系统的名词多以阴阳来命名,阴阳是对立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中三阴、三阳、奇经等是经络系统的基础概念。经络系统能够反映人体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的变化,中医推拿按摩首先要经过经络诊断,然后再根据病情、病因、病理及手法实施临床治疗。

(二)经络现象的特征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经脉和络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经络学认为人体脏腑之气由经络输注,可在体表寻找到相应的部位。因此,经络现象是专业推拿按摩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其基本原理是推拿师通过手法帮助患者疏通堵塞、调节气血。十二经脉是经络现象的主要内容,包括:外行部分、内行部分、流注关系和表里关系,其将人体内外贯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营气行于脉中,卫气则散布于脉外”,十二经脉是“行气血”的关键。“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支是指人体的四肢,节是指人体上的关节,也可指穴位,这些体表部位反应脏腑的功能活动。穴位又被称为腧穴,其与身体中的脏腑息息相关,穴位通常位于身体经络循行的路线上,推拿师需要熟悉各个穴位特点及其与疾病的逻辑关系,然后通过穴位按摩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人体的穴位有共性也有特性,推拿师要将穴位情况与患者情况综合起来,做出正确的穴位配伍,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经络的基本功能

《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治疗方面的重要性。经络的基本功能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生理方面,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灵枢.本藏》认为经络的作用是“行血气而营阴阳”;《太素》将“心脉”作“心肺”,可知宗气是概括了心肺活动功能;《难经》认为“脐下、肾动气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总之,营气和卫气是人体活动的根本动力。二是,在病理方面,抗御病邪,反映候症。《素问.气穴论》认为,经络能够“以溢奇邪,以通营卫”;《伤寒论》总结热病的“六经转变”规律,认为病是有表入里发展,可以从太阳经传至阳明经或少阳经,也可以由三阳经传至三阴经,也就是经络与脏腑之间病邪可以相传。三是,在治疗方面,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灵枢.官能》认为“审于调气,明于经隧”;《黄庭内景经》记载“泥丸、百节皆有神”,意思是人体的百节有神气活动,“气行则神行,神行则得气”,经络的传导感应功能,也就是通常说的“神气”活动。中医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的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功能。

三、对中医推拿按摩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依据经络系统辩证分析患者的病因

经络循行路线与疾病症候的反映部位有关。《灵枢.经脉》提出“是动则病……”,意思是本经脉变动异常就反映患者的疾病类型,又指出“是主某所生病着……”,意思是本经脉(穴位)能主治这些疾病。因此,推拿师在应用推拿按摩治疗之前,要遵循“分经辨证”的理论,对病因病理进行准确的分析。例如,腰痛患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有血瘀腰痛、肾虚腰痛、风寒湿腰痛等,需要针对性的应用推拿按摩手法,并且配合相应的穴位点按。而穴位按摩一般对慢性腰痛疗效更显著,如果遇到因外伤或手术并发症引起的急性腰痛,推拿师需要慎重对待,主要采取“通经止痛”的按摩治疗,对于痛处切不可过多操作,以免加重病情。总之,推拿师要掌握经络系统基本原理,实施正确的“辩证论治”,结合“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的理论,由浅入深的实施手法治疗,这是对患者病情病因的把握,是对经络学说的灵活运用。

(二)基于经络和穴位特点进行点穴按摩

经络与一定的穴位相连,穴位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中医经典称之为“气穴”。针灸、按摩等治疗法则是通过穴位来调整气血而解除病痛,是考虑到经络和穴位是紧密结合的,两者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推拿师要基于经络和穴位特点进行点穴按摩,《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灵枢.背俞》等中医著作都称之为“循经考穴”,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就要在了解患者病情病因的基础上,依据经络与穴位的关联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肾虚类腰痛,所取得主穴是肾俞、太溪、肓俞,推拿师按照操作流程实施手法按摩,对于肾俞穴以轻揉渗透手法,反复按压6-8次,致使肾俞穴微微发热,已获得“舒筋活络”的效果;对于太溪穴采用双拇指轻揉、下压,停留10-15秒,以调整经络系统顺畅;对于肓俞穴也采用双拇指按压多次,以达到调整气血的效果。

(三)把握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最佳时间段

在穴位按摩时应当把握治疗的时间,中医著作所言的“子午流注”,是认识到经络气血的运行与时间有关,各个季节、各个时间段以及不同体质的患者都有差异,因此推拿师在取穴和按摩时要加以注意。例如,针对风寒湿疼痛患者推拿治疗,尽量选择的其精力充沛的时期,如白天、晴天,避免身体虚弱的夜晚,这是遵循了中医经络学说的“阴阳论”,即选择最佳治疗时间,通过按摩帮助其“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是“传导感应,调整虚实”,按摩穴位的手法、方向、力度、频率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效果,针对于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采用恰当的手法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而选择最佳时间段治疗能够提高疗效。

四、结束语

总之,推拿按摩看似是一种大众化的养生保健方式,但要想取得治病、预防的效果,需要应用中医原理和恰到好处的按摩手法。其中穴位按摩尤其具有技术含量,要想成为专业的推拿师,必须要不断学习、研究,才能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推拿师要依据患者的各方面信息来正确的选择配伍的穴位,依据中医经络学原理实施的推拿按摩,这对某些疾病有治疗或缓解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俞东日.中医推拿按摩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世界,2015(3):15-16.

[2]陈凤,郁灵娟,孙云之.探讨影响中医推拿按摩疗效的因素[J].饮食科学, 2018(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