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评价

张晓晨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476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时对患者舒适度产生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额外接受心理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SDS和SAS评分,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DS和SAS评分均较高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达到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提高患者舒适度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心理状态

0.引言

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对血透患者舒适度产生的影响,现对研究过程及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从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开展研究。

纳入标准:(1)所患肾脏疾病已经进展至终末阶段,肾功能严重下降,必须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方可维持生命的患者;(2)具有行动能力和较为清晰的思维意识,能够正常表达内心感受,与医护人员交流无障碍的患者;(3)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精神障碍类疾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接受换肾治疗的患者;(3)心智不健全的患者。

根据血透治疗期间护理方式的差异,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两组基线资料分布及比对结果如表1所示,年龄、性别组间比对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表 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n,±s

基线资料

观察组(40)

对照组(40)

x2/t值

P值

性别

22

18

0.050

0.823

21

19

年龄

区间

39~72

40~73

0.232

0.817

均数+标准差

55.34±3.19

55.17±3.35

1.2研究方法简析

两组患者血透治疗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护理人员随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生理性不适等。在此基础上,额外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

(1)健康宣讲。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治疗的原理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的作用,使患者提高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水平,能够科学看待。比如一些患者的经济能力不支持换肾,或是患者正处于等待肾源阶段。对这类患者来说,血液透析治疗几乎是维持生命,能够使其“活下去”的唯一方法。面对此种情况,患者难免滋生绝望、不甘心、恐慌等消极情绪,体现在对治疗不积极、不配合方面。只有加强教育,使患者明确维系生命的重要意义,更能体现医疗的价值。

(2)长期自助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交朋友”,告知患者在定期、规律性接受血透治疗的同时,在生活中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充分休息,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为了使患者心理层面更容易接受,医护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话术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反复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地解答,且不得表现出任何负面情绪。考虑血液透析患者的身体相较于健康人较为虚弱,应尽量避免受到刺激,故与患者沟通时,医护人员的说话语气应当轻柔、缓慢,充分照顾患者。此外,在患者精神状态尚可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充当“倾听者”,帮助患者释放内心情绪,避免郁结于心。

1.3观察指标界定

(1)分别于护理前后,向两组患者发放SDS抑郁和SAS焦虑量表,比对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心理状态。两表的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越低。

(2)按照下列标准,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①很满意。患者非常认可护理工作,认为医护人员尽职尽责,对自身照顾良好。

②基本满意。患者认为护理工作中规中矩,能够基本满足自身要求。

③不满意。患者认为护理工作不到位,有较大提升空间。

计算总满意率时应当剔除不满意例数[1]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两组SDS和SAS评分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更低,P<0.05。

表 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s

量表

观察组(40)

对照组(40)

t值

P值

SDS

护理前

39.59±5.63

39.61±5.72

0.016

0.986

护理后

14.16±2.60

28.14±3.96

18.664

<0.001

SAS

护理前

40.49±6.08

40.52±6.79

0.021

0.983

护理后

15.28±2.76

27.34±4.05

15.563

<0.00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3例、25例、2例,总满意率达到95.00%;对照组对应例数分别为9例、20例、11例,总满意率为72.50%,卡方检验值为7.440,P=0.006<0.05,观察组明显占优。

3.综合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功能替代治疗方式,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这种治疗方式的过程为: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流至体外,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基于弥散、对流完成物质交换。在体外将患者血液内无法自然排出体外的代谢废物及过多水分清除之后,将重新回归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以达到维持患者生命的目的。在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之外,还应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为血透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时,能够帮助患者释放消极情绪,使患者首先在心理层面“看开”。受积极、健康心理状态的影响,患者的整体舒适度也会随之提升(体现在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认可方面)。由此表明,心理护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娟. 探究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4):107-108.

[2]修云红,刘国岩,李淑梅.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影响研究[J]. 心理月刊,2020,15(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