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调脂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1

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调脂药

罗琴

攀枝花市米易县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200

随着我国物质水平提升,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升高。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超出标准指标,继而形成高血糖,而高血糖会引起多饮、多食、频尿及体重降低等症状,且较易合并高血脂的发生, 血脂异常对糖尿病的发生与进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据流行病学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血脂异常的概率约达到50%,因此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之间的联系存在相互性,血脂异常对糖尿病的进展影响不容忽视。那么常见的调脂药有哪些?应该如何使用呢?

1为什么会合并血脂异常?

有研究提出,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主要机制可能和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因素存在关联,主要原因在于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极低密度脂蛋白、TG产生较多以及清除缺陷等造成血脂异常。

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产生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机制为胆固醇进入血管内膜下,而胆固醇是产生斑块的主要原料,而单纯控制血糖水平较难有效控制大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在管理血糖的基础上还需重视胆固醇的管理。

2 临床常见的调脂药有哪些?

目前临床常见的调脂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

他汀类药物也称为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来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发挥调脂效果,同时有助于改善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起到胰岛B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可能会影响血糖代谢,并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轻度增长,提高新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其在引起新发糖尿病方面可能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关。此外,有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状态下糖代谢的影响可能与药物剂量与种类存在联系。

贝特类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主要在于对胰岛素抵抗进行改善,机制作用包括:①利用延长胰岛素反应促进胰岛素敏感性改善;②下调血浆TG水平,影响脂肪酸介导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分布于骨骼肌,继而对胰岛素敏感性进行间接改善;③减少血脂与外周组织脂肪堆积,继而调节脂肪细胞到血液循环过多释放。

烟酸作为调脂药物已在临床运用已有半个世纪,该药物有助于减少血清TG、总胆固醇、LDL-C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指标,且在调脂药物中,烟酸提高HDL-C的程度最为显著,烟酸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仅能够单独应用,还支持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

依折麦布属于第一种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利用选择性抑制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促进降低肠道内胆固醇吸收,减少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肝脏胆固醇储量,提高肝脏LDL受体合成,加快LDL代谢,下调血浆中的LDL-C指标。
   3 使用调脂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于初次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关注肌肉与肝脏方面的影响,在1-3个月内密切监测肌酶与肝酶指标,肝酶ALT/AST增长多表现为一过性,常出现在用药初期,另外选择他汀类药物治疗时还要注意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孕妇禁用他汀类药物。另外,在他汀类药物提高血糖指标或加剧新发糖尿病发生风险方面需保持警惕,特别是对于具有易患糖尿病风险、老年患者、强化他汀治疗与长时间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其血糖水平,及时监测相关生化指标,同时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慎重选择适宜的他汀类药物品种和剂量。

有研究显示,胆石症、消化不良等是贝特类药物多见的不良反应,还可能导致肝脏血清酶增长或是诱发肌病,严重肾病严重肝病是其绝对禁忌证。

上消化道不适、颜面潮红、高尿酸、高血糖等是烟酸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痛风慢性肝病是该药的绝对禁忌证;肝毒性与高尿酸血症、溃疡病是其相对禁忌证。有研究提出,一般不建议他汀类与烟酸类、贝特类药物结合使用,具体的联合用药事项还需通过更多分析报道进行深入探究。

由于调脂药物的不同,其半衰期、作用特点、代谢途径、降脂强度、副作用等均存在差异性,临床中需结合患者年龄、原发病状况、肝肾功能、血脂异常的相应类型以及控制目标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针对性的调脂药物,同时患者切勿自行盲目用药,这样不仅难以起到治疗作用,反而可能会引发肝脏损伤等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每年应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包含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此外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结构也是保障糖尿病患者保持合理血脂水平、调节血脂紊乱的重要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严格进行血脂管理,增强异常血脂管理,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但当前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距指南要求还相差甚远,糖尿病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针对性的调脂药物,了解不同调脂药的治疗作用、使用禁忌证以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积极配合医师做好用药管理,进一步控制血脂水平,确保使用调脂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