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价

邹梅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5000

【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设置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09月至2022年09月,选取此时院内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为研究样本,依照双盲法分为二组,36例归入单一组并运用阿替普酶治疗,36例归入联合组并运用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治疗。分析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含量、治疗疗效的差异性。结果:从神经功能分析,二组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好于单一组(P<0.05)。从炎症因子含量分析,二组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低于单一组(P<0.05)。从治疗疗效分析,联合组治疗后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在为研究患者治疗时,运用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使用。

【关键词】依达拉奉;阿替普酶;急性脑卒中;治疗疗效

急性脑卒中是指大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疾病或缺血性疾病。患者常表现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如未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脑死亡,死亡风险较高[1]。对于该类患者治疗时,药物治疗是有效治疗方式,不同药物疗效有所差异。本文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0.09-2022.09期间院内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72例为研究样本,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即单一、联合二组,且例数均等,36例/组。单一组中年龄最大、最小依次为80岁、42岁,平均(61.32±4.17)岁,且男女依次有21例、15例。联合组中年龄最大、最小依次为79岁、43岁,平均(60.79±4.23)岁,且男女依次有20例、16例。二组的基础资料经比较后统计学无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将阿替普酶运用到单一组患者治疗中:(1)药物信息:药物名称为注射用阿替普酶;生产厂家为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国药准字SJ20160055;规格:含稀释液50mg*1支。(2)使用方法:用药剂量以每千克0.9mg计算给药,以静脉滴注方式用药,最大给药量不可超过90mg。治疗时长2个星期。

将阿替普酶+依达拉奉运用到联合组患者治疗中:(1)药物信息:药物名称为依达拉奉注射液;生产厂家为湖南一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114;规格:20ml:30mg。(2)使用方法:每次用药剂量为30mg,每日静脉滴注用药2次,连续用药3d。另一种药物的相关信息和使用方法同前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1)运用NIHSS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满分42分,得分与神经功能成反比。(2)从C-反应蛋白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两项分析患者的炎症因子含量,以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为检测样本,需放入离心机中处理10min,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000转,以此获得上清液,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含量测定。(3)治疗疗效中显效: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不少于90%;效果一般: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不少于18%;无效: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18%以下。治疗疗效为显效与效果一般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将二组治疗前后的数据输入到SPSS23.0软件系统中进行计算,对神经功能这类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对治疗疗效此类数据使用(n%)表示,实施X2检验。二组数据经比较后统计学有意义(P<0.05)。

  1. 结果

2.1 对比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

治疗前,联合组的神经功能(20.35±4.66)分;单一组的神经功能(20.61±4.70)分。经比较,t值为0.2357,P至为0.8144(P>0.05)。

治疗后,联合组的神经功能(8.98±2.05)分;单一组的神经功能(12.37±3.64)分。经比较,t值为4.8688,P至为0.0000(P<0.05)。

2.2 对比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炎症因子含量

治疗前,二组的炎症因子含量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炎症因子含量低于单一组(P<0.05),见表1。

表1  二组的炎症因子含量对比(

组别

例数(n)

C-反应蛋白含量(mg/L)

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联合组

36

18.73±3.21

8.65±1.47

28.91±4.68

11.45±2.40

单一组

36

18.69±3.20

10.22±2.09

28.93±4.71

18.93±4.22

t值

-

0.0529

3.6866

0.0180

9.2445

P值

-

0.9579

0.0004

0.9856

0.0000

2.3 对比二组治疗后的治疗疗效

治疗后,联合组的治疗疗效高于单一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效果一般(%)

无效(%)

治疗疗效(%)

联合组

36

13(36.11)

22(61.11)

1(2.78)

35(97.22)

单一组

36

9(25.00)

19(52.78)

8(22.22)

28(77.78)

X2

-

-

-

-

6.2222

P值

-

-

-

-

0.0126

  1. 讨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科诊治患者中占比较高,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为特点。典型症状有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2-3]。阿替普酶是一种常用溶栓药物,其药物种类为重组人组织纤溶酶激活剂,当此药物进入体内后,可通过促进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减轻血管阻塞情况,恢复血管通畅,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减少脑组织损害,利于病情恢复。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当其进入体内后,可通过清除脑内的自由基,避免脂质过氧化,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利于病情恢复;能够改善梗死部位周围局部血液供应,减轻脑水肿,避免病情进展,从而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达到缓解神经症状的目的[4]。使用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从多角度发挥治疗效果,既可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管通畅,改善血液供应,还可减少脂质过氧化,防止神经和脑组织进一步损伤,降低后遗症严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二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含量比较统计学无意义。联合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含量均好于单一组,且治疗疗效较高。由此可知,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对缩短康复进程,提升预后恢复质量有益。

综上,为研究患者运用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较理想,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因子含量,缩短康复进程,建议应用。

参考文献:

[1]穆昭威,张晶毓,马腾,刘向哲.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序贯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2):2135-2145.

[2]张竞文,陈頔,赵紫楠,宋茵茵,金鹏飞.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中国药业,2022,31(03):108-114.

[3]孙永康,刘建涛,郑树然,张自强,李景花,雷东.复元醒脑汤联合依达拉奉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2):99-102.

[4]王欢,宋毅军,李晨,苏学宁.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10):118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