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的效果及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艾滋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的效果及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杨发平

昭觉县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州  616150

【摘要】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艾滋病患者,“双盲法”分基础组(常规疗法)、高效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各40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免疫状态无差异,治疗后比较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后较基础组,高效组IgA、IgG、IgM指标更高,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能调节机体免疫、疗效显著,可保证治疗安全可靠、值得推崇。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免疫状态;疗效;不良反应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ighly effective retrovirus therapy on AIDS patients.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80 patients with AID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ouble-blind 2021: Basic Therapy Group (N = 40) and high-effective retrovirus therapy group (N = 40) ,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immune status before treatment and no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dexes of IgA, IgG and IgM in the high-effectiv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asic group,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igh-effectiv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he high-effective group is effective and safe. Conclusion: Highly Effective retrovirus therapy for AIDS can regulate the body's immunity and has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It can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reatment and is worthy of praise.

[ key words ] AIDS; highly active retrovirus therapy; immune status;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临床常见慢性、致命性传染疾病为艾滋病,患者因感染艾滋病(HIV)病毒而患病,涉及传播途径有三种,即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性传播,站在病理角度,HIV病毒对辅助性的T淋巴细胞造成特异性侵犯及破坏,且损害体内的多种免疫细胞、最终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疾病、恶性肿瘤等。据统计[1],此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患病后表现为高热、皮疹、盗汗及腹泻等症状,具有传染性强、患病率高及预后差等特征,若未及时治疗则危及生命,故以调节免疫、提高疗效为目标,早期给予对症治疗很重要。部分学者证实[2],常规治疗虽能起到抗病毒作用、提高疗效,但易有副作用发生、影响患者预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顺势出现,弥补常规疗法缺陷、增强抗病毒效果,达到改善预后作用,故被广泛用于临床。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艾滋病患者为主体,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用于艾滋病治疗中的价值,汇总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前瞻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艾滋病患者,高效组(40例):男女例数23:17,年龄24-69岁,均值(45.23±2.17)岁;病程1-10年,均值(5.34±1.38)年;临床分期:Ⅱ期、Ⅲ期、Ⅳ期各16例、14例及10例;感染途径:异性途径、静脉吸毒及其他途径各19例、11例及10例;BMI值19-26kg/m

2,均值(23.38±0.42)kg/m2;教育背景: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各18例、12例及10例;基础组(40例):男女例数22:18,年龄25-70岁,均值(45.36±2.27)岁;病程1-11年,均值(5.45±1.42)年;临床分期:Ⅱ期、Ⅲ期、Ⅳ期各17例、13例及10例;感染途径:异性途径、静脉吸毒、其他途径各21例、10例及9例;教育背景: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各17例、13例及10例;BMI值18-25kg/m2,均值(23.34±0.35)kg/m2P>0.05、可比较。患者知情、对“知情同意书”签字,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与《艾滋病第四版》[3]相符,经HIV抗体检测呈阳性;②CD4+淋巴细胞测试结果<200个/uL;③表现为发热、头痛及盗汗等;④无用药过敏史;⑤肝肾功能正常;⑥年龄24-70岁;⑦完整资料。

【排除标准】①伴活动性结核或肿瘤;②怀孕或哺乳期女性;③肝肾功能障碍;④严重感染性疾病;⑤长期腹泻或营养不良;⑥造血功能异常、免疫缺陷;⑦精神障碍;⑧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基础组(常规疗法):给予患者单次口服300mg叠氮胸苷、间隔12h服用1次;联合服用200mg奈韦拉平,1次/d,持续服用14d后若无不良反应,更改为2次/d,200mg/次。高效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给予患者替诺福韦(厂家:加拿大Patheon Inc.,注册证号H20180060)、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厂家:Merck Sharp & Dohme (Australia) Pty.Limited,批准文号H20130135)治疗,患者单次口服300mg替诺福韦,1次/d;联合单次口服300mg拉米夫定(厂家: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18),2次/d;联合单次服用600mg依非韦伦,1次/d。

两组持续用药时间均为24周。

1.3观察指标

免疫状态:采集患者3ml静脉血、离心待检,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由深圳晶美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谨遵说明书记录数值。

临床疗效:显效:症状减缓,血浆HIV-1病毒载量下降于50copy/ml以下;有效:症状改善,血浆HIV-1病毒载量稍有降低;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4],有效率=

不良反应:统计恶心呕吐、胸闷头晕及肌痛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免疫状态

治疗前比较免疫状态无差异,P>0.05;治疗后较基础组,高效组IgA、IgG、IgM指标更高,P<0.05,见表1。

表3 免疫功能比较(±s)

组别

IgA

IgG

IgM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高效组(n=40)

2.32±0.34

3.62±0.52*#

5.94±1.05

10.67±1.83*#

1.17±0.14

2.34±0.21*#

基础组(n=40)

2.31±0.42

3.29±0.38*

5.98±1.03

8.57±1.42*

1.16±0.25

1.72±0.14*

t

0.109

4.154

0.039

5.627

0.159

11.413

p

0.925

P<0.05

0.954

P<0.05

0.762

P<0.05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 临床疗效

较基础组,高效组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高效组(n=40)

22(55.00)

17(42.50)

1(2.50)

39(97.50%)

基础组(n=40)

20(50.00)

12(30.00)

8(20.00)

32(80.00%)

x2

--

--

--

4.507

p

--

--

--

0.034

2.3 不良反应

两组比较不良反应率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恶心呕吐

胸闷头晕

肌痛

发生率

高效组(n=40)

1(2.50)

1(2.50)

0(0.00)

2(5.00%)

基础组(n=40)

1(2.50)

1(2.50)

1(2.50)

3(7.50%)

x2

--

--

--

0.213

p

--

--

--

0.644

注:两组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3

艾滋病是目前我国较常见的传染病,具体特征是感染性高、发病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理水平及心理水平,其中HIV病毒直径约为120纳米、大致呈球形,属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患者因机体感染病毒损害机体免疫系统而患病。经调查研究发现,针对艾滋病患者来说,HIV病毒多在体液中存在,如阴道分泌物、血液、唾液及精液等,在全球范围内,此病毒导致近1200万人死亡,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临床具体分析导致艾滋病的原因是:①血液传播:与艾滋病者具有一系列引起血液感染途径发生;②性接触传播:同性或者异性之间发生性行为;③母婴传播:母亲感染HIV病毒,在产前、分娩及产后传染HIV病毒给婴儿,或者经哺乳传播。

针对HIV感染者来说,处在急性感染期者,经潜伏期(约为8-10年)后才发展为艾滋病,患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而患病,疾病持续进展于后期,则引起恶性肿瘤、机会性感染,且大量消化机体能量,造成患者因感染、全身衰竭造成死亡。

近年来研究表明,HIV病毒对人体造成侵袭后,对CD4+淋巴细胞产生有直接抑制作用,显著减少细胞数目、引起机体出现免疫功能缺陷,增加外界感染风险,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故遵守早预防、早诊治原则,可降低患病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生存时间延长,减缓对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性,且目前针对疾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仅能通过抗病毒疗法稳定疾病。

有文献报道,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用于艾滋病患者治疗中可行,分析:①其对控制患者疾病进展有积极作用、可将生存时间延长,减少细胞的病毒载量、促进患者体内被破坏的免疫功能早期恢复,对HIV病毒DNA的复制产生抑制性,使HIV病毒活性下降,增加机体细胞对HIV病毒的抵抗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②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具体原理是:将细胞内的HIV-1病毒载量降低,大幅度提高免疫水平,避免患者感染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提高生存质量,且此疗法还能显著增加,免疫细胞计数,治疗初期增长速度处在高水平,随着持续进展、后期增长速度下降,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示:①高效组IgA、IgG、IgM值高于基础组,CD8+值低于基础组(P<0.05),分析:机体免疫系统中,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免疫细胞异常不同程度的损害免疫功能,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纠正异常的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②高效组有效率高于基础组(P<0.05),分析:常规疗法虽有一定效果,但未达到预期疗效、影响患者预后,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充分发挥抗病毒效果;③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说明本文与宋巍[5]文献相似,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显著提高疗效的同时、保证治疗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备受患者青睐。

本研究存在不足与展望:①受试验条件和时间限制,本研究样本例数较少,而且随访时间也不长,下一步我们计划纳入更多的患者样本并同时将随访时间延长,更科学和长期地观察其临床疗效。②统计数据登记欠规范,部分数据记录不完整,对数据记录者因统一培训,规范填写病例报告表。因随访患者大多为青壮年人群,部分检查难以及时完善,因及时与家人沟通,共同配合按时完成相应检查。③部分外地患者检查难以按时完善,容易脱落,随访期间可考虑提供相应交通补贴,解决外地患者随访问题。部分患者相应主观症状表述不清,数据记录困难,随访时因多方面了解用药情况。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充分发挥疗效,保证治疗安全、降低副作用风险,优势显著。

参考文献:

[1]谢小琴,马文.胸腺五肽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法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1,30(9):128-131.

[2]何志芳,刘媛,吴园琴,韩亚萍,王慧群,武美红.扶正排毒方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8,27(6):117-119.

[3]张建秋,高丽娟,阮建文,林秋菊,苏汝开.不同CD4^+基线值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8,18(9):931-935.

[4]尹科,何盛华,范水芬,郭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对艾滋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1):9-11.

[5]宋巍,朱可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6):784-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