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传统截石位造成1例腘窝神经损伤后对比改良截石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因传统截石位造成1例腘窝神经损伤后对比改良截石位

候慧敏

深圳六联妇产医院 广东深圳  518115

摘要:通过本院1例妇科手术中采用传统截石位后因术中护理操作不当致患者出现腘窝神经损伤,通过1例腘窝神经损伤后,采取改良截石位实行人字形体位摆放采用对照试验调查共92名手术患者截石位摆放体验,其中42例为传统截石位,50例为改良后人字形截石位。数据无缺失能得到满意对比结果,得到进行改良后人字形体位摆放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较传统截石位患者提高明显。

目的:通过传统截石位和改良后人字形截石位了解患者对手术中体位的感受共调查92例手术患者.方法 应用问卷星对传统截石位(42例)改良人字形截石位(50例)进行调查,共92人完成一般资料、手术时间、腘窝骶尾部受压情况、约束带使用情况、术后双下肢感受等信息的填写。

关键词:截石位;改良人字形;腘窝损伤;

随着妇科疾病及节育手术人均年龄偏高患者基础病加大,手术体位是患者仰卧将双腿分开放置于脚架上,充分暴露会阴部,便于医生操作,是妇科手术中常用的手术方式,因腘窝内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腘窝处受压在相对坚硬的腿架上,这个简单的体位,却在实际运用中因局部保护不到位、体位摆放不当引起局部受压造成血液不通畅,引起各类手术并发症,本例讲述的是我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腘窝神经损伤的案例,科室讨论后通过改良传统截石位在手术中应用同时优化护理措施,避免因摆放不当再次造成患者损伤。

病例资料

     患者,女40岁。因子宫异常出血,于2021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静脉全麻的情况下进行宫腔镜检查术+取环术,术中患者取截石位,麻醉效果满意持续时间约25分钟,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安返病房。1小时10分钟后患者下床活动时,发现右下肢轻微持续性麻木、双脚皮肤温度低、腘窝处触之稍有疼痛。后给于局部热敷后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后行下肢B超检查未见血栓形成,综合考虑患者手术过程中取截石位是否腘窝处受压出现神经损伤?因妇产专科医院救治相关病种能力不足,要求转上级医院就诊。后期回访后患者讲述:腘窝神经损伤,现给予针灸、药敷、口服药物治疗,现腘窝处疼痛明显减轻,下肢麻木情况消失。

讨论:传统截石位下肢需置于脚架上呈外展外悬状态,腘窝处位置放于脚架,腘窝处位置神经表浅,脚架处没有垫软枕,腘窝处皮肤没有紧贴脚架造成悬空状态,尤其在麻醉状态下,肌肉张力降低,患者感觉障碍,容易造成神经受压损伤,这可能是导致本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4月--2022年3月共对92人进行妇科相关手术中摆放截石位相关资料。根据手术体位其中42例传统截石位(对照组)和50例改良后人字形体位(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1岁到46岁,无痛人流术80例、取环8例、上环8例、清宫2例,其他4例,患者术前生命体征平稳,均无腘窝处不适感和下肢麻木感。

1.2.1方法采用对照抽样法,于 2021年 4月至 2022 年 3 月对我院共92例手术患者通过问卷星扫码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二微码,张贴在术后留观室内,在护士引导下填写.

对照组(42例)选取传统截石位,麻醉满意后将患者小腿腘窝处置于脚腿架上未垫棉垫,患者膝关节弯曲呈90度,向下悬空放置,使其小腿高于大腿,进行约束带固定后开始手术,约束带未加棉垫,其中85.71%的患者在手术中感到腘窝处和骶尾部冰冷有硬物挤压不适感,双小腿下垂时伴轻微麻木感,21.43%的患者感到约束带固定腿部过紧,患者术必下地时30.95%患者感到不适。7.69%自觉双下肢轻微麻木感,7.69%患者感到双下肢无力,其中占比最多的患者84.62%感到腘窝处有积压感疼痛,通过按摩和热敷均可以自行缓解。此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系统分析P<0.05具有临床意义。

1.2.2观察组(50例)选取改良人字形体位进行手术,将患者臀部移至床缘处,骶尾部垫柔软垫,并分开两侧床尾腿板,使患者髋关节保持外展状态,同时将其双下肢水平分开至100-110度左右,患者臀部移突至床缘3-5厘米,然后应用相对柔软的约束带固定,术中手术视野暴露充分,麻醉满意后开始手术。术必安返病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其中82%的患者在手术中未感到腘窝处和骶尾部冰冷有硬物挤压不适感,患者术必下地时18%患者感到不适。分析后发现出现不适感的患者体型偏瘦,年龄偏大,术中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应加柔软的衬垫在各骨隆突处,手术护士术中应注意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此问卷数据运用Spss系统分析P<0.05具有临床意义。

结论 :

  1. 良后人字形截石位比传统截石位术后不适感明显减少,截石位手术是妇科常见体位,但术中因腘窝处受压,可损伤神经,尤其是患者在麻醉情况下,不能够及时反馈不适感,护士不能及时给予调整,术后患者易出现下肢麻木,腘窝处疼痛感。

2.字形体位中患者躯干始终处于水平位, 故可避免术后体位调整造成的循环血量减少、HR 反射性增高、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进而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4]。同时该体位便于麻醉管理,进而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下肢疼痛等并发症[5]。

3.而且术中护士会因体位摆放动作的繁琐消耗体力,整个手术中会因为体位摆放导致延迟。而改良人字形体位不仅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较前提高明显,手术视野同样暴露满意,更好的解决了有关局部受压性损伤的出现疼痛、麻木等问题,降低术后因体位摆放不当并发症率,还大大的节省护士体位摆放的体力。提升了整体护理工作的推行,避免医疗纠纷,为专科医院赢得口碑,

参考文献

(1)曾伟芬,蒙美锋. 人字形体位与传统截石位在子宫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医,2021,25(15):2100-2102. DOI:10.19435/j.1672-1721.2021.15.015.

(2)曹箐. 改良膀胱截石位在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健康之家,2022(6):119-121.

(3)苏广英. 截石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6):133,140. DOI:10.3969/j.issn.1673-9701.2007.16.099.

[4]周爱建,郭亮生,ZhouAijian,等.双下肢水平展开体位对阴式全子宫切除病人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2):2761-2763.

[5] 王岳娜,许远乐.改良中凹截石位与人字形分腿位在妇科腔镜手术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6):560-562.

 作者简介:候慧敏(深圳六联妇产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 518115

候慧敏(1990年2月10日),性别:女,汉族,籍贯:广东省深圳市,学历:本科

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