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的CT、MR诊断及临床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脊柱损伤的CT、MR诊断及临床对比分析

刘钢 ,董小娟 ,夏川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脊柱损伤患者CT与MR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65名脊柱损伤患者临床数据,对比分析CT与MRI数据,分类统计各种组织损伤的诊断正确率及敏感率。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CT来说,MRI对于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准确度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CT与MR检查是临床上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式,在临床上这两种诊断方式均有一定的诊断准确率,但各自有优缺点,MRI的诊断准确率和成像清晰度明显优于CT检查,但CT检查更为快速便捷,所以临床上建议对患者酌情使用。(结论不够明确、简洁,只说本文需要说明的一个点,不要作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 MRI; CT检查;脊柱损伤;临床诊断;利用分析

    脊柱损伤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损伤类疾病,病因多样,主要是外伤、退行性改变继发损伤等 [1],损伤危害大、致残率高,明显影响生活质量,重症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加重家庭负担。近年来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2],部分患者如果诊治不及时,在临床诊治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影像学检查方法多样化,本文中,重点探究CT与MRI应用于脊柱损伤患者诊断中的效果,,现作一统计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内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65名脊柱损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本次研究中包含男性患者29名和女性患者36名,患者年龄区间值为46~71岁,年龄均值为58.6±2.3岁;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患者通过充分健康教育以后,对实验内容知情且按要求签署同意书;患者精神状况、理解力佳;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自愿参与实验中。

排除标准:患者患有需干预慢性疾病或原发性器质性疾病;患者存在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携带;患有癌症;患者非自愿参与或配合度较低。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为明显的脊柱损伤,患者在24小时内进入医院接受治疗,并接受MRI和CT检查,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基本资料研究可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MRI诊断:本次研究中采用MR:SIEMENS,Verio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包括常规矢状面FSE序列T1WI、T2WI、T2WI-FS、横断位T2WI,设置层距为4mm,层厚4mm,矩阵:320×224;FOV:20.0×20.0。

CT:GE64排128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采用平卧位,设置参数:I=225mA、f=120kV、层厚设置为1mm层距设置为1mm长宽分别设置为512×512,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对患者的关节进行全方位的扫查,医务人员通过图像观察患者软组织和关节的状况。

1.3 评价标准

    在拍摄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判断,确认患者的损伤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软件选择spss21.00,确认两组患者T、X2检验值,判断检验值与P值之间的关联性,借此对本次研究结果中指标进行评估,确认两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CT来说,MRI对于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脊柱损伤诊断结果对比

诊断方式

椎旁软组织损伤

骨损伤

神经根损伤

韧带损伤

总计

MRI(n=65)

17

16

14

18

100.00%

CT(n=65)

14

15

10

10

75.38%

总例数(n=65)

17

16

14

18

100.00%

X2

9.1291

P

0.0000

IMG_256    IMG_257

1-2 MRI图像分析

IMG_256    IMG_256

3-4 CT图像分析

3讨论

脊柱损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在外力冲击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脊柱损伤的情况,对于患者的手部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3],脊柱损伤的表现类型较为复杂,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仅仅存在软组织损伤,而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有可能出现骨折等症状,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病症,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3],车祸等交通事故的发生事件不断增多,导致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有随之增高的趋势。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主要选择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医务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展对应的临床诊断,借此保障患者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4]

CT诊断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式[4],这种诊断方式诊断速度较为迅速,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能够明确患者出现的脊柱损伤状况,对于患者的治疗工作来说,有一定的明确效果。 MRI诊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效果良好,这种诊断方式的多序列以及全方位成像有助于诊断准确性的提升,并且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时,应用MRI诊断获得的准确度更高。

在开展患者的临床诊断时,无论选择何种诊断方式医务人员都需要确认患者的个体状况,并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尤其需要做好患者的常规体格检查,通过合理的诊断前处理,使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改善,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在接受检查时能够体现影像学诊断的特征[5]。在实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CT来说,MRI对于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CT诊断来说,MRI诊断虽然有助于全方位确认患者的病情,但这种检查方式对于骨组织的检查和分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MRI诊断的费用相较于CT诊断来说明显更高,所以合理利用CT诊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一般情况下来说,若患者存在高度疑似的脊柱损伤状,需要首先进行CT诊断,若最终结果不确定,可以通过进一步的MRI诊断确定患者的病情,在进行患者的病情评估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患者的个体特征对其进行诊断分析,确诊患者的疾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质量,降低患者的误诊率,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但一般情况下,并不建议患者在入院时直接采用MRI和CT综合诊断。

综上所述,MRI以及CT检查是临床上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诊断的一种主要影像学方式,在临床上这两种诊断方式均有一定的诊断准确率,但各自有优缺点,MRI的诊断准确率和成像清晰度明显优于CT检查,但CT检查更为快速便捷,所以临床上建议对患者酌情使用。

参考文献

[1]丁东冉,景建超,陈洋,黄涵,范海磊,丁浩然,王世成. MRI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3):116-117.

[2]杨雷振. MRI与CT检查对脊柱损伤患者诊断的价值比较[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4):2286-2287.

[3]张伟. 观察脊柱损伤法医学鉴定中CT及MRI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5):50-52.

[4]王冰. MRI与CT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6):59-60.

[5]金松峰,王瑞芳. CT和MRI检查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2018,30(0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