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常见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王琳琳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西山医院麻醉手术科  030200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以及院内防范措施的具体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24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以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理念进行护理,常规组采用术后基础治疗后常规护理,统计和分析住院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后风险,治疗后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术区肿胀、术区感染等恢复状况,并对患者护理质量、恢复质量及睡眠情况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观察组120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治疗后疼痛、术区肿胀,治疗后风险发生率为8.33%。常规120例患者中有22例发生治疗后疼痛、术区肿胀、术区感染,治疗后风险发生率为18.33%。同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出院患者三个月康复满意度进行评分,观察组240例患者治疗后三个月随访,治疗后生活质量平均评分9.6分,常规组120例患者治疗后三个月随访,平均评分为8.7分。结论:采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理念进行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大大降低,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提高,改善患者手术治疗后恢复能力,提升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研究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选取本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的240名患者进行研究与分析,本院的外科医护人员及患者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123例,年龄区间为16至72岁,平均年龄(46.36±2.52)岁。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方式,告知患者治疗后注意事项,接受出院饮食护理,并且每日进行心理疏导,记录患者康复形况及患者评价。

        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在常规治疗后训练基础上增加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严格的护理交接班制度。

1.2.1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提高监管制度,使得每一项制度都能够执行到位,监督到位,谨防出现差错和纰漏。明确各类人员职责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对相关操作进行规范化的操作锻炼,防止差错事故和加强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所有人员均应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手术从洁到污,急救物品和药品要备齐,无菌物品要定期消毒,择期手术提前一天准备好手术器械和用品,加强消防器材和安全设施的使用管理[1]。

1.2.2尽可能保证手术室环境的安全

尽量减少手术室中对护士心理以及身体上造成影响的因素,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人员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在手术过程中不大声喧哗。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对外来参观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保证不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医护人员还要定期对手术室内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对容易产生噪声的设备仪器,例如,麻醉机、推车等相关活动部件进行润滑。对相关的化学试剂使用完毕后按规范进行处理。在使用电凝刀时要及时地将烟雾吸走。在手术结束时还要及时对手术室进行湿式打扫、通风换气,保证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加强医护、护患沟通与配合

手术室护士术前要与主管医生做好沟通,了解手术方式和步骤,备好手术可能使用的器械、物品和药品,同时还要了解清楚患者的病情及特殊检查的阳性结果等。和患者交流要细致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重视患者的提问和要求,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2]。

1.2.3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每月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由科室每名护士轮流授课,其内容为各种手术配合、手术部位及手术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开展的大手术及新业务,做术前及术后讨论、学习,并请外科医生进行讲解,以此提高护士的配合能力。

1.2.4正确摆放患者手术体位

根据不同手术要求正确摆放手术体位,在充分暴露手术区域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呼吸、循环是否受到影响,是否压迫血管及神经。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安全、舒适的体位垫;使用约束带时松紧适宜,必要时每2h帮助患者放松约束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障患者的安全与舒适[3]。

1.2.5严格执行器械保管使用制度

手术室的仪器设备要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要设置手术器械专柜、分科放置,专人管理,物品与基数卡要认真核对。

1.2.6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

手术室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三查七对”,术中输血必须做到“三查八对”,输血过程中严密监视输血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大手术、危重手术和新手术时,配合护士应坚持到底,尽量避免交接班[4]。

1.2.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手术室全体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手术安排上,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分室进行。参加手术的人员应从洗手、皮肤消毒、穿衣到整个手术过程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5]。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手术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由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根据评分将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20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治疗后疼痛、术区肿胀、术区感染症状,治疗后风险发生率为8.33%。常规组120例患者中有22例发生治疗后疼痛、术区肿胀、术区感染症状,治疗后风险发生率为18.33%。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疼痛、术区肿胀以及术区感染的情况明显降低,风险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是开展外科手术和急救的主要科室,具有病种多、复杂的特点,护理人员工作繁重、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手术室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分析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本文结果显示,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说明,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防范,可有效的减少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7]。

        综上所述,采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理念进行护理后患者护理风险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大大降低,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提升患者术后三个月恢复的满意度,改善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1]苗艳,李凤娇.安全隐患自查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5):23-25.

        [2]齐乐.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179-180+183.

        [3]孙邈,常海霞,王新玲.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4):3385-3387.

        [4]牛会鹏.手术室护理风险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干预效果[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04):445-448.

        [5]许丽娟.沟通技巧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干预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13):185.

        [6]贾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7):181-183.

        [7]程芳兰,李冬蓉,朱鸿飞,柯胜男.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效果观察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5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