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式教学-《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2
/ 1

 融合式教学-《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改探讨

谢春娟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围绕课内教学与课外的协同、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互通,进行了构建融合第二课堂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实践结果说明:该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融合式课堂,土木工程制图;

1.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课程思政的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原有相对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出新的教育模式,使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有机整合,让不同模式互补,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土木工程制图”除了有专业知识的讲解以外,还可以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标现在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标准,挖掘出匹配的育人资源,并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强化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素质。

  1. 制图教学现状

2.1大班教学,效果差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期间,通常是以大班授课的形式为主的,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差,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现阶段,因为受高等学校政策以及师资力量等相关因素的干扰,不少高等院校的制图课程很难拥有小班教学的资源,不仅如此,很多高校经常是制图教研室的教师全权负责,显然存在着较大的教学压力且任务繁重。

2.2考核方式单一

我们都知道教学大纲要求此门课程采取闭卷考试,但是,该课程本身就存在着较强的实践性,过于单一化的考核试卷是无法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展示出来的。

3.融合式教学的举措

3.1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互动  

在“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中,课内教学是基础,课外教学就是拓展和补充;课内教学专注于理论学习,课外教学专注于实践和应用。在课内教学中,本课程增加了广泛的三维模型的演示讲解,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课堂内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内容。同时,在土木工程制图的实践环节上可适当减少课内课时量,让学生有时间在课外探寻合适的途径,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输出。

    在课外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综合培训,同时可多在校内举办相关的制图比赛,并组织部分优秀的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家级的相关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成就感。

3.2 线上线下课外互动

教育教学过程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当对 “线上 + 线下”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充分利用,显然这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关键手段。具体内容是:无论针对哪个教学班来说,均要构建QQ 群,目的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收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疑问以供解答使用,同时还要为所有群配置 2 -3名高年级学生,当教师抽不出时间的时候这些同学可以协助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

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学习通”软件当作相应的在线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讲解视频,为学生观看与理解提供方便。这时学生就可借助于该平台进行复习或者是预习,为课堂互动次数的增加夯实基础。

4.结论

  融合式课堂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建立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的互动;线上线下的互动,共享多渠道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在课外使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荣安,符纯明.融合式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图学学报,2020,41(6):118.

[2]谢平,涂晓斌.土木工程制图[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