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2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建构

张月光

黑龙江省木兰县人民小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1900

摘要: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来看其中包含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而这些能力也是每一个小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中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重点,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构建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进行教学,使学生深入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构建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为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视的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道德品质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观念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全面发挥该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小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提升道德品质,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一)全面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构建有助于全面发挥该学科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对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体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构建核心素养课堂重要性的体现。因为在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会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小学生都可以在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中养成,并且这些良好的习惯也是每一个小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中必须要具备的技能,更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重点,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核心素养课前全面发挥了该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为自身的未来学习打好基础,由此可以体现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核心素养课堂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

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的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核心素养课堂对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因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人生价值观的引导等内容,所以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同时也体现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构建核心素养课堂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重视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全面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价值。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比如最常见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在记忆所学知识的时候往往都会采用死记硬别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只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无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和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无法通过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更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不仅如此,有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采用着“划重点”的方式进行授课,也就是对考试中涉及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教学,对考试中不涉及的内容没有引起重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无法全面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甚至还会打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做好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和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习惯的养成,再加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做好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使小学生受到教师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加上很多小学生经常会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的举动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就像在开展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走近我们的老师》这节课程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比如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做到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团结互助,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认真工作、爱岗敬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受到教师的熏陶,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构建高效课堂。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所以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生活技能可以得到培养,同时也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全面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作用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比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这节课程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讲述学生团结互助的故事,讲述同学之间相处的故事,使学生可以学习这些故事中的精神和品质,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故事,讲述同学相处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生活化教育素材,也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并且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和同学相互,掌握和同学相处的方式使学生积极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

(三)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科特点,学生可以在拓展的教学内容中学习更多相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法治意识。比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离不开规则》这节课程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生活中的规则,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规则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拓展教学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学生学习更多的法律并且提高法律意识,在生活中可以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拓展教学资源的时候应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体现,更是达到学以致用教学目标和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途径,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了有利条件,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了高效、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梅杰松.新课程(教研版).2018,第007期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林晓波.课程教育研究.2017,第032期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张宇红.考试周刊.2019,第0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