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

何冠文

440883199301280331

摘要: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做好软土地基施工十分重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了运输行业的发展,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之一,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缓解了交通压力,使人们的出行、生活更为便利,所以道路桥梁的质量,是车辆安全同行的重要保障。作为道路桥梁的关键部分,路基工程的相关处理技术,对道路桥梁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道路桥梁使用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促进了路基处理技术的不断改革,本文通过对道路桥梁,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分析,对其质量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处理分析

引言

道路桥梁是一种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工程项目,建设此项目,既能满足居民的日常工作,又能连接城市的外部道路桥梁,从而为人们出行提供保障。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道路桥梁建设在群体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此类工程作为助力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基石,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此外,可将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作为评价城市公共建设项目品质的关键,其既是城市形象的象征,又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外在表现。因此,加强此类项目的质量管理,规范处理施工中的复杂地质条件,对于促进道路桥梁工程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1软土地基特征及治理的必要性

(1)特征

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孔隙比大。主要位于软土层中,其内部淤泥质土较多,土体颗粒之间的孔隙较大,含水量较高,特别对于我国南部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丰富,软基分布广泛,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2)必要性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工程建设时,应结合技术可靠性、现场环境条件、经济性、工期要求等要素,选择合适的地基加固方式,改善地基渗透性、压缩性等相关指标,提升软土地基强度和承载性能,避免地基沉降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

2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软土地基的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它的出现对工程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往往在道路桥梁设计及施工方面产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稳定性能及强度方面的问题,当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不能对路基及地面传来的强度进行承载时,路基就会出现局部或是整体的破坏,从而造成路堤塌方或失去稳定性的现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路基出现了变形下沉的问题,当路基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的沉降时,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在路面的横坡处会出现积水或是坡度变缓的现象发生;②道路桥梁与路基衔接处出现沉降,这容易造成桥头跳车;③道路桥梁的路面出现裂痕或是开裂现象。软土地基的处理,主要是为了借助不同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使地基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得以改变,保证软土地基能够满足道路桥梁施工的要求。不仅如此,对高等级(养护时间长、交通量大)的道路桥梁来说,地基的处理对工程质量具有直接的联系,由此可知,恰当地处理软土地基,有助于节省建设投资,使车辆正常运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3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3.1水泥搅拌桩处理技术

部分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路段,实际施工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借助水泥搅拌桩的处理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通过将软土与石灰、水泥等材料的掺和,在道路桥梁地基深处,将各种施工材料进行强行搅拌,利用水泥的凝固速度快、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实现其对软土路基的强化作用,从而有效提升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层的强度,使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其它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相比,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具有施工周期短、投入成本较低、施工见效快等特点,所以在软土路基施工中比较常见,是目前道路桥梁软土路基处理环节中,推广性较高的处理技术。水泥搅拌桩处理技术需要一定的施工前提,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路段进行杂物的处理,确保施工路段场地的整洁性,并对低洼处采取科学手段进行下陷处的填平工作,确保路面的平整性使该路段的施工现场能够满足后期的施工要求。周围的环境会对整个道路桥梁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干扰因素,施工路段的温度较低,会使水泥的强度和硬度在凝固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确保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有效性,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前期的低温检验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桩位的放样工作,通过参考设计要求,在相应的机械设备辅助下进行桩坑钻孔工作。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的操作,确保施工技术的有效性。

3.2排水固结法

此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够用于各种形式的软基加固。其主要包括降水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两种形式,具体应用时通常根据道路桥梁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基础形式等综合确定。如采用降水预压时,应预先在软基中布设排水板、沙井等设备,以方便内部水体排出,然后再进行预压处理,彻底排出软基内的水分,可显著提升地基承载力。真空预压法施工时,应先在软基表面铺设砂垫层,并设置隔水板,判断排水范围,通过沙井将软基内部水分、空气排出。此外,还可通过深层排出法进行加固处理,即采用挤密技术将地基内部水分彻底排出,以有效提升排水效率,增强地基强度。

3.3土工织物处理

土工织物处理技术在处理方式中分为两类:一是在深层处理方面;二是浅层的处理中,这两者相比较,前者在使用的效果方面要优于后者。土工织物主要是指采用袋装排水或袋装塑料排水的方式替代纸板排水,这能有效地增强地基的强度和密度。这一技术的应用在强度和密度方面仅适用于土壤本身所具有的强度和密度,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与国家标准差得不是很远。由于土壤的含水量较高,地基在施工建设方面的质量达不到有关的规定标准。在施工中还可以采用置换处理的方式,这种处理方式主要应用在土壤问题比较大,但使用的范围却比较小的情况下。该技术主要是用其他符合条件的土壤替代施工中不良性质的土壤,从而解决软土本身的问题。

3.4强夯处理技术

在道路桥梁中,软土路基深度在3m以下,土质粘性程度较高的施工路段,需要采用强夯的处理技术,进行相关施工工作。强夯地基处理技术需要借助外力,对地基土质较软的施工路段,通过重锤自由下落时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对该路段的地基土层进行强烈冲击,使其表层受到来自外界强大的压力,实现地基密实性的提升,为后期的施工环节打下坚实基础。在对部分路段进行强夯处理时,需要施工人员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实地的考察工作,通过考察数据的分析结果,对需要进行强夯处理的施工路段进行定位工作,在确定好强夯点之间的距离后,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先进行道路桥梁两边的强夯处理,再向道路桥梁中间进行不断的推进。为了保证强夯工作的高质量完成,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路段的夯实密度进行科学考察,通过调整重锤的高度,实现不同路段的夯实需求。在强夯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要及时做好夯坑的回填工作,确保道路桥梁地基拥有较高的稳定性,强夯后的后期处理工作,对整个施工来说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所以施工人员应当重视对强夯后的维护工作,在相关设备的辅助下对路床进行关键性的施工,使路基表层能够保持一定的平整性。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承载性能较差,因此,结合现场实际地质状况,采取试验方式分析施工区域内土质条件,并综合考虑工期、造价及施工效果等因素,选择换填处理技术对软基实施加固,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经试验检测,该软基处理效果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明阳,李勇,瞿晗,张志玲,赵海超.道路桥梁软基处理与质量控制[J].质量与市场,2021,(13):53-54.

[2]张毓建.浅议道路桥梁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广西城镇建设,2021,(4):89-90.

[3]林建国.道路桥梁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交通世界,2021,(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