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北地区美国白蛾防治特点与防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3

浅析苏北地区美国白蛾防治特点与防治策略

邱涛 ,孟艳

连云港市赣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江苏连云港  222100

摘要:美国白蛾是灯蛾科,白蛾属蛾类,是我国重点外来有害生物。该害虫具备食性杂、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广、危害大、防治难度大等特点。能够广泛危害城乡绿化树种、农作物、果蔬,虫情危害严重时,成虫或幼虫会进入居民住所,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该害虫原产于北美洲地区,在上世纪40年代传入欧亚并且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北地区连年发生,现在美国白蛾疫区基本均采取连年防治的措施。本文结合连云港地区的防治实践总结及与邻近的苏北城市森防部门的交流,总结了苏北地区美国白蛾防治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出了部分防治管理和 技术优化的建议,希望对苏北地区的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白蛾;苏北地区;防治策略;分析

    苏北地区美国白蛾疫情自2010年前后开始大面积爆发,此后各地均采取了以飞机施药防治为主体的连年防治,常年连续沿用传统的防治策略和固定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形成了“”年年防,年年一样防,年年花钱,年年一样花钱”的被动局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林地资源的变更,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对传统的防治策略和技术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优化,推进精准防控,进一步提升防治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整体防控成效。

一、苏北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与防治现状

(一)苏北地区美国白蛾发生特点

美国白蛾在苏北地区每年发生三代,越冬代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为7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第三代为8月下旬至10月初。越冬代虫口比较整齐,第二代第三代虫口相对不整齐。

苏北地区人口密集地形平坦,林带分布主要为道路河流、村庄外围、城市绿地、园林苗圃四类,村庄内部林分较少。虫情发生相对较重和防治难度大的林地类型主要为城市宽度较大的公路绿化带、密植度高的园林苗圃、受敏感养殖物影响无法采取大面积化学防治的林地等飞机施药防治难以有效覆盖和地面施药防治进入难度大的区域。该类区域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一次防治效果,多次出现虫情反弹的情况。

(二)苏北提取美国白蛾防治现状

目前苏北地区的美国白防治主要采用越冬代飞机施药一飞保全年,配合少量地面施药防治的措施。飞机施药药剂主要选择甲维灭幼脲、灭幼脲、除虫脲、杀铃脲、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飞防沉降剂以尿素为主。地面防治大都安排在飞机施药结束后,第二代和第三代对飞机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区域在进行地面补防,主要采取雾炮车喷雾或采用担架式喷雾机进行喷雾防治,地面防治的药剂除去飞机施药使用的药剂外,对不存在养殖安全风险的区域,也可选用菊酯类药剂等其他杀虫剂。

二、苏北地区美国白蛾防治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提倡的美国白蛾防控原则为“预防为主、科学治理”的原则预防美国白蛾,在实际防控工作中强调监测防治一体化、突出重点、分区施策和联防联治。

根据作者者的美国白蛾防治管理经验和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当前苏北地区的美国白蛾防治主要存在虫情监测不充分、防治规划粗放、技术管理体系落后、高风险养殖物增加的问题。

(一)虫情监测不充分

目前苏北美国白蛾防治项目的招标过程中普遍缺少对虫情监测的细化要求,各地的虫情监测主要采取挂设少量诱捕器监测虫情发生的时间规律,通过期距法判断防治适期,飞防作业开始前由防治企业排除少量人员沿重点道路进行快速踏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面积比较小、采集数据量有限(普遍不足1000亩每条),虫情调查的数据的代表性不足,无法支撑精准化的防治规划。

(二)防治规划粗放

当前苏北各地的防控规划主要是采用林地资源基本图进行飞防区域面积统计,结合养殖避让点进行药剂分区规划和飞防架次规划。对地面施药、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缺少调查规划。防治规划的精细度仅停留在架次水平,尚未提升到小班化的水平。时间维度上规划的数据基础主要是当期数据,没有结合历史防治成效数据对不同类型的林地班块采取同的防治方式,形成的一定不适合飞防的区域规划为飞防区域,飞防无法达到理性的防控效果,产生了防治资源的巨大浪费。部分地区存在养殖飞防避让区防治规划空白的现象,形成了防治的真空区域,产生虫情安全岛,成为疫情传播的虫源地,这也是虫情反复反弹的根本原因。

(三)技术管理体系落后

当前苏北地区在美国白蛾防治的项目管理层面,注药采取森保部门派遣现场负责人,监督飞防药剂加注量、飞机架次、航迹覆盖等简单工程量指标的方式,对药剂配制标准、喷雾质量、喷洒轨迹覆盖、幼虫中毒情况、地面施药覆盖度等细化指标缺少监管。在技术标准层面大多沿用老的技术标准,全区域采用统一的亩喷液量和用药克数,郁闭度高的林地雾滴覆盖密度不足,郁闭度地的林地又会防治过度,用药方案上普遍采用尿素作为沉降剂,尿素的溶解效率慢与飞防作业节奏快的矛盾持续存在,地面防治方面缺少针对性的细化的防治作业标准,很多地方连年选用同一种药剂,白蛾抗药性的问题逐年提升。

(四)高风险养殖物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苏北地区的豆丹、桑蚕、虾蟹等高敏感养殖物的数量连年增加,飞防养殖避让点位逐渐增多,避让面积持续扩大。飞机施药防治的主体性作用不断弱化。急需基于详尽的高风险养殖物调查,根据不同养殖物的发生时间、区域、规模,规划针对性的防护、避让和防治方案,而非采取简单的避让措施,放任虫情持续发展。

三、苏北地区美国白蛾综合防治策略与防治管理和技术优化

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林地种类的多样化、高风险养殖物的大量增加等因素导致,传统的一飞保全年的以飞防为主体的防治模式,已经无法实现全区的统防统治,必须根据林地资源、虫情、高风险养殖物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应用飞机施药、地面施药、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合理的分配各类防治资源,才能减少浪费提高防治资源利用率,实现防治全覆盖度,提升防治成效。

(一)苏北地区美国白蛾综合防治策略

提高勘查规划的精细度,根据不同的林地类型、林分种类,进行小班水平的分类规划,根据虫情数据、树种喜食程度、养殖避让数据、高空避让情况、往期防治成效、林地郁闭度、林地进入条件,针对不同班块设置针对性的用药方案、防治方式、防治时间分配方案;例如对于面积大且狭长的重点道路林带和河流林带设置 为重点飞防区,提高飞防作业的用药克数和亩喷液量,在作业时间上尽量选择早上或黄昏等气流稳定的优质作业时段

强化监测防治一体化,提高监测密度,诱捕器监测提高到每10000亩一个监测点,网幕期踏查提高到500亩-1000亩每条数据,全面掌握防控区域的虫情发生的时间规律和虫情的区域分布情况,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将防治区域的班块划分 轻度发生、中度发生和重度发生,采取有针对性性的防治方案,并对重度发生班块进行连续三代的跟进式调查,通过持续的调查及时更新虫情数据,动态掌握防治的重点、难点,为持续防控提供动态数据支撑。

全面推进精准综合防控,结合越冬代虫情调查数据、防效调查数据,历史数据,结合美国白蛾精准防控班块分类表,动态优化持续防治方案。

针对非养殖避让区和非高空避让区的中低度发生区林地采取飞机施药防治的措施,对重度发生区适当增加用药克数和亩喷液量,并结合防效调查数据采取适当的地面施药补防措施,对狭长的班块选择优质的作业时段进行飞防作业。对非养殖避让区的高空避让和郁闭度较高的班块等不适合飞防的班块,采取雾炮车喷雾的措施进行地面施药防治,对于进入难度大的班块采取担架式喷雾车或背负式烟雾机的方式进行地面施药防治,使用烟雾机防治的尽量选择气流稳定的时段进行防治。对于养殖避让区应密切关注养殖物的生长周期,优先择机进行错时防治,对于无法进行错时防治的应根据林地班块的林分情况和养殖避让物的敏感度,能够采取保护措施的,使用BT、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制剂,采取担架式喷雾车的方式在低风速的时段进行地面施药防治,对于无法采取保护措施和施药防治的班块采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和人工减除网幕的方式进行防治,对于生态多样性好面积较大不受化学施药防治影响的独立班块,采取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

(二)美国白蛾防治管理优化建议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周期长、防治环节多、林地环境复杂、虫情动态变化,简单的飞防工程量监管,无法满足防控工作的实际需求。需要引入专业的监理机构,对项目前期的虫情调查、养殖点调查、项目勘查规划、中期的防治施工、后期的防效调查和跟进补防进行全流程的监督管理,全面掌握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管理情况,核查虫情、养殖点、用药量、助剂加注量、喷幅、喷洒时长、喷洒航程、喷雾质量、防治面积、虫情减退等各类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实现项目的数字化管理,与施工方的精准化防控进行协同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的密度,降低项目的用药安全风险和质量风险,保障项目的执行成效。

(三)美国白蛾防治技术优化建议

在精准防控的推广过程中,需要对飞机施药和地面施药的技术指标进行细化调整,针对不同林地班块设置不同的用药参数标准,例如对于虫情较重密植度较高的园林苗圃,应当增加用药量和亩喷液量,对于虫情轻度发生的村庄四旁林则可适当降低亩喷液量,同时需要根据虫龄的变化调整用药量和用药种类。在喷洒设备选用上,应统一选用国际标准的喷洒设备,保障雾化效果。在实践中尿素作为飞防沉降剂,普遍存在溶解不充分的情况,显然无法达到每亩10克的标准,需要选用新型和飞防专用助剂,提高药剂的沉降和附着效果,提升药剂利用率。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国白蛾对我国农林业危害巨大,传统的防治策略和技术管理体系,产生了巨大的防治资源浪费,且防治成效难以进一步提升。在全社会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有必要提升美国白蛾防治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精准化综合防控,根据不同的班块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监测和防治措施,提高防治资源的利用率,扭转虫情重复反弹的被动局面,争取更高的防治成效。
 

参考文献

[1] 仇桂余. 美国白蛾防治特点及策略分析[J]《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2]魏仲杰.鲁西农村地区美国白蛾防控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园艺,2016(19):126-128.

作者简介:

邱涛(1976年5月)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林业科技。

孟艳(1987年4月)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