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口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刘凯1 ,李勃2 ,陈江1(通讯作者),王佩1 ,刘旭华1

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1药剂科2卫勤处 ,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糖尿病由胰岛素细胞分泌缺陷所致,是临床典型且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病症。近年来,在多因素的联合推动下,糖尿病已发展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机体持续高血糖状态是该病的主要特征,而大多数患者仍接受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但长期用药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本文就对口服降糖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展开研究,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口服降糖药;不良反应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且典型的代谢失调综合征,研究证实,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能降低血糖的同时有效缓解胰岛素抵抗状态。《新编药物学》中将口服降糖药划分为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糖还原酶抑制剂等,而口服降糖药物的长期使用,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本文现对口服降糖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展开综述。

1、双胍类降糖药物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均为双胍类的代表药物,而此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消化道反应等。

1.1低血糖

临床报道有1例80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口服0.25g二甲双胍(2次/d)7天后出现抽搐、四肢痉挛等一系列症状,入院检查确诊为低血糖,实施对症治疗半小时后患者抽搐停止、意识恢复。若出现低血糖反应,可将二甲双胍停用后使用阿卡波糖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稳定状态[1]

1.2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以及腹泻和食欲不振等,都是典型的不良反应表现。

1.3过敏反应

患者会出现丘疹、皮肤瘙痒等一系列表现,较为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此时必须立即停药,且接受对症的抗感染、抗过敏处理,可使用胰岛素(小剂量)进行静滴治疗[2]

1.4频发室性早搏

临床有糖尿病患者因口服二甲双胍后出现胸闷、心慌的病例,接受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频发室性早搏,就需停用二甲双胍 ,直至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

1.5乳酸酸中毒

以“烦躁、呼吸加快、谵妄”等不良反应为主要表现,临床报道有患者因口服1.5 g二甲双胍(2次/d) 在7天后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入院检查确诊为乳酸酸中毒,需要给予补液、纠酸等基础治疗[3]

2磺酰脲类降糖药物不良反应

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共有三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属于第一代代表药物,我们熟悉的格列吡嗪、格列本脲以及格列喹酮均属于第二代,而格列美脲则是第三代磺酰脲类降糖药。磺酰脲类降糖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高,其总又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4]

2.1胃肠道反应

患者以“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主要表现,临床有男性糖尿病病例,因口服2 mg 格列美脲(1次/ d)2 d后出现腹胀,持续用药7天后腹胀、肛门排气症状加重,则是使用格列美脲后常见且典型的胃肠道反应。

2.2过敏反应

以全身皮肤瘙痒、轻度烧灼感等不良反应为主要表现,需要停药并改用二甲双胍,同时给予抗过敏治疗,直至患者皮疹消失后停药[5]

2.3肝功能损害

以皮肤黄疸、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为主要表现,完善一系列检查后需要停用格列美脲,改为糖脉冲剂,同时将护肝药物进行静滴治疗。

2.4精神异常

临床报道,有20岁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精神异常、情绪激动且受凉感冒后服用感冒药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诊断为低血糖反应致精神异常,由服用格列齐特引起,指尖血糖2.1mmol / L,故,予以对症治疗,直至患者精神稳定[6]

2.5神经系统损害

以嗜睡、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为主要表现,需要接受抗眩晕治疗,并将格列美脲停用,直至患者眩晕症状消失。

2.6代谢和营养障碍

以低血糖反应为主要的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焦虑、饥饿和心跳加快,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低血糖性偏瘫[7]

2.7急性尿潴留

临床有报道,1例50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因口服格列美脲24小时后出现急性尿潴留,来院确诊后我们将格列美脲停用,改为30 mg /次的阿卡波糖片,直至患者可以自行排尿。

3、促胰岛素分泌剂不良反应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均是典型的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过敏反应、代谢和营养障碍等均为用药后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8]

3.1代谢和营养障碍

以低血糖、低血糖昏迷等不良反应为主要表现。

3.2头晕头胀

由口服瑞格列奈片引起的头晕、头胀症状,无需做特别处理,停药等待症状自动消失即可。

3.3视觉异常

由口服瑞格列奈片引起的视物模糊,需将瑞格列奈停用后使用阿卡波糖,直至患者视力恢复。

3.4过敏反应

临床有报道显示,55岁男性糖尿病患者,因口服瑞格列奈片半年后出现全身紫癜斑块,确诊为药物过敏性的全身紫癜,需将瑞格列奈停服并服用格列美脲片,直至患者全身紫癜斑块消失。

4α-糖苷酶抑制剂不良反应

阿卡波糖、米格列醇均为典型的α-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过敏、胃肠道反应和肝损害最为常见。

4.1过敏反应

由口服阿卡波糖片引起的过敏反应,需将阿卡波糖片停用后进行饮食控制,配合对症支持治疗,直至患者过敏反应消失即可

[9]

4.2肝损害

由服用瑞格列奈、阿卡波糖引起的腹胀、食欲缺乏以及乏力等肝损害症状,需将阿卡波糖停用后改用胰岛素,并配合相关的保肝治疗,直至患者肝损害症状消失即可。

5、糖还原酶抑制剂不良反应

依帕司他是典型且常见的糖还原酶抑制剂代表药物,该药主要被临床用于防治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以及过敏反应,是此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此类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高,所以依帕司他也被临床证实,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安全药物。由服用依帕司他片引起的头晕、耳鸣等症状,需将依帕司他片停用即可,头晕、耳鸣等症状基本可以自行缓解[10]

小结

糖尿病是典型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而长期服用降糖药是有效治疗措施,但在实际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继而确保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苗丰,孙媛,罗建梅. 临床口服降糖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 海南医学,2022,33(18):2407-2409.

[2] 牛小萍. 长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21,7(4):189-192.

[3] 于俊杰,马建华. 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案例分享[J]. 药品评价,2022,19(13):819-822.

[4] 王熙. 治疗2型糖尿病采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长效降糖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研究[J]. 特别健康 2020,17(33):75.

[5] 冯烨, 杨慧霞. 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的安全性[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 23(9):3.

[6] 邓敏. 长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 家庭保健, 2021, 15(24):237.

[7] 赵翠莲. 探究口服降糖药物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9):2.

[8] 牛建英, 陈瑜.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口服降血糖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J]. 上海医药, 2022, 43(3):25-28.

[9] 李蕾, 赵丽梅. 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研究[J]. 中华养生保健, 2021,11(18):39.

[10] 许妙玲. 药师在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用药交代时的注意事项[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1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