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监护患者感染率和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ICU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监护患者感染率和预后的影响

费笑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10032

【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监护患者感染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选取重症监护患者2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感染率与预后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3.00%小于对照组15.00%(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改善率98.00%大于对照组82.00%(P<0.05)。结论:重症监护患者实施ICU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ICU护理风险管理;ICU常规护理管理;感染率;预后改善率

重症监护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发展相对急促,病情变化速度快,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1-2]。患者治疗期间存在较多风险,若不能及时识别并干预风险,可诱发安全事故,导致患者死亡[3]。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降低医院感染率,需做好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研究以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重症监护患者为对象,重点分析ICU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选取重症监护患者2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每组有100例。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22-69岁,平均(45.74±7.31)岁。观察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22-68岁,平均(45.36±7.27)岁。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但无比较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管理:动态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疾病指标,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合理科学的基础治疗;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相关措施,嘱咐患者严格遵医嘱;主动遵照医嘱提供相应治疗操作,保证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观察组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1)成立小组:护士长和数位优秀护士组成ICU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积极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理念与技能,结合护理经验、上报的护理问题,积极分析现有护理风险,整理汇总各项护理风险,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确定方案后,安排科室护士进行护理管理培训,护士各项知识与技能合格后才能在临床实施该护理管理。(2)健康教育:在患者与家属均意识清醒状态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知识手册、指导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让具有独立阅读理解能力的患者自行完成基础教育。引导患者提出问题,采用简单语言解答每一个问题,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耐心向患者介绍此次治疗与护理方案,明确方案优越性与对患者参与性的要求,指导患者参与到护理管理中,主动识别风险并上报。结合患者的疾病类型,向患者普及常见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介绍相关症状表现,提高患者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准确鉴别能力,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3)心理护理:患者情绪状态会影响生理功能和疾病进展,护士需耐心和患者沟通交流,分析患者心理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发现抑郁、紧张患者并进行心理护理。若患者担心治疗效果,普及成功康复且出院病例,增强康复信心。若患者因不适症状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带领患者进行冥想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全身心放松。

1.3观察指标

(1)患者感染率,是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与创口感染;(2)患者预后情况,评定标准如下,显效,管理2周后,患者症状缓解、体征改善均显著或恢复正常,未发生并发症。有效:管理2周后,患者症状缓解、体征改善,未发生并发症或发生患者可耐受的轻微并发症。无效:管理2周后,患者症状、体征变化不明显,病情加重或死亡。预后改善率=(显效及有效例数)÷该组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2.0中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感染率统计

观察组患者感染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感染率(n=100例,n/%)

组别

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

创口感染

感染率

观察组

1(1.00%)

1(1.00%)

1(1.00%)

3(3.00%)

对照组

6(.00%)

5(.00%)

4(.00%)

15(15.00%)

χ2

-

-

-

6.487

P值

-

-

-

0.001

2.2患者预后情况统计

观察组患者预后改善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2 两组预后情况(n=100例,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预后改善率

观察组

67(67.00%)

31(31.00%)

2(2.00%)

98(98.00%)

对照组

45(45.00%)

37(37.00%)

18(18.00%)

82(82.00%)

χ2

-

-

-

7.865

P值

-

-

-

0.001

3·讨论

ICU护理风险管理属于重症医学科常用护理措施,可针对性的分析科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有意识的增强护士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继而降低护理风险性,提高护理安全性[4]。但在实施该方案时,需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积极分析患者的护理管理需求,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供服务,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重视并干预患者的认知和心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护理积极性,最大程度上提高护理管理效果

[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感染率更小,预后改善率更大,可见ICU护理风险管理优于ICU常规护理管理。

综上可知,重症监护患者应用ICU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率,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超男,岳珍珍,赵晓燕,等. 4R危机理论风险评估护理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2):132-134.

[2] 顾海燕,胡祖霞. 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0):1596-1598.

[3] 姚丽,梁艳,仲韦,等. 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全科护理,2021,19(2):253-256,288.

[4] 韩晓橹,马彩霞,王晓雯. SWOT分析法对PICU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患儿预后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22,21(1):76-78.

[5] 曹君超,尹衍翠,陈婉.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