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治疗高原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硝苯地平治疗高原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

宋维平 ,胡艳翔

69225部队   841300

【摘要】目的观察高原性肺水肿应用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纳入我组2018年8月-2021年3月40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组间人数相等(均为20例);1组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1组为试验组(接受常规治疗+硝苯地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显著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硝苯地平治疗高原性肺水肿效果显著,药用安全性较高,可迅速改善患者病症,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高原性肺水肿;硝苯地平;疗效

在进入高海拔地区(一般为海拔3000米以上)后,人极容易会因为氧分压/大气压低下以及空气稀薄等导致出现缺氧或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甚至少部分人员还会因此诱发高原性肺水肿[1]。作为多发性高原病的一种,高原性肺水肿具有较高致死率,需引起重视。下面,本研究以40例病患为观察对象,将观察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我组2018年8月-2021年3月40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组间人数相等(均为20例);1组为参照组,1组为试验组。2组患者均为男患,参照组最小年龄18、最大年龄33,均值(25.51±1.42)岁;13例(65.00%)首次进入高海拔地区,7例(35.00%)重返高海拔地区。试验组最小年龄19、最大年龄32,均值(25.53±1.24)岁;12例(60.00%)首次进入高海拔地区,8例(40.00%)重返高海拔地区。组间基线资料呈现良好比较价值(P>0.05)。入组标准:符合临床高原性肺水肿诊断标准;年龄12-60;知情研究;病发至入院时间3h-5d。排除标准:合并认知/神志及语言表达障碍;拒绝无条件依从研究;研究中途退出;基线资料不齐全。

1.2方法

1.2.1参照组

收治入院后,予以参照组20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以常规治疗:(1)指导并辅助患者调整体位为半坐卧位(或坐位),充分休息;(2)基于每分钟4-6L流量下,予以患者鼻导管吸氧,期间使用50%酒精辅助湿化;(3)基于每日2次的频率下,按照每千克体重5mg予以患者适量氨茶碱混合100ml葡萄糖注射液(10%)行静脉滴注;(4)基于每日2次的频率下,予以患者10mg地塞米松混合40ml葡萄糖注射液(10%)行静脉推注;(5)若患者合并感染,则予以患者针对性抗炎治疗;(6)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利尿剂使用;(7)若患者存在烦躁症状,则予以患者安定(5mg-10mg)经口服用;连续治疗2d。

1.2.2试验组

收治入院后,在上述参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试验组20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以硝苯地平(生产厂家:新乡市常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41021527;规格:5mg)治疗;用法:舌下含服;用量:每次10mg,每日2次,连续用药2d。

1.3指标观察

以显效(治疗2d后,患者气促/紫绀/心累等病症完全消失,肺部湿啰音消失)、有效(治疗2d后,患者气促/紫绀/心累等病症对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肺部湿啰音减少)、无效(治疗2d后,患者气促/紫绀/心累等病症对比治疗前未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评判标准,评定参照组、试验组2组连续治疗2d后的效果,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百分比;同时,统计2组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发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见下表1:

表 1 参照组、试验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参照组

20

6(30.00)

8(40.00)

6(30.00)

14(70.00)

试验组

20

10(50.00)

9(45.00)

1(5.00)

19(95.00)

/

/

/

/

4.329

P

/

/

/

/

0.037

2.2参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见下表2:

表2 参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不良反应

参照组

20

5(25.00)

试验组

20

0(0.00)

/

5.714

P

/

0.017

  1. 讨论

现阶段,临床还尚未掌握高原性肺水肿的具体机制,多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个体肺部动脉压力升高有着紧密联系[2]。分析原因如下:(1)个体外周血管受急性缺氧因素影响导致收缩,而血管的收缩进一步增加个体肺部血流量和回心血量;(2)急性缺氧状态下,个体肺部动脉收缩强度不一;其中小动脉血流量因严重痉挛导致血流量减少;而因为血管收缩程度较轻,所以其他部位的动脉血管血流量增加,最终促使患者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引发肺水肿

[3]。作为钙通道阻滞剂的一种,硝苯地平具有较高选择性,经用药后可很好松弛高原性肺水肿患者肺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从而促使患者病症得以有效改善。本次研究结果呈现:试验组(95.00%;0.00%)对比参照组(70.00%;25.00%),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由此观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可促使缺氧症状显著改善;同时,还可保证药用安全性,用药期间并不会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可切实提升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疾病疗效[4]

综上所述,高原性肺水肿患者治疗中,硝苯地平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病症、提升患者疾病疗效有着积极意义;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杨,潘春光,姜俊杰,皇甫超济,史连胜. 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4):532-536.

[2]孙君惠. 硝苯地平治疗高原性肺水肿54例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7):90-91.

[3]郑发友,袁宏. 硝苯地平治疗高原性肺水肿63例临床观察[J]. 西部医学,2010,22(02):272-273.

[4]许俊峰. 硝苯地平舌下含化治疗肺水肿[J]. 中国乡村医药,1999,(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