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影响因素及药师参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影响因素及药师参与对策分析

周丽霞

溧阳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江苏常州   213300

【摘要】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影响因素,分析药师参与对策,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患者病历500份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形式包括药物选择不合理; 适应证掌握不恰当;用药方法不适合;抗菌药粉针剂溶剂选择不当;不合理联合用药等。   结论临床药师应参与到抗菌药物的使用中,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综合干预, 减少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影响因素;药师;参与对策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研究表明[1],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有效降低感染率。然而随着我国抗菌药物类型的增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日益增加,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表明: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原因较多,部分医生尚未完全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适应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特点,导致临床使用过程中开具不合理处方;部分医生出于个人习惯或心理安抚,给予无感染指征患者抗菌药物,以上因素均会造成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加强药师参与,对开具处方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专业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审核和干预,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安全性。本文以抗菌药物使用患者为对象,探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患者病历500份进行回顾分析。病历选取涉及科室有普外科、骨科、妇产科等、儿科、呼吸科、心内科等科室。

2 、结果

抽查结果显示:共309份病历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病历为137份,见表1。

表1  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类型和构成比

类型

病例数

占不合格病历比例(%)

占总病历比例(%

适应证掌握不恰当

49

35.77

15.86

药物选择不合

24

17.52

7.77

用药方法不适

21

15.33

6.8

剂溶剂选择不

18

13.14

5.83

不合理联合用药

25

18.25

8.09

3、讨论

3.1  临床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形式

3.1.1  适应证掌握不恰当,医师用药缺乏有效的用药指征。大量患者并无用药指征却给予了抗菌药物,主要是对发热原因不明者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盲目用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使有细菌感染只是自限性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还会因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引起菌群失调和患者耐药。

3.1.2  药物选择不合理:临床医师在给患者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缺乏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充分认识。例如给儿童开具氟喹诺酮类等对幼儿骨骼发育有不良影响的抗菌药物等。对孕妇开具对对胎儿有影响的抗菌药物等。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必须权衡利弊,采取最佳方案,将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还需告知患者家长、家属,签知情同意书,防止医患纠纷出现。

3.1.3  用药方法不科学:给药方法不科学包括给药时间间隔不当;单次用药剂量过大导致的不良反应增加;抗菌药物剂量及疗程不合 等。抗菌药物必须依据合适的剂量和疗程进行使用。避免因剂量小导致的疗效下降和耐药。同时避免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物浪费和不良反应增加。对于普通感染患者,还需用药直至患者症状消失,防止患者因停药过早导致的感染复发或者患者产生耐药性以及菌群失调。

3.1.4 其他:粉针剂溶剂使用不当也属于用药不当,溶剂使用量不当会导致抗菌药物药效改变,甚至因为药物分解而导致过敏性物质产生,损害患者健康,增加不良反应。抗菌药不合理应用还包括不合理联合用药,包括无指征联用,当患者病情特别严重如发生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时,一种抗菌药物达不到有效抗菌浓度,就需要进行抗菌药联合应用。但在无指征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进行联合、重复使用抗菌药物;即使需要联用抗菌药,也不应多于3种抗菌药物,临床上常见的不合理联用包括二联应用、三联应用等。此外药理拮抗,抗菌剂与杀菌剂的联合使用属配伍禁忌,可降低药物效价。

3.2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并对医院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及时干预,应对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对抗菌药物的选取、用量、联合用药以及剂型进行合理的监控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医师合理用药培训:定时对全院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全面介绍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细菌耐药及配伍禁忌等方面的知识。结合抗菌药物使用现状,通过实例讲解对抗菌药物滥用的后果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新上岗住院医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2]。(2)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开展药学服务是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关键。药师对药学知识的掌握较为全面,药物信息更新快。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并对临床医师的用药进行合理监测,能够补充临床医师在药学知识方面的缺陷。药师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各科主管医师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费用和级别,督促同时审查抗菌药物医嘱是否合理。因此,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和联合需要临床医师、药师全面掌握药物作用、联合应用的知识;熟悉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明确诊断患者的疾病;熟悉医疗、卫生政策等。加强对医师用药信息的反馈与监督,定期对各个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联合用药率,以及抗菌药物某品种消耗量与总消耗比值等进行检测。每月对各科室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的典型病例进行公布,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定期对医院细菌培养的耐药率进行公布,以辅助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定期报告医院患者细菌药敏和耐药的发生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各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围手术期使用的预防性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并呈报药事管理委员会。对使用频率过高、用量过大的抗菌药品采取停止该药进入医院等措施,制约抗菌药物滥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由药剂科对各科病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检测各科室抗菌药的滥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只有从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综合干预,减少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才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彭敏.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式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6):595-597

[2]陆清溪,陆群,石禹,等.药师干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与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3,26(5):379-380

[3]蒋光慧.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影响因素及药师参与机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3):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