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节及运动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饮食调节及运动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疗效观察

王晓杰 ,张海珍

中国人民大学医院  北京  海淀区  100872

【摘要】目的研究饮食调节及运动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我校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6例,均开展饮食调节以及运动疗法,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BMI以及腰围变化。 结果56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07%。治疗后BMI指数以及腰围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取饮食调节以及运动疗法,能够使得患者体重明显下降,并缩小腰围,整体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饮食调节;运动疗法;非酒精性脂肪肝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出现的变化,使得我国肥胖群体占比逐年增加,使得临床脂肪肝患病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1]。脂肪肝是指临床各种原因引发的肝脏内脂肪含量明显增加,早期缺乏典型性临床症状,但随着病程逐步进展,容易出现免疫细胞及因子聚集、肝细胞凋亡等情况,因此需要尽早对患者开展治疗[2]。本研究对象为学生群体,脂肪肝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通过饮食调节以及运动疗法角度,分析该措施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校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6例开展研究,均来自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诊断。纳入标准[3]:①无饮酒史或饮酒者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②能够积极配合回访与治疗;③无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排除标准:①严重慢性疾病者。所有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为18-30岁,平均为(23.65±2.01)岁。轻度脂肪肝31例,中度脂肪肝20例,重度脂肪肝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E作为基础治疗,少数药物治疗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或者双环醇治疗。对患者讲解脂肪肝的危害,以及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与缺乏运动的影响,设置好目标体重,每周体重下降不超过0.5-1.2kg,以3个月内体重下降5%为目标。定期检查饮食以及活动期间存在的问题,实施个体化指导。饮食调节:根据患者体重以及BMI、活动强度确定每日所需总热量,合理控制每日热量摄入,调节饮食结构,其中蛋白质摄入占总能量15%-20%,脂肪占15%-20%,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约60%;限制甜食的摄入,增加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的摄入,及时补充矿物质。

运动疗法: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时间控制在30-45min,可进行爬楼梯、慢跑、快速步行等,运动时间可选择饭后40min进行,运动期间需要注意循序渐进,并逐渐达到最适宜的运动量,保证长期坚持。运动后以稍出汗,呼吸加快且轻度疲劳为主,心率可在5-10min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1.3 观察指标

干预半年后,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体质量下降≥10%,空腹血糖维持在3.9~6.1 mmol/L,有效:体质量下降≥5%~9%,血糖、血脂有所下降,无效:体质量下降0~4%,血糖、血脂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并记录BMI与腰围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所有患者总有效率

    56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07%。

2.2 治疗前后BMI与腰围变化

治疗后BMI指数以及腰围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治疗前后BMI与腰围变化[n=56(±s)]

组别

BMI(kg/m2

腰围(cm)

治疗前

32.54±2.05

105.42±7.54

治疗后

28.95±2.13

96.25±5.11

t

9.088

7.534

P

0.000

0.000

3 讨论

肝脏负责人体脂肪的合成、贮藏、转运及分解等,肝脏正常状态下其脂肪含量为5%左右,当肝细胞内的脂质聚积超过肝湿重的5%,即为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远期死亡率已经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健康成人,随着胃肠以及胰岛素抵抗发病率逐年上升,非酒精脂肪肝已经成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4]

目前认为脂肪肝是多种病因以及生活习惯引起的相关疾病,因此通过饮食与运动控制能够有效减轻体重,改善患者脂肪肝。目前认为脂肪蓄积在疾病发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减少脂肪蓄积能够降低纤维化进展以及肝脏相关死亡风险,在本文中,通过对学生开展饮食与运动干预56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07%。治疗后BMI指数以及腰围均低于治疗前,P<0.05。证实了在经过饮食与运动干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腰围,使得BMI下降,效果理想。饮食护理作为一种辅助措施,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能够降低脂肪的摄入,结合运动措施,能够将能量代谢,有效减轻体质量,降低血脂

[5]。运动能够使得机体内儿茶酚胺增加,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促进了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在肌肉中氧化利用。同时运动能够增加心肺适应性,减少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出现。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采取饮食调节以及运动疗法干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重与腰围,整体效果理想,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莹,王琦,张培思. 中药配合个性化饮食及运动指导在肥胖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3):83-86.

[2] 樊荣,马国华,于珊珊. 天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381-391.

[3] 陈锐,陈伟,陈伊琳,等. 不同游泳运动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改善作用[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22,38(4):341-347,384.

[4] 马佳敏,高璐璐,张梦伟,等. 枸杞多糖联合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模型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348-1353.

[5] 李铁强,周瑾,蒋琴. 当归芍药散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21,43(8):1295-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