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现状与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数字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现状与发展策略

卞刚

身份证号:510411197309070019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炳草岗支行  四川  攀枝花617061

摘要:数字金融为商业银行打造出“非接触服务项目”等数字化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发展机会,商业银行可根据自有渠道与生态平台的叠加效应,开拓更为全新、多元化的业务项目,将金融服务放置互联网生态场景下,同时可根据顾客数据积累持续迭代与完善营销战略,为此精确切合客户满意度,能够更好地面对市场形势。因而,数字化的全领域渗入不但对商业银行的科技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提供了从未有过的机会,因此现阶段商业银行应不断改进与优化数字化营销战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精确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数字金融;商业银行;金融营销

1数字金融的概念及发展优势

1.1数字金融的概念

数字金融是数字科技与金融业的融合,即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模式。运用数字科技将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人、资金、信息、场景全面数字化,基于数字化输出的内核,数字科技企业进行风险定价,将资产数字化,继而开发出一系列数字化的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产品,促使普惠金融服务覆盖到传统金融忽视的小微企业、长尾客群。

1.2数字金融的发展优势

1.2.1增量补充

数字金融可以从传统产业的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中挖掘出有效信息,吸收市场中的闲置金融资源,并将其与企业、个人信誉相匹配,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金融体系乃至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低,同时网点式金融服务覆盖率低,且银行偏好于高净值客户,而长尾客群在现有金融体系中缺乏相应的信用记录,其广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数字金融凭借其普惠性、高效性的特征迅速捕获了潜在的长尾市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底层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传统金融信用框架向数字框架转变,通过数字变现扩大金融供给。

1.2.2存量优化

数字金融也可以通过自身技术手段的输出,赋能传统金融机构,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改善现有金融服务。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技术溢出,从场景、用户、运营等维度对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改造。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做商模式,数字金融可以将传统金融服务全面进行线上化转型,将数字化服务输出至更丰富的场景,打造O2O全方位服务体系。数字金融在采集、分析用户信息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可以对存量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多维数据有助于客户分层、精细管理、差异化营销,打造出量化营销平台。金融行业作为劳动、知识双重密集型行业,借助AI的自动化决策和处理能力,可以实现引流、筛选、认证、客服、风控全流程的智能化,极大简化、规范化运营流程。

2数字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营销现状

2.1传统营销模式新增获客效率下降,金融投资市场潜力提升

传统企业产品营销方式依旧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主打业务流程之一,但营销业务偏重于结论并非长期性守候,比较严重局限性了广告营销深度广度。面对高净值人群的金融服务专业水平也亟待提升,且现阶段销售人员个性化的“营销经理”方式也难以满足高净值人群群体的多元金融要求。即便商业银行具备辽阔的长尾用户,但是由于欠缺长久的陪伴服务与与时俱进信贷业务,不能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达到诸多客户的业务流程规定,造成金融服务面狭小、销售毛利转化率低及其回报率不高。

2.2客户群体结构发生改变,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交易群体的涌进,金融体系顾客群体构造也发生明显转变,年青群体更偏重于借助数字化、数字化的方法得到定制化的产品服务,重视应用虚拟化技术金融媒体和渠道办理银行贷款业务流程,是商业银行数字化广告营销关键总体目标群体。但是面对诸多互联网平台的个人隐私信息内容非法获取、数据信息违法出售等诸多问题,国家对网络金融的合理合法合规和信息安全系数给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营销推广增添了宏观经济管束。对于此事,数字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营销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提高自己的数字化金融业运营合规管理水准,促进数字化未来银行的加快建立。

3数字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发展策略

3.1矫正金融营销理念,明确目标市场

商业银行需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核心来部署金融营销战略,重视把关金融营销的方式,应与推销、促销等手段严格区分。由于金融营销的客体(金融产品)具有无形性,客户无法像挑选其他有形产品一样,在第一时间识得产品的外观形态和体验产品的具体功能,这增加了金融营销的难度。因此,商业银行的金融营销应借大数据技术之力,明确目标市场,实现数字金融精准营销。

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数据是海量的,明确目标市场的前提是细分市场,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别、分梯次的归类和分析,将数据中的信息变成市场细分的重要依据。可量化的精准营销是数字金融中数据的经济价值:首先,商业银行可通过分析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浏览页面、支付方式、交易频率来判断和预测客户的消费行为;其次,根据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信用情况等综合要素进行市场细分;最后,商业银行要对自身的实力和市场优势有准确且清晰的定位,在众多子市场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对决定进入的特定市场进行营销,满足特定的受众客户群。

3.2完善金融营销内部机制,提高团队专业水平

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一般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既独立又密切相关,决策层不仅需要时刻洞察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与目标,而且要与执行层的执行相契合。管理层在资金运营等方面需要严格把握处理效率,精简汇报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执行层是金融营销方案的实施者,未来商业银行之间的营销竞争不仅是金融产品的较量,更是银行服务之间的比拼。因此,应加强对营销团队的数字营销理念、沟通、礼仪技巧及客户服务管理等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化培训并定期考核。转“关系”营销为“实力”营销,紧跟业务创新与用户新需求,利用数字金融的技术便捷性,提高市场拓展能力和现代化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商业银行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包含短期、远期激励和晋升机会,并重视客户反馈、投诉渠道的完善。

3.3 严测大数据信息,严控网络金融营销风险

数字金融提高了银行处理业务的效率,但近年来金融营销风险频发,给客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数字化风险,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数字金融背后数据网庞大,应优化大数据算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测,当发现频繁用POS机进行刷卡套现、网络诈骗、境外洗钱等异常数据时,需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制订解决方案,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反击。对不法行为进行追踪与打击是金融产品用户的保护屏障,是增强数字金融营销安全性的有效途径。其二,在法律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网络营销行为的管理,普及非法营销的法律责任,紧跟金融营销陷阱事件出台相应的监管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在道德方面,加强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净化数字金融营销环境,营造一个守信、合规、透明、公平的金融市场。

4结语

在宏观经济政策转型发展、前沿科技飞快迭代更新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在我国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而商业银行数字化金融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程,而且还是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等维度的全面转型。因而,现阶段商业银行应打造出数字化营销流量闭环,客户至上开展生态性协作,推动个人信息保护与整治,贯通线上线下联动渠道壁垒,提高数字化金融改革与销售能力,为此促进商业银行数字化生态模式的高效转型。

参考文献:

[1]汪伟,郑颖,阮超.数字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转型研究进展[J].金融科技时代,2021,29(11):42-45.

[2]郭晓蓓,蒋亮.数字经济视角下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探讨[J].金融科技时代,2020(09):41-47.

[3]陈月,王晶,刘湘云.数字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营销策略分析[J].金融科技时代,2020,28(06):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