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市松褐天牛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黔西市松褐天牛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吕珍国,梁鹏,王厚祥

(黔西市林业局林业草地防灾减灾服务站,贵州黔西市 551500)

摘要:近年来,黔西市松褐天牛开始危害松树,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林业科技人员开展了松褐天牛的观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松褐天牛成虫出现的初始日期4月26日,结束日期10月19日,高峰期7月11日至8月5日;随着海拨的升高,松褐天牛成虫发生时间推迟;刻槽主要分布于枝下高5米范围;对寄主颜色具有选择性。

关键词:松褐天牛,成虫,发生变化规律,诱捕器

引言

松褐天牛是松树的一种主要蛀干害虫,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对松树的危害极大。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以东、 辽宁以南,东至台湾、南至广东[1]的广大区域。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癌症,自一九八二年南京中山陵发现以来,在全国呈蔓延发展趋势。黔西市乔木林地面积65041.9公顷,主要乔木树种为松类,其中松林面积21260.2公顷占32.7%。近年来,松褐天牛开始危害松树,因此,开展松褐天牛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进行松褐天牛及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对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域概况

黔西市位于贵州省的中部偏西北部,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东经105°47′16″~106°26′40″,北纬25°45′49″~27°20′57″,总面积238050公顷。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水量1005毫米。松林面积21260.2公顷,按树种分,马尾松17399.1公顷,华山松3652.6公顷,其它松类208.5公顷;按龄级分,幼龄林1139.8公顷,中龄及以上面积20120.4公顷(占松林面积的94.6%)。

2.技术路线

2.1诱捕器布设

2.1.1诱捕器及松褐天牛性诱剂型号

诱捕器采用ZM-60,YBQ-TN-016。

松褐天牛性诱剂APF-I,LY-L-001-X-3。

2.1.2诱捕器挂设

设置诱捕器11个,分布于市的中部及东南区域的的不同海拨的松林内。挂设高度距离松树根部1.5米。

2.2.观察收集

2.2.1 收虫及诱剂更换

三月下旬开始挂设诱捕器,间隔7-10天收集昆虫一次,记录每个诱捕器虫口数量。每二个月更换性诱剂一次。

2.2.2不同树高部位刻槽数量

分别林缘、林内伐倒受松褐天牛危害致死松树各一株,按1米分段,观察记录刻槽数量。

3.结果

3.1年发生规律

松褐天牛成虫出现的初始日期是4月26日,结束日期是10月19日。高峰期在7月11日至8月5日,低峰期为5月7日至5月20日和9月2日至9月17日。4月26日至6月26日累计发生率占9.2%,6月27日至8月26日累计发生率占80.6%,8月27日至10月19日累计发生率占10.2%。


3.2不同海拨发生规律

随着海拨的升高,松褐天牛成虫发生时间推迟。海拨1210米发生日期为4月26日;海拨1220米至1250M发生日期为4月29日,海拨1290M发生日期为5月13日;海拨1370M至1380M发生日期为5月29日,与海拨1210M发生日期相比延迟了一个月。


3.3不同树高松褐天牛刻槽分布规律

3.3.1林分内

在郁闭度0.55的马尾松林分内,枯死松树树高21M,胸径29.6CM,枝下高12.4M。刻槽分布在1M至15M之间。主要集中分布于枝下高以下5M范围内,7M至13M之间累计发生率占83.9%。


3.3.2林缘

在郁闭度0.65的马尾松林缘,枯死松树树高20M,胸径32CM,枝下高6.6M。刻槽分布在1M至15M之间。主要集中分布于枝下高以下5M范围内,2M至6M之间累计发生率占92.4%。


3.4不同诱捕器及诱剂使用效果

3.4.1不同诱捕器使用效果

诱捕器应用ZM-60和YBQ-TN-016,在应用相同诱剂的情况下,前者的捕虫量大于后者。

3.4.2不同诱剂使用效果

松褐天牛性诱剂应用APF-I和LY-L-001-X-3,在使用相同的诱捕器的情况下,捕虫量没有明显的区别。

4、讨论

林业生产周期长,林业的科学研究用时也相对较长,要把林业的科研成果应用生产实践是较为困难的。虽然我们对黔西市松褐天牛的观察时间较为短暂,但是,得到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得到的结果可以用于指导黔西市松褐天牛的防治。且本研究是基于外部观察,可操作性较强。

4.1松褐天牛年发生规律

根据高景斌[2]等对黄山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期的观察,松褐天牛成虫在一年的发生过程中经历了开始期,高峰期,结束期,三个阶段。黔西市的松褐天牛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

4.2不同树高部位刻槽的分布规律

刻槽主要分布在枝下高附近,这与涂业苟等[1]的研究结果“松褐天牛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在马尾松树上主要集中分布在 1~5 m。”基本一致。

4.3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效果

诱捕器应用ZM-60型整体颜色为绿色, YBQ-TN-016型整体颜色为黑色。在应用相同诱剂的情况下,前者的捕虫量大于后者。这可能与颜色有关。这与王健敏等

[3]的研究结果:松墨天牛雌虫在白天的自然光线下通过视觉判断,对颜色的选择从高到低为:棕红色选择率为 26. 67% ;赭石棕色20. 00% ;绿色择率10. 00%;对其它颜色的选择率均 低于 10. 00%。基本一致。

5.防治建议

为保护黔西市生态安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尤其是松褐天牛的防治工作是必须的必要的,目前已进入常态化。虽然已经开展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多点并发的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印发贵州省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除治实施办法的通知》黔林检函〔2022〕10 号文件精神,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动

深化林长制改革工作,各级林长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细化各单位任务分工,进一步落实网格化管理。

(二)全面清理枯死松树,不留死角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媒昆虫,当松褐天牛处于幼虫阶段时,蛰伏于枯死松树内。在每年4月羽化前清理枯死松树,是杀死松褐天牛的最佳时期。清理枯死松树要全面,不留死角死面。

(三)巡查取样,定期移送

护林员每月巡查松林二次,发现枯死松树及时取样上交乡镇林业负责人。各乡镇每月至少移送样品一次。

(四)早发现,早除治

林业草原防灾减灾办收到乡镇送达的样品后,立即登记造册,及时分离镜检,镜检结果在二天内通知乡镇,及时进行处置。

(五)诱捕器捕杀成虫

在林分平均枝下高以下1-3米处挂设诱捕器,挂设时间4月初,隔7-15天收虫一次,及时清除集虫口杂物。

(六)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护林员素质

乡镇林业负责人和护林员进行培训,室内与现场培训结合。主要培训内容为:松材线虫病松树特征,一般病死木特征,枯死木特征,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等等。

(七)部门联动,外防输入

电信、工信、邮政、水务、农业等部门,涉及松木质材料的严格按要求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报告上级林业草原防灾减灾服务站抽样复检,根据镜检结果进行相应处置。对垃圾场所随时进行检查,发现松木质材料的,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烧毁。

(八)多措并举,积极探索

离居民点较近的松林,采用挂设诱捕器、设置诱木、生物防治方法;离居民点较远的松林,可采取挂设诱捕器、设置诱木、化学防治方法。松材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在我市尚属首次,没有实施的经验,需要林业技术员积极探索,为黔西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涂业苟,喻爱林,曾吉华,王文辉,刘亚军,刘晓华,等.松褐天牛垂直分布规律[J].生 物 灾 害 科 学 2018,41(2):138­143

[2]高景斌,黄云龙,徐六一,丁杰,等.黄山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期及海拨分布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21. 23(5): 56-59

[3]王健敏,代艳梅,陈晓鸣,杨子祥,陈 飞,孙宝刚,等.松墨天牛成虫对寄主颜色的视觉选择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2,34 (2) : 236 – 239

作者简介:吕珍国,贵州黔西市人,林业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王厚祥,贵州黔西市人,林业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可持续经营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