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2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杨光

双鸭山双矿医院骨四科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为探究如何提高对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的疗效,将对患者采取锁骨钩钢板治疗,并分析其具体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实施中,将选择于我院骨科中就医治疗的64例患者纳入至研究中,在对其病情进行骨科专业诊断后确诊为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并自愿参与实验。本次研究将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实施,选择锁骨钩钢板治疗、克氏针治疗,并分别将其应用于观察组、对照组中,比较具体疗效。结果:评估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经研究结果分析后确认观察组明显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实施锁骨钩钢板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针对性,对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锁骨钩钢板;疗效;肩关节功能

前言: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骨折情况相对比较少见,一般是因交通事故、砸伤、摔伤原因导致,治疗难度相对比较大,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目前对于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问题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如克氏针便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但是在具体治疗后却存在无法充分固定的问题,而且患者肩关节及锁骨部位构造比较复杂,单纯的克氏针治疗容易出现固定不稳的情况,不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基于此要重视选择更为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现如今,锁骨钩钢板治疗有效解决了克氏针治疗时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对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康复有积极帮助,对此本次研究中便对其具体疗效进行了探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4例已经被确诊为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的患者纳入至研究中,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已经审核通过。64例患者在入组后被随机分配为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包括32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9∶13,年龄23~66岁,平均(48.04±3.11)岁;观察组中同样为32例患者,包括17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33~59岁,平均(46.25±2.87)岁,相比之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本次研究有意义。

1.2方法

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应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亦或者臂丛联合颈丛麻醉,适当抬高肩部,保持头部偏向一侧。于肩峰部位做弧形切口,且要注意应做内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将锁骨远端、肩锁关节部位暴露。对于肩锁关节脱位情况,要完全去除已经破碎的关节盘,对于锁骨外侧远端骨折的情况可直接采取复位处理[1]

于对照组中实施克氏针治疗,于锁骨距外端25mm处进行钻孔,由克氏针携带0.8cm钢丝穿入其中,并将锁骨复位;随后,通过克氏针从肩峰外缘钻入,直至锁骨骨折近端,且该过程中的克氏针长度为20~25mm,并保持3~4cm深度范围,整体穿刺钢丝应形成“8”字形,完成克氏针钢丝穿刺后便要收紧、固定,检查无误后完成手术。

在观察组中采取锁骨钩钢板治疗,提前测量患者治疗时所需要的钢板长度、预弯程度,完成测量后选择合适的钢板,并将钢板钩状部位插入肩锁关节后方,确认固定完毕后使用3.5mm螺丝钉固定钢板;随后应检查患者的肩部韧带情况,若韧带无异常可完成手术,若发现韧带损伤则要在修复后完成治疗。

1.3观察指标

于术后3个月进行观察指标的评估比较。首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主要评估其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在治疗后需通过X线对患者肩关节部位进行检查,若未发现异常,且肩锁关节正常则为“优”,检查后无异常,但患者偶尔出现疼痛感则为“良”,若未能够达到以上两种疗效则为“差”[2]

其次,统计评估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制定的评分方法,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肩关节功能越差。

最后,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局部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松动等,需统计其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SPSS21.0软件作为本次研究中统计学处理支持工具,对所有实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中所包含的数据资料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中使用“±”、“%”表示,并且还需对计数或计量资料进行数据检验,可将“t”或“X2”作为检验工具并确认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数据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1肩关节功能

评估了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优良率更高,

表 1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观察组

32

21

9

2

93.75%

对照组

32

14

11

7

78.12%

X2

13.041

P值

0.001

2.2肩关节功能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了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在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更优,(P<0.05)。

表2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2

15.33±2.25

15.63±3.82

对照组

32

15.24±2.46

17.85±3.26

t值

0.414

7.714

P值

0.824

0.003

2.3并发症

在治疗后统计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

表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局部感染

骨不连

内固定松动

发生率

观察组

32

1

0

0

3.12%

对照组

32

2

2

1

15.62%

X2

12.041

P值

0.001

3.讨论

对于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要予以重点关注,尤其要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多采用手术复位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该方法的应用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疗效,但在治疗后往往会因肩关节比较大的活动范围而容易出现固定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该治疗方法存在明显弊端,不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良好康复[3]

目前,在有关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除可选择常规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还可选择更为有效的锁骨钩钢板治疗,该方法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的新型方法,如本次结果中表1所示可见,观察组患者在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再如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好。

肩关节及锁骨部位构造复杂,在使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时并未完全考虑到解剖学特点,但锁骨钩钢板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从患者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的具体解剖结构出发,而且所选择的锁骨钩钢板非常符合人体解剖学特点,能够保证良好固定稳定性,同时有利于促进骨骼附近韧带等软组织的恢复,再如表3所示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综合本次研究分析可见,对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锁骨钩钢板治疗有良好疗效,可保障结构稳定性,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帮助。

参考文献

[1]蔡志海. 单纯锁骨钩钢板及钢板联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限元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21.

[2]闫晨晨,曹发奇,米博斌,熊元,陈朗,周武,刘梦非,刘国辉.锁骨解剖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21,29(04):328-331.

[3]徐文松,薛辉,李苗苗,马微,崔阳,王文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对比[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09):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