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负性情绪的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2

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负性情绪的作用探讨

陈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市 400010

【摘要】:目的:观察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实施时间于2021年1月起,2023年1月止。研究对象按照统一标准在我科进行筛选,共72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根据住院号尾号单双数进行分组,将单数的36名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双数的36名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实施共情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共情护理可减轻抗病毒治疗负性情绪,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共情护理;负性情绪

艾滋病因感染HIV引起免疫功能的低下与缺陷,会导致晚期合并恶性肿瘤以及机会性感染几率较高,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1]。随着临床医疗的进步发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逐步将艾滋病从致命疾病向可控制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转化。然而,艾滋病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受到来自外界歧视、内心煎熬所导致的巨大心理压力的折磨,尤其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最为明显[2]。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因而在抗病毒治疗期间予以合理护理方法配合,积极改善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有积极意义。现选取72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分组,以探讨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

1资料方法

1.1病例资料

研究实施时间于2021年1月起,2023年1月止。研究对象按照统一标准在我科进行筛选,共72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筛选标准:(1)纳入:满足艾滋病的确诊条件;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至少在1个月以上;没有精神疾病或病史;语言表述清楚;签署了知情协议。(2)排除:有吸毒行为;认知功能及视听功能异常;有继发性免疫功能障碍;伴有血液系统疾病;重要脏器机能异常。根据住院号尾号单双数进行分组,单数36名患者为对照组,双数36名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性别(男:女=26:10)、年龄(范围26-48岁,均值34.85±9.41岁)、治疗时间(范围1-11年,均值4.79±3.11年)和观察组性别(男:女=28:8)、年龄(范围28-49岁,均值34.91±9.38岁)、治疗时间(范围1-12年,均值4.83±3.10年)差异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常规护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疾病健康宣教、疾病治疗护理、日常生活护理、日常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心理疏导等。

在开展共情护理之前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共情培训,护理人员要在培训过程中把自己当成是患者,充当患者的身份,尽量去感受艾滋病患者的情感变化。共情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患者在刚入院时期因处于陌生环境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足够的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期间善于运用换位思考,通过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问题,最大程度地了解患者心中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反馈和安抚,让患者负面情绪得到缓解,让其快速适应住院环境。(2)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导致身体的不适感,使治疗顺应性降低。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做好与患者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期间在语言和态度上尽可能保持高度的耐心和尊重,适时从眼神、面部表达出共情细节,从而刺激患者倾诉欲望,掌握患者真正的想法和真实的情绪。如果发现患者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要理解和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情感,帮助患者有效宣泄情绪,让负性情绪得到充分释放。同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否定患者,引导患者建立起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进行了评价,分别使用了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分数愈高,则负面情绪愈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工具:SPSS23.0软件。统计学方法:按频率、(±s)分别描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统计数据,并分别以χ2检验、t检验用于组间的比较,在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

表1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x±s,分)

组名

例数(n)

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6

53.54±3.41

49.14±5.86

56.41±6.13

47.88±8.12

观察组

36

53.49±3.34

42.16±4.33

56.56±5.96

42.13±7.79

t

--

0.059

5.419

0.099

2.890

P

--

0.952

0.000

0.921

0.005

3讨论

共情护理始终将患者的护理需求作为工作的重心,通过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患者的情感和动机表达出认同,为患者提供多种社会支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防止因情绪压力加大而导致病情恶化的可能性[3-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经共情护理后,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后相比,各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说明共情护理能减轻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其进行分析理由是,在共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利用与患者的沟通来明确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进行表达,并站在患者较低表示理解,有助于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给予心理上的支持[5-6];通过换位思考、因人制宜,能更好的理解患者,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积极面对治疗[7-8]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可减轻抗病毒治疗负性情绪,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桂英,向巧君,夏友,等.聚焦解决模式联合正念疗法改善艾滋病病人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22,36(10):1842-1845.

[2]李祥青.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智慧健康,2022,8(9):81-83,87.

[3]王辉,任珍,伊文慧,等.中心静脉导管输液联合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9):693-697.

[4]吴春媛,许艺娟,陈秀慧.共情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6):208-209.

[5]高晓雯.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负性情绪的影响及提高服药依从性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0):304.

[6]杨玲妹.共情护理联合参与型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6(11):177.

[7]于子涵.艾滋病患者应用共情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的干预效果及对其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2):157-159.

[8]左金凤,傅媛.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实行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 保健文汇,2021,22(10):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