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为契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为契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许凤亚

浙江景华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而这一节点也将推动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因此,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居民的城市,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低碳环保的理念融入到实践中,从而实现一条全新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如何在低碳生态发展的指引下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变化也在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许多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都在努力探索新的空间模式,以解决现存的城市问题,并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新的社会关系,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国家转型发展的加剧,中国城市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城市规划者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实施低碳发展,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正在努力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解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以期达到更高的社会效益和更好的民生水平。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中国绿色城市建设与发展报告》显示,284个城市中,珠海、厦门、舟山等16个城市的健康状况良好,占比5.63%;而 174个城市的健康水平处于良好的氛围,其中61.27%的城市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相对2014年的73.94%,有了12.67的提升;然而, 191—268位的78个城市的健康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占比27.46%,令人担忧。在2014年,只有269-283的15个城市的健康状况较之前年提高了4.22个百分点,这一数字显著高于去年;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排名第284位的城市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占总人口的0.35%,相比2014年有了0.35个百分点的提高,而且这一数字还有所下降。此外,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绿色城市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城市病”的环境保护问题依然存在,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停车位紧张、城市洪水泛滥,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日益紧迫。

2.传统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不足

2.1城市之间为求政绩盲目攀比,缺乏规划

许多地方政府将“形象工程”作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这些项目的实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走政息”的现象也屡禁不止2】。此外,一些政府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中,过分关注可见的项目,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从而使得项目完工后,很难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也大量消耗了资源。

2.2“信息孤岛”现象广泛存在,资源难以有效整合

建设生态城市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需要多方协同,将人口、交通、通讯、水资源、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关键要素紧密结合,以实现“信息孤岛”的目标3】。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孤岛”的出现,使得各个系统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便捷,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也变得更加容易。然而,在管理工作中,“自扫门前雪”的出现,使得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变得更加困难,行政分割也更加明显。一般来说,许多计划在技术上可以轻松实施,但是在管理体系方面却存在着棘手的挑战。

3.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为契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策略

3.1搭建安全生态格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由于盲目地扩张导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所引起的河流污染,以及城市开发建设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为了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气候、水循环、地质和栖息地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自我维护的生态安全体系。为了解决城市热岛效应,需要改善小气候。这就需要考虑如何利用通风廊道来提高冷热岛的位置,并且增加城市的绿地空间4】。此外,还需要将地质危险区域划分出来,并且尽量避免在这些区域建造房屋,以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为了保护水资源,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水库的破坏,并且避免过度开发。同时,也应该重视水流的美化,确保它们能够成为一个绿色的缓冲区,同时也能够成为一个让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此外,还应该特别关注那些容易积水的地区,尽量避免在此建造住宅。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必须确保它们的栖息地和迁移路径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应该给它们足够的空间。

3.2产城融合

为了实现低碳、绿色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强低碳高科技的产业,包括低碳服务、生物医药、绿色建筑、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一两类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以期达到规模经济的效益。在产业重组之后,应该以城市地理位置、环境质量以及空间容量为基础,深入探讨低碳服务、低碳制造以及低碳研究的不同发展空间,以满足不同城市的需求:低碳服务更加注重品质、空间尺度以及交通便捷性;在空间宽敞、交通便利、环保意识强烈的城市,低碳制造可以满足其基本需求;而在中等规模、考虑到客流情况,以及追求更高环保标准的城市,碳素研发则可以得到更多应用

5】。此外,在这些低碳绿色城市,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相比于传统的产业工人,高科技人才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应该把产城融合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建造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各种资源,提供更加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以便更好地吸引和留住这类优秀的人才。

3.3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激发绿色低碳发展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管理土地,并扩大对低效用地的再开发试点。将鼓励土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存量转化为增量,将地下转化为地面,并使用资金和技术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还将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估体系,并推广应用节地技术、模式和示范县(市)。通过加强城市更新,完善工业用地配置改革,建立政府与各方利益共赢的机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采取全面的土地整治措施,增强农村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克服乡村产业用地的困难,拓宽土地整治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激发乡村的活力。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绿色勘查与开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系统,实施有效的退出机制,以及有序利用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已成为经济、社会及其他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绿色可持续的未来。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必须迅速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广低碳、节能、环保的技术,积极构建低碳、可持续的城市,以及构筑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袁雪. 控规层面的低碳生态规划策略研究[J]. 城市建筑空间,2022,29(10):224-226.

[2]傅钰. 许昌市污染防治形式及对策研究——基于低碳视角下许昌市河湖水系评价体系构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1):253-254.

[3]吴远征,张智光. 我国生态城市研究的演进脉络与热点分析[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03):55-62+75.

[4]梁芳婷,蔡云楠.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进展[J]. 华中建筑,2021,39(03):25-29.

[5]王昱江.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J]. 低碳世界,2020,10(1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