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及疏散逃生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及疏散逃生方法研究

刘婉贞,岳正华,冉少念,王傲

招商局检测认证(重庆)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12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其主要特点是高度高、层次多、功能复杂,且人员密集,且危险源大,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思想,抓好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及管理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及疏散逃生方法

一、当前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及管理难点

1.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层公共建筑存在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较多的现象,极易导致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防火巡查、检查形同虚设,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数量不足,关键时刻无法及时启动消防设施。如2013年10月1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喜隆多商场一楼麦当劳餐厅发生火灾,该单位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在听到自动报警信号后,先后两次进行消音,并继续玩游戏,未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时间启动固定灭火设施,从而导致火灾蔓延至整栋大楼,造成财产损失2000余万元,2名消防员牺牲。同时,部分高层建筑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由于思想认知不够,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擅自更改防火分区,封堵疏散通道,同时缺乏“四个能力”建设,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培训及应急预案,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从日常监督检查来看,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已成为普遍现象。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闭门器损坏且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为使用方便而常开防火门、常闭排烟窗,并且疏散楼梯间及前室私自改为储藏室使用。二是私自停用消防设施。在检查中发现,由于消防设施维保不及时,火灾报警系统误报较多,部分单位因嫌麻烦私自关闭,导致火灾发生后自动消防设施无法起到原有作用。三是消防设施维保不及时。部分高层建筑未按照规定要求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测,且维修不及时、工作不正常,发生初起火灾后自动消防设施未能及时发现并动作,从而导致火灾蔓延,小火变大火。四是消防车道被堵塞。很多高层建筑由于人员出入较多,管理不到位,很多私家车辆停放于消防车通道,发生火灾后,导致消防车通行受阻,大型装备作业受限,影响灭火救援行动的快速展开。

3.安全人员业务能力不合格。高层建筑相对其他类型建筑来说,其自动消防设施更为复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安全意识,难以操纵各种固定消防设施。现在,很多高层建筑物业管理单位招收的从业人员大多学历较低且半路出家,未受过正规的消防管理技能培训,未取得相关证书,便进入消防中控室内值班,一旦发生火灾,难以及时操作消防设施,从而导致火灾蔓延扩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同时,当消防设施出现故障时很多安全人员不能进行及时整改,对隐患视而不见、放任不管,缺乏必要的消防管理知识和综合协调能力,甚至于值班期间擅离职守,致使灭火战机延误,火灾损失扩大。

4.消防控制室未发挥应有作用。高层建筑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信等设备均是由消防控制室控制的,消防控制室好比一个人的大脑。就目前,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很多单位消防控制室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消防控制室未实行24小时、每班2人在岗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未持证上岗,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未与有资质的维护单位签订保养协议,致使消防控制设备和自动消防设施在保养期过后,出现的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一旦发生火灾,自动报警及灭火设施无法正常启动,极易使小火演变成为大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预防及逃生方法

1.预防措施

提升建筑消防安全设计。(1)使用不燃或者难燃的建筑材料。预防建筑火灾的工作应该首先从建筑施工材料的选用上做起,建筑物的外墙装饰材料、主体结构以及室内装饰材料等都要减少对可燃物质的使用,严格遵守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规范。(2)重视消防设计。建筑物的防火分区、排烟分区、防火卷帘等在火灾情况下可有效切断火势的蔓延,而且高层建筑的火灾报警、自动灭火、消火栓、灭火器配置等都直接影响着火情的控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与消防灭火具有密切联系的因素。重视消除引火源。实际上从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消除各种潜在的引火源是非常关键的措施。定期对建筑物中使用的电气照明线路、各种用电器具的电路展开系统的检查,及时排除老化的线路,消除电气设备故障因素。同时借助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告知人们烟头的正确处理方法以及扑灭明火的方法等。很多建筑物用户并不清楚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甚至有人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直接将灭火器扔进火堆里,以为那样就能起作用。这些问题都充分说明公众缺乏正确处理火情和使用灭火工作的能力,这些也是重点管理内容。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很多城市居民经常将自家的车辆停放在专用的火灾消防安全通道上,这种情况下消防车辆就不能快速进入合适的救援地点,也就不能迅速展开灭火作业。在高层建筑的日常管理中要严厉治理这种占用消防通道的行为。

2.逃生措施

第一,制定系统的逃生疏散策略。高层建筑物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其在建造过程中必然也设计有专门的逃生通道,高层住宅建筑的逃生通道一般为楼梯,商业建筑的逃生通道则更为复杂。在发行火灾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建筑物结构和逃生通道分布情况来实现快速的分流逃生,这一点对减少人员伤亡至关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系统完善的火灾逃生策略就变得非常必要,如果人们拥挤在一个逃生口,难免会造成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踩踏事件,合理分流才符合科学原理。

第二,更正错误的逃生自救观念。(1)正确认识烟气的危害。火灾情况下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粉尘颗粒物,实际上很多人在逃生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些烟气的窒息危害,甚至因此而丧生。(2)火灾情况下不要使用电梯逃生。如果高层建筑中设计了专门的逃生电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逃生电梯撤离火场。但是普通电梯在发生火灾的情况很可能会出现突发的故障,如果被困在电梯里,安全风险会非常大。(3)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方向。当低楼层发生火灾,那么高楼层的人员应该向下逃生还是向上逃生,实际上很多民众对这一问题并不是非常清楚。如果火情发现的非常早,过火面积还非常小,没有破坏逃生通道,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安全威胁时,可向下逃生。如果过火面积非常大,逃生通道上浓烟弥漫,火光非常明显,那么这时候应该向上逃生,等待救援。

第三,定期开展演练。高层建筑的使用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等要定期针对火灾风险开展安全逃生演练,将同一楼层的建筑用户按照楼体结构、逃生通道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分流,引导人们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按照最快捷、最安全的路线撤离到安全的区域,这种演练工作实际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人们在慌乱的情况下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冲突或者伤亡情况。另外,通过安全演练活动让人们掌握正确逃生的方法、提高火灾安全风险意识、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有助于预防火灾。

结束语

高层建筑火灾存在火势蔓延快、救援难度大、人员安全疏散困难等特点。在预防高层建筑火灾时,要从建筑施工材料、消防安全设计、日常引火源的管理、消防通道管理、防火安全宣传等方面开展工作。为了确保人们在发生火灾时顺利地逃生,还应制定专门的逃生策略,纠正错误的火灾逃生观念,开展定期演练。

参考文献

[1]牛思敦.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5(31):54.

[2]马超,刘岩.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施现状与防火对策探讨[J].城市建筑,2016(3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