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动促进幼小衔接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家园互动促进幼小衔接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王美玲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实验 1305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且引起广大家长与学校的重视。因此,家园应共同思考学前教育幼小衔接改革的方法,使幼儿主动走出幼儿园环境,提高幼儿适应小学校园生活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当前阶段幼小衔接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提高有效衔接。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小衔接;教育观念;有效沟通

引言

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转换过程,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变。幼儿园以游戏为主体,而小学阶段则以正式课业和静态知识的教学为主导,二者的教学方法差异会让刚入小学的幼儿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幼小衔接的对策帮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如何使幼儿顺利完成心理转变,成为家长、幼儿园及老师三者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保持观念一致

在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和家庭都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中,教师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大家的基础水平、领悟能力、学习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得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可以在能力范围内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通过具体的实践促进思维意识的发展,在思想上有所提升,并有用一定的自理能力,正确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保证日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小学生活。在家庭中,家长要把孩子当做学习的主体,从思想和技能这两个方面进行适当的教育,借助当前在幼儿园内掌握的内容渗透一年级的知识,以此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在布置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他们出现强烈抗拒的心理或反感的情况,不能以强硬的态度让其练习,更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们身上,避免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幼儿园和教师应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出现问题时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对方的日常工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由对方逐渐渗透,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完成。

2 听取家长建议

幼儿教师不仅要主动地和家长沟通交流,还要听取家长的建议,时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案,鼓励幼儿在家大胆讲述,引导家长用视频、照片等形式记录下来。教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听取家长的建议,找到行之有效的管理孩子的办法。例如: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了解,饭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帮助孩子养成这一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听取家长的意见,将这一问题提问在家长群中。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习惯是在规律中养成的,要将这一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有的家长说,要让孩子先懂道理,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了解洗手的重要性。有的家长说,可以通过童谣,诗歌等方式,让孩子掌握饭前便后洗手的精髓,利用口令效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充分的听取家长的建议,提高了教学的丰富性,行之有效的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 "实地勘察"提升幼儿升学期待

孩子还没有办法通过实地观摩来打消他们对于小学生活的困惑,然而,在幼儿身边还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存在。比如,作为一名小学老师的家长,可以在"云游小学"中,对学校的生活进行拍照和观察。另外,幼儿园还可以对"小学生资源"进行发掘:在孩子周围,还有许多上了小学的兄弟姐妹,在语言表达、情感体验上,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有效沟通。或者在幼儿园老师可以举办"访谈"活动让孩子们更早地认识到小学的生活,孩子们则可以用"访问小学生"的方式来积极地解答自己的疑问。孩子们都很喜欢玩耍,他们会问:"在小学有没有好玩的水池、沙池、农场?""小学可以在教室里、在一个很大的场地中玩一些有趣的活动吗?""我能把我最爱的东西拿到学校吗?"让那些上了初中生的孩子进行一一解答。他们将会分享学校的室外运动,小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的运动场上尽情玩耍,同时也能体验到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诸如八字绳、乒乓球等等的运动游戏。在"访问小学生"的过程中,孩子能与小学的兄弟姐妹建立一个宽松的对话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向他们提问。在此期间,儿童自我调节情感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4 家园合作齐助力提前进入幼小课程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儿童的主要活动是以儿童的亲身体验为主。而在小学,则更为注重对人的认知体验的系统性理解。在过去的一些小学游园中,孩子们可以亲自感受到小学的教室,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他们不能直观地感受到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既然孩子进不去,那么就走进来。幼儿园运用"家园共育"的方法,让孩子在第一时间就熟悉小学的教育模式,并借助老师和家长的力量,让他们在学校里进行各种幼小衔接课程的学习。然而,家长助教并非单纯地把小学的课堂教学应用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家长一起研究,利用孩子喜欢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不仅是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还可以将课堂搬出教室。比如,幼儿园可与从事科技方面的家长合作,带幼儿参观科技馆等地,通过家长对馆内新奇设备的讲解扩增孩子们的知识面,通过孩子亲身体验科技馆中"悬浮的水龙头"、"3D环绕景"等项目,增长孩子们的见识,激发对幼儿接触新知识、新层面的好奇心,也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对日后幼儿进入小学,对幼儿自主学习新知识有帮助。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正确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独立生活技能。为今后小学阶段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不同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各有不同,所以在教育幼儿方面存在一些方式不科学的问题。采用家园共育的方式,家长得到园方的科学指导,更利于幼儿教育的开展,并且可以得到更好地教育效果。园方也可以及时从与家长交流中,对幼儿有更深入的了解。家园共育为幼儿成长创造更好的成长过渡环境。

参考文献

[1]蒙芸芸.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47-148.

[2]林媛.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教育观察,2020,9(16):91-92.

[3]田茵.浅析家园合作如何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212-213.

[4]鲁修媛.家园合作 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才智,2014(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