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个建设探索“人民电工”培育路径

/ 3

围绕三个建设探索“人民电工”培育路径

曾雪婷

国网成都供电公司 610093

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作为服务电网安全、维护设备健康的支撑机构,以“凝聚人、培育人、成就人”为工作导向,着力发挥党建营养组织、涵养文化、培养队伍的作用,精准锚定运维业务,切实担起“运维先锋 设备主人”职责,使争当“人民电工”蔚然成风。

一、以思想建设为根本,当好电力保供“冲锋人”

(一)提高政治站位“扬旗帜”

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行促效,不断创新思想引导途径和思想教育方式,为服务中心工作和培育“人民电工”提供有力理论指导和坚强思想保证。

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制定党员年度培训教育工作方案,通过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读书分享会、集中培训等形式,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融会贯通,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把学的成果、悟的方法融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履职践诺之中。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开展“声临其境”沉浸式党史宣讲活动、组织观看优秀党史主题影视作品,把学党史作为党员发展必修课,引导广大员工夯实信仰根基,坚定地追求思想上的先进、精神上的强健。

将形势任务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组织开展“人民电工”论坛暨形势任务宣讲活动,聚焦公司发展主题,为争当“人民电工”实践谋篇布局,引导广大党员、全体干部员工深刻认识理解“人民电工”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主动攻坚,群策群力共画人民电工“同心圆”。

(二)强化组织动员“擂战鼓”

在重大保电、应急抢修、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仪式感会让人对所做之事怀有敬畏之心。通过表态度、签承诺等形式,增强全员使命感、责任感,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攻坚克难任务上来,激发组织活力、提升组织出力。

旗帜领航战春检。今年春季检修期间,中心计划工作量同比增加97.4%,反复的疫情形势更加剧了安全生产压力。中心党总支发出《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攻坚“春检”车轮战》倡议书,充分激活“人”的主观能动性,全力使中心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

铮铮誓言斗酷暑。建党101周年之际,组织开展“旗帜领航当先锋 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举办“声生不息 安全守望”七一线上红歌会,发布“迎峰度夏动员令”,号召所有党团员带头示范、全员主动作为,齐心协力战高温。结合一支部一特色,开展“红色引擎”“凝‘星’聚力”等支部筑堡垒、党员站排头行动,在关键节点力扛“运维先锋 设备主人”旗帜。

(三)夯实党员履责“抓关键”

做细做实党员“队、岗、区”建设,确保关键岗位有党员领着、关键环节有党员把着、关键时刻有党员顶着。

组建党员突击队。针对变电站、线路等重要新投项目,承担重点、难点工作,拟定项目推进表,明确各阶段任务,强化PDCA过程管控,推动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任务现场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设立党员监督岗。坚持倒闸操作“三层三级”现场值守,做到所有操作到岗到位和远程视频全覆盖,在紧盯高风险作业同时,狠抓“小临散抢”、夜间及周末节假日作业监督检查,确保每日作业有人梳理、每项工作有人管控、每个问题有人解决。

划定党员责任区。带头落实变电设备主人制,保证每座变电站、每台设备均有专人负责。对设备缺陷进行全过程闭环管控,做好专项隐患排查和设备相关状态评价信息收集和汇总,建立动态问题清单,督促责任单位开展隐患整改,提高运维人员“主人翁”意识和设备管理能力。

二、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当好安全生产“守护者”

(一)落实专项行动“列清单”

深化党员“四无”主题实践。精准实施“日督查、周通报、月考核、季分析”,组合应用违章记分、绩效考核、约谈教育、检讨发言、一对一帮扶等多种方式,筑牢贯规守纪责任意识,引导党员自觉作表率、当先锋,树立安全“风向标”。

创新班组自主安全管理活动。将“谁的安全”大讨论作为每月主题党日活动规定动作,敞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进来,常态化进行复盘总结,并根据风险点模拟场景预演,变“被动吸收”为人人“主动参与”,有效提升班组自主安全管理能力。

组织“以案说法 利刃出鞘”安全生产大反思、大研讨。由支部书记、老党员牵头讲身边发生过的违章违规、事故案例,全员参与找茬纠毒,说真心话、谈真体会,通过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事件让警钟长鸣,使安全意识入心入脑。

开展“向违章开战 开门搞测评”安全生产大调研。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安全日活动、安全反思大讨论开展成效,收集员工对安全生产管控、安全意识教育培训等的建议,以及舒缓生产压力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管控措施和管理规定。

(二)表白身边榜样“树典型”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组织开展“纸短情长 表白身边的运维榜样”主题活动,分老中青三级队伍挖掘“人民电工”好“苗子”,选树24小时运维多面手,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使运维人员学有标尺、赶有目标,推动争当“人民电工”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践行变电运维精神。持续营造“严勤细实 万无一失”的变电运维文化氛围,挖掘先进典型事迹,输出有特色有深度的宣传报道,依托公司“一线风采”、内外网新闻、H5、美篇等载体进行经验分享。

构建创先争优机制。月度对优秀个人、集体,先进事迹进行公示及表扬,季度开展无违章党员、无违章班组、优秀四种人等评选,年度开展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优秀党支部等评选,持续加强对先进典型的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

(三)深化服务群众“送温暖”

及时传递组织关怀。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基层为群众服务机制,领导班子定期联系挂点党支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做好送温暖服务,对大型操作现场、迎峰度夏保供电、封闭值班场所和防疫一线职工开展慰问和后勤服务,有力支撑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组织“传承工匠精神 接力运维薪火”素质拓展活动暨2022年“成都工匠”宣讲会,在传承劳模工匠精神同时,帮助员工舒缓安全生产工作压力,追逐健康向上的体魄和心态,进一步增进团队活力、凝聚力和创新力。

系好家庭关系纽带。以一封致员工家属的慰问信,通过“双向奔赴的安全守护”为安全生产加码护航。开展“你的笑为我安全护航”照片定制活动,在员工衣柜内装设家人照片,书写安全叮嘱,让员工感受到家人的惦记,时刻提醒自己为小家、为大家守护好安全防线。开展“探索电力奥秘 共筑童心梦想”六一主题活动,积极服务职工健康亲子关系需求,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

三、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当好设备主人“排头兵”

深耕“植树造林”工程,实施广泛“播种”,重点“插秧”的“人才孵化”计划,聚力打造“运维先锋 设备主人”队伍,助推运维业务“两化”转型发展。

(一)助力青工成长“育雏鹰”

上好新员工入职第一课。开展安全第一课暨新老员工座谈会,分享成长足迹、感悟、经验,让新入职员工初识运维工作氛围,牢牢系好安全生产第一颗扣子。量体裁衣为新员工定制学习计划,组织新员工到各个班组跟班学习,充分感受来自不同班组间的一致性与多样性,每周汇报学习成果与思想体会,帮助新员工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工作环境。

赋能青工职业生涯规划。对青工采取“技能师傅+职业导师”双师培养模式,技能师傅由所在班组技术骨干担任,立足岗位实际对青年员工“传帮带”;职业导师由中心领导人员担任,为青年员工提供能力拔高、成长规划、思想塑造等指导。以实战练兵为手段,在将青年突击队建立在项目上,提供平台磨炼青年员工快速成长。落实青工“双推双培养”计划,制度化做实推优入党、推优荐才,建立中心青年先锋人才库,畅通青工发展通道。

重温百年团史牢记初心使命。特别策划“扬运维青春,庆建团百年”线上才艺展示活动,以“五四”知识问答、趣说团史小故事、诗歌朗诵等形式传递青年之声,展现青春风采。组织中心青年深度参与省公司“初心向未来”青年运动史书籍编纂工作,引导青年员工传承红色基因,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二)打造实训基地“塑精兵”

以培促学,搭建中心、科室、班组三层三级培训体系。每周利用交接班、周早会、线上会议进行工作提醒类小培训,每月结合工作计划由专业科室或班组组织专题培训,每季度分版块针对重点、疑点、难点集中开展中心技能提升培训。分批次开展运维、监控人员交叉跟班培训,逐步实现操作、巡视、监控能力融合。

以考促学,夯实“设备主人”基本功。开展每年三次的正副值班员上岗考核,建设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和110千伏常规变电站仿真培训平台,坚持将变电站主接线图、网络图、继保二次原理、监控信号处理等方面纳入运维人员“必学、必考、必会”内容,通过理论考试、现场实操、仿真模拟等环节压实岗位能力评估。

以练促学,全面提升综合技能水平。以“输出倒逼输入”,聚焦所辖变电设备故障事件,组织运维人员深学细悟、拆解剖析,编写事故预想案例,鼓励人人当讲师,通过“人民电工大讲堂”分享,完成知识体系闭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全员劳动竞赛、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等,营造切磋技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选拔优秀运维人员脱产封闭训练,配备技能专家全程指导,迎战电力行业及国网公司技能比武,厉兵秣马展现运维风采。

(三)驱动智能运维“聚创客”

推进智能运检班组建设。大力推广“机器代人”,应用机器人、无人机、高清视频、一键顺控等多项前沿技术,通过“远方巡检”替代传统人工巡视。深化高清图片AI识别应用,丰富移动作业终端应用场景,完善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因地制宜做好成果推广、经验分享工作。

精益带电检测技术。发挥中心党服队及班组青年党员在带电检测方面的技术优势,常态化开展红外成像、超声波、暂态地电波、特高频、紫外成像等多项带电检测业务,提前扼杀风险于摇篮。

抓好“两化转型”实践。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围绕“六新”工作法,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断点、堵点问题为目标,展开创新攻关。组建个性化柔性团队,积极参加公司“小快灵”项目及课题,深度展开RPA工作应用,服务现场运维开展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设备主人的主动运维能效。

作者简介:曾雪婷,女,1992年1月,汉,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党群综合管理/工程师,新能源并网及优化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