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浅析——以河北正定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历史文化名城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浅析——以河北正定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韩冠男   ,张聪哲  ,胡卫波  ,李佳芯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城镇传统历史人文正在渐渐淡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本文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角度,以历史文化名城正定为例,浅析体现城市山水格局、历史人文,彰显城市地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绿地;绿地系统规划

正定古城的选址处于古代河朔地区的中心,处于飞狐口、紫荆关、倒马关和井陉的隘口,具有独扼四关,俯瞰中原的地理态势,有着16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定城内保留着“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天宁寺凌霄塔高大雄伟;临济寺澄灵塔秀丽典雅;广惠寺华塔雍容华贵;开元寺须弥塔古朴端庄。

1正定城市景观要素分析

1.1自然景观要素

正定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冲洪积扇的中上部,为山前倾斜平原。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从宏观层面看,正定古城的选址,北依恒山、南临滹水、右抵太行、左接瀛海。滹沱河,是正定城的母亲河,滋养着一代代正定儿女。正定城,自古就有着“塞北江南”之誉,城市以滹沱河为依托,以磁河和周汉河水系为支系,构成了城市的血脉。水不仅仅是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城区与郊野之间的天然隔离。

从古城自身的格局看,“滋河亘其北,滹沱绕其南,柏棠河带其西,旺泉河抱其东。滹沱西南高坡为外岸,廻水堤为内岸,护城河为内堂水,山廻水绕气足神完。”城池自身的建设与周围的水系具有一定的关联。

1.2人文景观要素

正定早在春秋时期即为鲜虞国国都,战国时期为中山国属地,秦时属巨鹿郡置东垣县,汉高祖刘邦平定东垣改真定,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改真定为正定。自北魏至清末,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是当时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如今的历史城区主要集中在常山路以南3.3平方公里范围内,城墙、城楼保存相对完整,拥有“隆兴寺历史文化街区”和“开元寺历史文化街区”2个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遗存保存完整,隋龙藏寺碑、唐代钟楼、完整的宋代建筑群、始建于唐代的四座古塔以及大量明清历史建筑“九朝不断代”,形成了国内较为罕见的珍贵古建筑群落。

2正定中心城区现状绿地及存在的问题

2.1各类绿地现状特征

2.1.1公园绿地:

正定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为17h㎡,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3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绿地总量较小,分布不均匀,公园绿地的数量和面积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绿地质量差,植物配置单一,无法发挥较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2.1.2生产绿地:

城区生产绿地总面积149.05公顷,大部分位于现状建成区南城墙墙外,以园林部门直属苗圃、村集体、个人等苗木、花卉基地为。现有园林常用植物种类单一,苗圃规模小,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城市景观的发展。

2.1.3防护绿地:

城区防护绿地总面积61.14公顷,主要分布于正定古城的周边,还包括高速两侧。防护林品种,主要为杨树,植物种植结构单一,难以起到很好的防护、隔离效果。现状工业区、市政设施周边防护绿地严重缺乏。

2.1.4附属绿地:

城区现状居住附属绿地为54.94公顷,新建居住区大大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但总体数量仍然偏低,绿化质量参差不齐。单位附属绿地92.06公顷,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大型企业绿化建设较好,中小单位普遍存在绿地面积不达标、绿化质量低等问题。现状道路附属绿地面积为40.2公顷,存在树种单一、绿化养护管理不善等问题。

2.2现状主要问题

2.2.1绿地分布不均匀,绿地指标不足

城区中绿地数量少,人均公园绿地少,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匀,服务半径过大,公园景观艺术水平和服务设施质量不能满足市民日常游憩、防灾避险和城市景观的需求。

2.2.2绿地系统性不强

城市绿地呈现“斑点式”分布,城市分布着沿河流的绿廊,但未能形成较为连续的蓝绿交织网络,绿地的生态效益未能充分体现。

2.2.3绿地景观特色不明显

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未能充分彰显。现状历史资源挖掘与利用不足,“千年古县”城市特色、文化特征在绿地建设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现状绿地没有把自然要素与人工景观要素结合。

3以历史人文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

3.1总体规划思路

依托自然山水环境提取特色文化元素,构建以“带”为屏,以“水”为脉,以湖泊和绿地为斑块的生态景观体系。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魅力。塑造城乡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滹沱河畔绿珍珠”。

3.2规划原则

3.2.1生态优先原则

考虑生态价值,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物的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园林城市

3.2.2以人为本原则

融入人性化的设计,强调绿地布局的均衡性、功能的完善性、生物的多样性,满足人们对休闲、游憩的需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

3.2.3因地制宜原则

强调绿地系统自身的个性,充分利用正定的自然山水,结合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规划建设滨河、沿干渠的河岸景观,形成独特的人文环境,突出城市的特色。

3.3绿地景观规划

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周边林、水、田、园和古城历史文化景观资源,规划形成“两环两脉一古城、七廊十园多节点”的城市绿地布局结构。

3.2.1两环

外环是外围环城生态环,主要是城市外围的林地和草地;内环是古城历史景观风貌环,主要由环古城公园绿地构成。在城墙上设置4处控制景观点,可以俯视整个城市景观。

3.2.2两脉

“两脉”依托滹沱河和周汉河-护城河,打造城市两条生态“水”脉。从生态和人文两个方面强化正定的历史文化特色,构成完整的河流廊道。强化城市的亲水性,结合城市水系沿岸的整治和改造,建设方便市民游览的公园。保护和恢复沿岸生态环境,建设绿地开放空间

3.2.3一古城

古城墙内为历史名城保护界限。历史城区核心景观区呈现了从隋、唐到民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城内增建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公园,增加了历史城区的厚重感。核心景观区记载了正定的山河变迁,传承了正定的历史文脉,阐释了正定的文化精髓。

3.2.4七廊

依托城市道路、铁路,建设多条不同宽度的绿色廊道,形成城市绿廊绿道。

3.2.5十园

规划十个与城市分区主题想呼应的城市公园,云居湖公园体现“云居草堂、文人园林”,东门公园体现“雄关旧迹、形胜河山”,京五公园体现“燕赵脊梁、时代先锋”,蟠桃公园体现“桃园胜境,香飘满园”,南圣板公园体现“民风民俗、古代神话”科技园滨河公园“体现滨水游憩、科技创新”等。

3.2.6多节点

规划城市中心景观节点9处,其中历史文化景观节点6处。规划城市入口景观节点5处,对建筑、雕塑和小品进行专题设计,体现城市特色和艺术性。

结语

总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正定,在发展经济、旅游开发的同时,必须建立自己具有特色的绿地系统。城市的山水格局、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魅力所在,彰显山水格局、展示文化底蕴、突显地域特色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结合名城保护、旧城改造深入挖掘古城特色,通过绿色空间展现古城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重点规划多个特色性公园绿地,融文化于绿地建设之中,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品位。

参考文献

[1]郝莹婕.平遥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11):363~364.

[2蔡海鹏.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洛阳市为例[J].城市文化,2013,20(4):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