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分析

李瑞

身份证号码:412821198311135325

[摘 要]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软土路基的处理,直接关系到保持道路状况良好,同时也关系到行车安全以及行车速度。如果软土路基处理不好,就会给车辆及行人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针对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要想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就必须采用适宜的处理策略,以提高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 软土路基 路基施工 

  引言 

  城市的发展使市政道路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市政道路施工时,软土路基属于施工中一种常见的路基状况,对道路的荷载情况、安全性、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软土路基,应对工程概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减少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安全问题,保证施工可以顺利完成。 

  1 工程概况 

  某城区市政道路全长为6.375km,其中软土路基的长度为5.485km,其长度占整个道路长度的86%,而该工程路基基底地层所含的水分较多,线路上有3.6~9.2m的淤泥,横断面方向淤泥的卧持力层由路基靠山一侧向外侧倾斜,持力层的坡度较大,所以路基在填充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失稳的状况,严重时将会导致滑坡,对整个路基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软土层的基层底部所含的水基本较多,因此其承载力较低,为了保证其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2 对软土基地进行处理的措施 

  2.1 路基施工准备工作 

  该工程标段路基土方具有工程量大、分布不均匀等特点,且路基排水与加固等互相制约,因此该工程软土基在质量管理与技术操作、施工管理等问题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为了提高软土路基的施工高质量和其稳定性,应在施工之前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完善施工队伍的管理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组建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并将本次施工的任务明确规定出来,以保证施工效果可以达到预定目标。 

  (2)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并对施工所用到的各类设计文件进行核对,确定施工环境的土源,此外,还应注意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交通规则,对土源区的地面和现场车辆进行管理,将路基所处范围内的障碍物全部清理掉。 

  (3)对临时工程,如施工现场的临时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进行管理和监督。 

  2.2 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可根据水源不同分为路面排水与地下排水两种,路面上的水将会对路基产生一定的冲刷和渗透,对路基整体的稳定性产生严重的损害,形成较为严重的渗水现象,而一旦发生渗水现象,深入路基中的水分将会使土体因所含水分过多而降低路基的而强度;地下水对路基的危害程度将会根据实际的条件而定,情况较轻时将会使路基湿软,承载能力降低,严重时将会使路基翻浆边坡滑塌,还有可能使整个路基发生延滑动和面滑动的现象。对路基进行排水主要是为了将其土体湿度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呃逆,使路基处于干燥的状态,进而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与强度,在进行路基施工之前,应该首先对路基排水系统的完善性进行检查,提高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把地面水拦截在用地范围以外,防止发生地面漫流、滞积、下渗等情况,在进行拦截时,可设置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吸、过渡槽,并将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进行隔断、流干和降底处理,采用设置盲沟、渗井及渗沟等方式,将其引导致路基范围外部,同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的临时排水系统进行科学处理,以保证路基土石方和附属结构物能够在正常的条件下施工,将路基和土体内含水量所引起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路基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施工的效率。 

  2.3 设置填石隔水层 

  为了节省施工成本,该工程的软土基处理采用砂垫层结合塑料排水板和土工布等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具有施工便捷、施工效率高等特点,但在采用这两种方式时,软土的排水固结期期较长,且路基填筑完成后,还应对其进行预压,因此路基的稳定期时间较长,而砂垫层在软基处理的过程中除了具有扩散应力的作用,还可作为软土排数固结的地面排水通道,所以,该工程在施工时,应保证砂垫层排水的通畅性。经考察后得知该工程路段中有一处石方爆破区,而施工图纸中仅对土石方的平衡进行利用,路线分部并不均匀,那么为了保证砂垫层不被污染,建议在砂垫层上增设一道厚度约为1m的全宽填石隔水层,并合理利用石方爆破区的石料,将其作为填石隔水层的填充材料,以避免路基填土对砂垫层造成污染,使垫砂层排水通畅,还可有效的阻断地下水借助毛细作用对填土路基产生浸泡,当增加隔水层之后,填土路基的底高将会被提高,使神将稳定后的路基免受地下水影响。软土地基在荷载的作用下将会不断的排水,进行固结,通常情况下路的中心位置沉降量是最大的,而路基两侧的破角处沉降量最小,当软土地基沉降基本稳定之后,地基表面将会形成一个抛物面,地下水将会在这个抛物面聚集,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2.4 加强路基沉降监测 

  软土路基填筑施工应以路基变形的观测结果作为指导,在进行填筑之前,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断面作为观测断面,并在观测断面上设置变形观测桩,利用观测后的结果对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判断,在设置变形桩时,应将其设置在道路中心位置,其左右路肩距的边缘应为0.5m处,或者将其设置在距路基坡脚5m处,侧向观测桩的观测桩应采用100×100m的方木,将桩的埋设深度控制在1.5m以上,以免影响观测结果受其他因素影响,此外,由于沉降观测桩主要由500×500m的钢板构成,因此应将钢管分成500-500mm分节制作,将其两端加工成螺纹,采用管套对其进行连接。在填筑施工之前,应将首节沉降观测桩埋设好,随着路基分层填筑高度的增加加高连接的高度,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观测桩的保护工作,应在桩位设置明显的京石标志,以免其受到破坏,无法保持其连续性。 

  2.5 超载预压 

由于本工程的软土路基上有9座箱涵和通道等构造物,因此在进行施工时,应采用反槽开挖法,等待软土路基填筑完成且稳定后,再开挖沟槽进行结构施工,而涵址处的软土路基所采用的处理方式均为砂垫层结合塑料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的速度较慢,致使总的施工时间较长,那么为了缩短施工期限,应保证路基填筑的质量,同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快施工速度,最大限度的缩短软土稳定的时间。 

3 其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1 换填土复填处理措施

  对于市政道路的软土路基建设中填料阶段而言,如果不遵循其填料的相关性要求势必会使得市政道路的软土路基下沉现象发生,虽然其形成的公路路基的下沉面积小而且其深度小而浅,但是日积月累也会造成市政道路运行的重要问题。因此对市政道路的填料阶段施工而采用换填土复填的处理方式。  3.2.固化剂处理措施

  在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处理施工中,路体填料环节会受到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填筑料总量的限制,所以可以在具体施工中加入适量的固化剂,保证市政道路的软土路基病害处理的质量。

3.3 强夯法及粉喷桩处理措施  

对于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强夯处理方式而言,其主要就是使用重锤高处自由落下而使公路的路基承受其强大的振动及冲击力,而使得软土路基填土压缩性更强。而且强夯处理方式是能够使得软土路基加固和提升公路的地基土承载力的,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理方式不仅仅适用软土性的地基,对于那种大体积碎石路基也是可以进行处理的。

3.4 灌浆处理措施

  对灌浆施工处理方式而言,主要用于深而且面积大的市政道路的软土路基处理,而且这种处理方式在面积大而深的软土路基上运用相对于填料处理而言是有着其优势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的市政道路而言,要提高其市政道路的质量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那么对市政道路中出现的软土路基的处理是极其重要的。对于软土路基处理中,最重要的是对软土路基硬度的控制,这也是整个路基处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青.公路建设中桥梁软土地基的处置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2(9).

  [2]王茜,张敬宇.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华东科技,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