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陈金平

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应用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11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参考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疼痛护理,对比两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应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利于提高总缓解率,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护理缓解率;满意度

恶性肿瘤疾病病情比较严重,疼痛感较强。以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为基础,疼痛容易影响患者的心理,各类不良情绪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轻生的念头,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影响[1]。目前,临床上对于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护理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次研究旨在对疼痛护理应用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持续改进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11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参考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各34例、21例;年龄区间39~78岁,平均(56.74±4.68)岁;病程区间7~26个月,平均(16.47±3.60)个月。观察组男女各33例、22例;年龄区间40~79岁,平均(57.69±4.79)岁;病程区间5~27个月,平均(17.69±4.50)个月。两组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值得对比。

1.2方法

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接受的护理干预为基础护理,如饮食、基础、环境等。观察组接受疼痛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护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愈的概率不大,因而其治疗期间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导致其产生消极对待治疗的心理,对疼痛控制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可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的病房环境,避免嘈杂的环境影响患者的情绪。同时,以朋友或家人的身份与患者沟通,给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给其介绍预后效果优良患者的病例,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此外,护理人员应以患者家属的描述、患者病情表现分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原因,消除相关因素。始终给患者积极的暗示,让其明确积极的心态对提升其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满足其要求,提升依从性。

(2)药物镇痛。对于疼痛感较强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以其疼痛度为依据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基于其疼痛度选择麻醉药物与止痛药。确保在患者耐受的前提下转移其注意力,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实在无法忍受时可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此外,分析患者疼痛的规律,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规律地给患者使用止痛药。

(3)其他止痛方法:护理人员可通过对疼痛部位对应健侧或疼痛部位周围进行刺激疼的方法完成止痛处理,比如给患者外用止痛药、按摩、高低温刺激等。指导护理人员放松身心,紧闭双眼,不断呼气与吸气,缓慢地进行腹部呼吸,放松肌肉,减轻疼痛感。指导患者听舒缓的音乐、观看电视节目或阅读等转移注意力,缓解其疼痛感。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评估患者的痛缓解效果与满意度。其中,痛缓解效果评价标准为:完全缓解:无明显疼痛感;部分缓解:疼痛感减轻,但是仍然感到疼痛;未缓解:疼痛感较强。总缓解率=[(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总例数]×100%[3]。满意度评估标准为:总100分,0~60分为不满意;61~80分为基本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P<0.05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疼痛缓解效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疼痛缓解效果[例,(%)]

组别

例数

未缓解

部分缓解

完全缓解

总缓解率

对照组

55

11(20.00)

25(45.45)

19(34.55)

44(80.00)

观察组

55

2(3.64)

19(34.55)

34(61.82)

53(96.36)

2

-

7.066

1.364

8.193

7.066

P值

-

0.008

0.243

0.004

0.008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例,(%)]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55

13(23.64)

23(41.82)

19(34.55)

42(76.36)

观察组

55

1(1.82)

20(36.36)

34(61.82)

54(98.18)

2

-

11.786

0.344

8.193

11.786

P值

-

0.001

0.558

0.004

0.001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疾病晚期时疼痛感极为强烈,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患者治疗情况为基础,疼痛除了损害患者身体之外还会打击其心理,疼痛感较强,还可能出现各类疾病,对其治疗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5]。因此,很有必要给予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护理,降低其疼痛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疼痛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消除其不良情绪。让患者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疼痛护理,减轻疼痛度,给患者介绍恶性肿瘤预后效果优良的案例,让其重拾自信,提高其配合积极性。其次,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现疼痛时及时给患者使用止痛药,给其常规肢体药物,并在患者不耐受的情况下使用麻醉药物止痛。此外,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与深呼吸的方法止痛,改善其疼痛度。因此,研究结果出现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给予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护理效果更好。

综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得到疼痛护理干预后可以提高总缓解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韩娜.阶段性疼痛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感知水平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8):126-126.

[2]董瑶,王芳.阶段性疼痛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感知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9):30+43.

[3]赵艳丽.舒适护理干预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S1):56+58.

[4]董瑶,王芳.阶段性疼痛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感知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9):30+43.

[5]汤慧玲.阶段性疼痛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感知水平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7,37(5):500-5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