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城乡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

王磊

滨海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心  邮编:2245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平均人口年龄的不断上涨,城乡养老保险收入成为了我国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与此同时,我国为了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制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国家财政补贴为特色,对保障老年群体基本生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城乡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为题,通过分析影响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各项因素,得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从而为更好发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理念,平衡筹资缴费与待遇给付的关系,通过制度整合、参数改革及权责均衡等举措,促进制度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城乡;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影响因素;优化路径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代际与代内两个方面。代际收入再分配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年轻群体缴纳的养老金用于老年群体领取的养老待遇。代内收入再分配主要是指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以及劳动者自身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再分配。从不同筹资和给付模式来看,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缴费和收益由一个国家的人口与工资增长率决定。个体在一生中的养老金收益现值和养老保险缴费现值不一定相等,两者间的差额即是养老保险制度在个人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收入再分配而基金积累制模式下,个人在生命周期内的养老保险缴费现值和养老金收益现值相等,即养老保险制度是精算平衡的,故不存在代际再分配效应,其代内再分配的功能也取决于具体的制度安排。如果个人账户强调个人所有权其代内再分配的功能很弱;如果个人退休后,个人账户基金转换成年金形式发放则会产生财富从寿命短的人群向寿命长的人群转移,但政府也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化或实行部分基金积累制等措施来改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养老金待遇是老年群体的重要收入来源,为老年群体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保障。如何发挥社会养老保险提高老年人群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老年人口占比,适当缩小不同就业群体养老待遇差距,是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国家财政补贴为特色,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增进老年群体社会福祉为目标,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模式,具有典型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同时,考虑到地区之间的筹资能力差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额度,对低收入参保人群采取减免保费的办法,发挥财政补贴转移支付与基金互济的功能,有利于调整和改进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的不足,缩小城乡之间的福利剪刀差和二元经济结构矛盾。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机制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经济发展是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待遇水平的基本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上涨,并且,随着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从而拉动社会保障水平稳步上升,这为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逻辑成为制约制度更好发挥收入再分配效应的主要瓶颈。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巨大待遇差距。目前,存在许多城市职工的养老保险远超于农村养老保险,而且,从长远视角来看,城市居民养老保险的增长幅度也会超过农村养老保险的增长幅度。二:不同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差异显著。由于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不同,沿海省份要强于内陆省份,因此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差距明显,江浙沪地区要明显高于东北以及西北地区,由此可见,地区经济发 展差异已显著影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造成养老金待遇突出的中高收入偏向型、城市偏向型等不平等特征,进一步对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逆向分配”或“逆向调节”效应。

(二)人口年龄结构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目前,人口年龄结构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也存在着影响。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由 1978 年的 65. 9 岁增长至 2022 年的 77. 3 岁,其中,男性由 64. 5 岁增长至 73. 7 岁,女性由 67. 3 岁增长 至 79. 5 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居民平均年龄的提升,参保缴费的年轻群体呈下降趋势,而领取养老保险的人数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年轻人对于生育的理解与以往不同,思想更加开放,目前我国新生儿数量也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我国的养老保险压力逐渐上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还突出表现为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等特点,这与中国“未富先老” “未备先老”的严峻形势形成 鲜明对比。因此,快速老龄化的人口年龄结构势必会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造成冲击,影响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和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发挥,致使制度陷入待遇给 付增长、财政压力增加与居民养老预期相互叠加的 矛盾发展困境。

三、城乡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优化路径

(一)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协同合作

为了有效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协同合作,首先:要缩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加强对于农村的投资力度,促进农村发展,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抚恤优待等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相配套,实现不断缩短城乡养老保险收入差距,提高个人缴纳额,从而更好地实现城乡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

(二)促进养老福利资源的高效均衡配置与社会公平正义的稳步实现

首先,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利用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实现养老福利资源的高校均衡配置,使参保个体对个人缴费权责与制度预期收 益有更好的理解和认知。优化制度环境与经办服务管理,以个人账户的信息化、透明化变革,提升制度吸引力和政策公信力,促进参保者主动提高缴费水平和延长缴费期限。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了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机制,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年龄结构作为切入点深度剖析影响城乡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因素,并且得出一些城乡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优化路径,以此来推动我国城乡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志刚,文敏. 共同富裕视角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7(1):106-117.

[2] 黄健,邓燕华. 制度的力量——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收入分配公平感的演化[J]. 中国社会科学,2021(11).

[3] 周延,谭凯.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基于老年群体收入差距变动视角[ J]. 人口与发展,2021,27 (01).

[4] 李连友,李磊,刘中海.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理论机制与测评经验[ J].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 (05).

[5] 尹成远,仲伟东.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省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