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的生态设计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食品包装的生态设计策略探析

付金贝,张维,赵阳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事业总体布局。如何减少包装所产生的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是当代包装亟待解决的问题。食品是日常生活中的速销品,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外卖电商平台的体量急剧增加,无法降解的大量食品包装使用后引起公众关注。对消费后包装废物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策略;分析

导言:2018年,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解剖了鳕鱼、黑线鳕、鲭鱼和贝类等海产品,发现其中1/3的海洋生物含有塑料垃圾,一旦人类食用大量有毒物质海鲜,它会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640万吨垃圾进入海洋,其中80%来自陆地,食品包装和塑料袋所占比例最大。此类物品通常在平均使用寿命12分钟后流入自然系统,并在随后的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内难以降解,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众所周知,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庞大的食品需求给包装供应和生态维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关键环节的食品包装设计应正视这一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解决当前社会的痛点和难点。

1生态意识概述

生态意识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是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生态意识形成于1950年代。作为规范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已经扩展到自然生态学领域。它注重依靠道德规范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的意义。同时,生态意识是环境意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社会公众对生态知识的认知和维护,是生态系统有序运行的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意识的不断发展,多样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现代设计领域,尤其是现代包装设计领域不断被提倡,构建了独特的生态包装理念。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生态意识的优秀设计作品,而这些作品被废弃一改传统粗放的设计手法,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一步传达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进入新时代,生态意识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特征,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意识。增强生态意识、推进生态教育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如何将生态意识有效地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是食品包装设计领域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食品包装现状

2.1过度包装

目前,在市场上产品品类趋于饱和、食品功能趋于趋同的情况下,很多品牌往往会过度使用包装装饰和包装材料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如多层箱体结构和精美的印刷工艺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这种情况多集中在重大节日的线下礼盒食品包装上,靠包装的数量和重量来达到“奢侈”。

2.2材料不易降解

线上线下销售食品时,会产生大量塑料盒、塑料瓶、胶带、气泡袋、纸盒、一次性餐具配置。由于一些可降解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成本高,很多商家和品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并没有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合理的材料。

2.3回收率低

人们的一日三餐和日常零食会产生大量的食品包装垃圾。虽然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提倡市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但很多家庭并不认同,意识不高,在实施过程中也很难做到精准分类。部分餐厨垃圾回收难度大,原因是其所用材料回收价值低,在用户打开或使用时包装破损严重或沾满油脂和剩余食物。此外,包装回收成本较高,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也比较复杂。因此,实际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处理率很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食品包装的生态设计策略

通过从传统生态思维的角度分析食品包装应具备的环保、实用、愉悦等性能特征,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包装材料的选择和造型技巧、包装延伸功能的开发、包装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都应考虑在内,对应包装生产、消费和使用、废弃三个阶段的内容。可以看出,食品包装的生态价值创新具有人文与科学的双重特征。一方面需要通过对社会文化和消费心理的研究,突出食品包装的人文内涵,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实现包装的生态友好。

3.1包装耗材的减量化设计

美国设计理论家VictorPapanek主张设计应积极影响生态环境,并尖锐指出设计过度鼓励消费导致生态退化。采取行动时需要仔细考虑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这些告诫为推动食品包装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针对资源过度消耗、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包装耗材减量化设计策略,采用简化设计、几何设计、模块化设计、节能设计、类自然生态设计、绿色材料和回收利用等。致力于在食品包装的设计、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减少包装产品的消耗品,以减少碳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宏观上看,包装耗材减量化设计策略的应用体现了从关注包装对象到关注人和自然生态系统、从优化个体形象到协调整体系统、从获取单一价值到整合多种价值的转变。以瓶高315mm、瓶底直径70mm、容积750mL的标准红酒瓶为例,如果设计成常规长方体的形式,盒子包装至少需要980平方厘米的纸质材料。相比之下,在满足红酒瓶安全运输和储存的前提下,采用减量设计,总长度450mm×100mm进行计算。红酒包装耗材可减少至450平方厘米,节省约54%。有效促进自然资源消耗、生产成本和碳排放量大幅下降。

3.2包装功能最大化设计

人的需求是一种非常模糊、动态变化的社会现象和心理反映。当人们还没有形成特定的需求导向时,很难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可以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使用情况下获得一些灵活的满足。鉴于此,食品包装需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消费者或使用者的角度,从人的需求出发,将包装设计思想的线索带回生活的本源。从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和诉求,打破包装固有模式和概念意识的束缚,建立新的需求趋势和敏感度,从而发挥极致功能最大化设计策略寻求食品包装价值创新的实践路径,创新点是基于如何处理废弃瓜子壳的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相比之下,传统的瓜子包装设计一般停留在产品信息展示层面,没有在功能上有所突破。本设计方案在包装袋一侧中间开孔。撕开后,一半是没吃完的瓜子,一半是瓜子壳,有效解决了食用过程中垃圾处理不方便的问题,合理引导消费者文明行为的形成。瓜子包装的功能创新兼顾设计和行为,围绕消费者需求和使用环境,从美、善等方面对人们进行暗示和诱导,促进人们文明意识和行为道德的升华。有趣的铅笔造型满足了孩子们的审美心理,包装内壁印有艺术品供孩子们画画涂鸦。借助其他扩展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和用户的需求。体验感受,充分发挥包装的剩余价值,有效延长包装的生命周期,一定程度上减轻生态负担。

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经济消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充分发挥设计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努力解决日益严峻的食品包装所带来的生态问题,成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目前,除了加大食品环保材料和技术的研发力度,可以从食品包装的外形结构设计入手,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优化包装设计,利用生态设计理念,完善现有的完善,改善食品中出现的过度包装。

参考文献

[1]可持续设计理论发展40年:从生态创新到系统创新[J].于东玖;王样.生态经济,2021(08)

[2]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式土特产食品包装设计研究[J].马海元.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04)

[3]可持续未来食品设计研究——以GLOB未来生鲜包装设计为例[J].赵晓玉;廖伟.设计,2021(02)

[4]民间生态包装的设计智慧[J].陈丽伶;冀嘉慧;敖卿;索一婷.包装工程,2020(22)

[5]摇篮之前:以设计思维构建有弹性可再生的闭环方案[J].郝凝辉.美术观察,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