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钓鱼台(散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情满钓鱼台(散文)

袁平

512530195803170012         

 在川南重镇泸州市,有一条并不十分起眼的路:钓鱼台路,它在沱江的南岸,往东直达百子图广场,往西直达龙透关,虽说在泸州的版图上是一条不显眼的小路,但该路却象一个哑铃一样背靠警察学院,东西直联百子图和龙透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到了夜晚,沿着沱江南岸的滨江路漫步,亮化工程使两岸栉比鳞次的高楼呈现五光十色的的变幻,一幅江南明月夜的美景……

       漫步中,也可以拾级而上,来到百子图露天演出广场,据说这个露天演出广场在全国都是排得上名次的,关于百子图的由来,民间有几种说法,一是说:百子图广场没有历史,就是一个垃圾堆上修的个半坡式的人造广场。

有历史的是百子图。

当年,在现在的沱二桥南,现在是一条下穿公路,那里有一个庙子。里面有从忠山滴下的山泉水,非常甜,老年人很喜欢去那里烧香拜佛。吃豆花饭。那个庙子之所以那么旺,是因为里面供有一幅“文王百子图”。文王就是周文王,百子图的地名也是这样来的。二是说:百子原名真如寺,初建于唐,清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培修,因寺壁塑有“文王百子图”。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泸州巡道黄云鹄重书。因缅怀黄山谷曾流连于此,黄云鹄在滴乳岩左侧建“云谷洞”。百子图依山旁溪,林木葱茏,景色清幽,建筑平面呈工字形, 题记石刻甚多,三是说意大利来中国的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于清雍正时期的《百子图》也和这有关联……

当然,还有很多的传说:但都是过往了,现在的泸州百子图广场也打造成露天文化广场。是泸州现代城市文化建筑标志性工程,包括百子图广场和百子图历史文化长廊两部分。广场依地形而建,作下沉式设计,有古罗马斗兽场风格。是目前泸州造型最独特、规模宏大的露天文化广场。在广场的平台位置,矗立9根高6米、直径1.50米、底径1.70米、重35吨的巨型汉白玉圆柱雕塑,共雕刻108个童子形象,再现百子饮酒戏乐欢闹情景,呈现泸州酒文化深厚的底蕴,平台陈设泸州最具代表性文物景观18处。全方位展现出泸州的持久魅力和文化氛围。

    从百子图广场沿钓鱼台路一直向西,过爱丁堡,钓鱼台小区,康馨小区,在沁园春处调转方向向南,向怡景大道方向走去,就到龙透关公园了,龙透关公园是泸州市的著名景点…

      龙透关,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江阳西路。原为古关隘,始建于蜀汉,为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一年重建,清同治二年再建。北临沱江,南抵长江,犹如巨龙穿透两江,故名龙透关。泸州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龙透关为惟一通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一日,中共重庆地委领导的泸州起义爆发,刘伯承任前敌总指挥,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到达泸州,于龙透关与刘湘指挥的军队决战,为武装起义写下光辉的一页。一九九一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泸州市人民集资修复城楼,修建“泸州起义纪念碑”。

      而关于龙透关的来历和记载,包括《三国志》,中华民国泸县志》,《光绪泸州直隶州志》《明史》:《增订广舆记》,《大明一统志》,《嘉靖四川总志》等等史书都有记载,尽管说法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建关的历史悠久了,这里得说说有一个传说,相传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到过泸州,而龙透关也是诸葛亮所建,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这么一句话:“六月渡泸,深入不毛……”那么这个六月渡泸的“泸”,是不是现在的泸州呢,按史书记载!诸葛亮南征的区域,就是现今的云,贵的广大地区和现今的宜宾,泸州,西昌一带,如果这个理由成立,那么诸葛亮在龙透关建关也就合乎历史了,就算不是直接用于前线打仗,至少作为前进基地或者后勤的粮草基地也就说得过去了,当然呢!这是历史,由历史学家们去研究定论,只是很多民间的乡村野史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而已,我曾经亲自豋上了龙透关的城墙上,在高处的亭子里极目远眺,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要选在这里建关,所以碑文中所说:龙透关,龙透关,一关锁两江,谁控制了龙透关,谁就控制了长江,沱江。所以,政治,经济,军事意义重大,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就不足为奇了……

    就近代而言,在这里也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很多中国共产党风云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它们的足迹,朱德,恽代英,刘伯承,杨闇公等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一肩挑两筐,钓鱼台不起眼,但挑起的两头却是历史的沉淀,大的来说,是泸州历史和文化的缩影之一,完全可以比肩钟鼓楼,报恩寺等名胜古迹,小的来说,是泸州比较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我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从最初的不熟悉到现在的了然于心,我胸中在慢慢的变得热爱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历史文化的感染,也有一种情感的归宿,所以,内心驻足钓鱼台,是得到灵魂深处的小憇,让燥动的心归于平静……

   每个昨天都是过去,然而昨天的太阳,永远晒不干今天的衣服,所以无论昨天如何的感动,都成为过去的虚无缥缈!真正的心如铁石,雷电岿然,风又奈何,柳絮可以随风飞舞灵犀一点通才能心里驻足!

      满足自己而非讨好他人,即便心如善水,都要骄傲而自我的独立,所以,记忆可以淡化,不该记的不要挖空心思去发掘,该记住的,你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要努力的去做,释然:就是一种生活的优选!谁对谁错,都不必耿耿于怀,放在这个环境是错,也许到了另一个环境就是对的了,看淡人生,就是调整人的心态,日出日落,缘起缘落,聚合离散,都是天的定数!人的作为!我们何必去伤怀,叹息,珍惜和放下都是双刃剑,珍惜,你就要咬紧牙关,奋臂划浆,才能达到遥远的彼岸,放下,就可以走进椰林,踏着海滩,不管剑指何方,好与不好都是自己面对,幸福和痛苦都是比肩而行,淋过的雨,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雨还不照样下,人还不是照样走……

     人生的大气和优雅,其实是阅尽沧桑后的从容与淡定,也是自己冷眼看浮华喧嚣中的机警与睿智!就所谓的人生无常,沟壑纵横,荆棘交织,得不喜,失不悲,来去随天意,尽人亊,宠辱不惊!

       人生本来就是风尘中的日月轮回,沧海桑田一点点,回眸时,看到的也许淡了,走着的也许散了!做着的梦也许醒了,泪也许干了,情也许断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心胸了然,伸缩有度,方是人生的境界,浅思浅笑,淡情,淡怨,方能静看花开花落,方知温暖如初的平和与温馨……

     收藏流年的温暖,领悟点点的快乐,才知握住的是沉淀的温暖,将自己的人生打磨成枝头最美的风景!

      我说过,钓鱼台象一个沉沉的哑铃,虽然单薄,但两头却挑起了厚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龙透关锁两江,是一种军事的意义,百子图却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没曾想驻足钓鱼台,却不要任何理由,是生活的必然还是爱情的驱赶?我曾经在钓鱼台写下了春风桃花十里香的三月梨花,也曾在这儿诉说了秋风萧瑟的无边无月,也回望过红尘滚滚辗过的岁月年轮,也感叹过佛来山上的悲情离别,梨花渡口的泪撒魂殇!其实,对着窗外摇拽的树叶,仿佛百转千回的诉说,春去秋来,去摇醒我梦中的天堂,心在游,人未去,在一起时,情如细丝,一个微笑,并非洗礼,一滴泪水,也是切心,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还是相聚在那梨花盛开的季节,我失落过,但现在开朗了,我也脆弱过,但现在坚强了,因为我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也煎熬过地狱的烈火焚身,我可以放得下一切,又觉得什么都放不下!正因如此:我不能释怀那冰山之恋的邂逅,更不能走下那顺滩漂流的竹筏……

      愿孤帎不在难眠,雨夜中眨眼的灯光,见证匆匆那年的情,那是初心依旧,钓鱼台,我爱你,透过树叶筛碎的灯光,和那梨花树下的剪影……

            2021年6月於四川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