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解析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

邓强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100093

摘要:地质勘察以及地质研究工作中,技术人员所能够应用的技术展览展现出创新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地质学方面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问题的局限,形成了较多的发展成果。但客观分析来看,现阶段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会对能源形成过度的需求,甚至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情况。基于此,本文将对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工环;现状;水工环地质

1 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内容

水工环地质勘查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测量计算阶段、设计方案和验证阶段、实施阶段。水工环地质专业勘查工作主要内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是对地下水信息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水位分布及辅助区域,并进行推断;工程地质勘查是对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调查、勘查,必要时对区域的岩土、基岩进行分析研究,并划分工程地质类型;环境地质勘查是对调查、勘查区的环境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做好重点保护区地质条件调查、勘查,防止对生态地质环境较弱环节进行地质调查、勘查。

2 水工环的现状

目前,在水工环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勘查技术团队自身专业性知识欠缺,调查分析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勘测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不高,主要技术骨干往往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勘测老师傅,虽然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但往往也缺乏对勘测高新技术的深入了解并缺乏创新创业精神,而新生力量往往又缺乏勘测实战经验,只是纸上谈兵,这就造成了勘测技术人员工作能力出现严重断层。

另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具有较大隐蔽性,治理工作难度大,危害严重程度也大。而常见的自然灾害事件,如突发山体地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相关监测难度更大,新技术应用和加强勘查及管理应不断改进。环境灾害地质对于未来人们的生活影响往往是多方面且隐形的,相关勘查及管理工作还缺乏有长远性,对重点区域内周围地质环境可能发生出现的环境问题需要进行长期预测防护评估,要减少突发地质环境灾害问题的发生,不断加强重点开发区域环境地质的勘测防护修复工作。

3 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的对策

3.1 RTK技术及应用

RTK技术全称为Real Time Kinematic意为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分别为接收机、数据链以及流动接收机。其中接收机与流动接收机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基准站中的接收机,并且所处理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区别。

在具体工作中,利用该技术以及相关设备,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接收数据,并处理在波观测值数据方面存在的差异。而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利用RTK技术,技术人员可及时接收载波信号,并利用技术的自动分析功能,求差解算所测区域,进而转化判断相关坐标。相较于以往工程中技术人员常用的静态测量技术、快速静态测量技术以及动态测量技术来说,RTK技术的优势会更加的明显,具有较高的自动性、实时性及精准性,无需事后在进行大量的简算。甚至在野外范围内利用RTK技术,技术人员也能够实时精准定位坐标并获得较为详细的高层数据。除此之外,利用RTK技术技术人员可以有效增强工程方向工作的整体质量,为后续工程任务的稳定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在勘察地形点时,RTK技术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技术人员需要先利用该技术测量并设定所测区域的地形情况,并对测得的数据加以合理的记录。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后,技术人员需要发挥RTK技术的转换数据优势,利用这一方式自动化的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并对其加以编辑,使之能够转化成聚焦性的地形图。由于RTK技术具有较高的采点速度,所以技术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会得到有效地增强,而对于测量点高度定位的要求,也能够达到及时的处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并且极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一些问题,但利用RTK技术可有效处理这些局限,辅助技术人员及时并精准的定位,明确测量同根的控制点,突破外部条件形成的不良影响,降低设备转移形成的误差。并且RTK技术可以辅助技术人员精准判断所测区域内是否存在水源污染问题,使之有充足的时间拟定处理方案,提高作业效率。

3.2 GPS技术及应用

GPS卫星技术本身是一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其主要工作基本原理不是改变了在整个地面之上进行速度控制与实时传输信息工作的传统限制,而是将整个发射站重点放在了一颗卫星上面。卫星在太空中会快速反向运动,并将所需要收集的卫星数据以及信息直接通过卫星发射台网络来直接传输至位于地面的卫星接收发射台中,从而顺利完成卫星数据的发射传输接收工作。这一卫星目标物体进行卫星定位图和探测时,三者在相互之间交会,会共同使卫星探测器与目标之间形成三维立体坐标系,并将探测数据传送运输给三台地面卫星接收台,从而顺利完成本次定位探测工作。

3.3 探地雷达技术及应用

探地勘查雷达探测技术特点具有稳定无损性,技术主要特点之一是探测速度快、辨别准确率高、探查作业成本低,能有效解决极地勘查作业技术难题。具体操作时,利用地下探地系统雷达,向地下系统发射高频微波脉冲发射电磁波,在探地系统中实时收集脉冲电磁波的地下传播过程数据,经采用专业计算软件对传播数据分析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处理,生成地下勘查探测结果。一般正常情况下,探地器和雷达主机发射的都是电磁波,脉冲波的频率在100万~10亿赫兹之间,可根据探测地质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正确选择。目前,智能探地技术和现代探地自动雷达控制技术的完美结合,实现探地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的完全自动化,并自动实时生成探地数据分析报告。得益于电子探地器和雷达探测技术的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大型地表地质覆盖面积厚度大、存在地质破碎性地带的特殊大型地质中,如江河堤坝、熔岩地区,能充分发挥表现出较高的技术应用价值。

3.4 RS技术及应用

在信息网络化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使其向信息数字化和遥感技术发展方向发生转变。在成功融入现代信息化采集技术后,其数据波段采集形式向一种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能有效地满足各种信息采集扫描、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复杂工作。便于地震勘查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地震数据收集分析,从而及时研究制定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计划,有利于有效保障受灾人们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将RS监测技术广泛应用到了水工环地质灾害勘查上,可有效使其起到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等重要作用。例如:以某偏远地区的大型泥石流地貌勘查控制工作情况为一实例,需要充分利用新的RS分析技术对当地的具体地形物质地貌勘查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收集,并准确判断当地泥石流的主要多发区,从而准确绘制设计出一条地质地貌勘查路线图。因此,需要实时对泥石流严重灾害地区进行前期地质资源勘查监测工作,并及时做好应急防范措施,避免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4 结束语

如今,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价值逐渐提升。其既能够增强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安全性,同时也能够降低工程对于环境及能源造成的不良影响,切实缓解能源紧缺的问题。因此,相关行业从业者需要重点关注这一技术种类,应用技术,切实发挥其整体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超,薛阳,董雁南.矿山水工环地质特征对资源开采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19):190-192.DOI:10.13487/j.cnki.imce.022605.

[2]张玉有.水工环地质调查中GPSRTK技术的应用[J].矿业装备,2022(05):113-115.

[3]马亚弟,柳晓松,张许.矿山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2(19):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