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研究

郑国庆,倪建乐

身份证号:330721196407065118身份证号:33030319860613093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道路给排水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点;策略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是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若设计不符合要求,城市运行中产生的废水不能及时排除,将对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及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若降水后路面积水不能及时排除,会降低市政道路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影响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市政部门必须重视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将设计与整个城市的规划相结合,找到最佳方案,在发挥给排水系统功能的同时,让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

一、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任务

在城市道路中进行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排除人类生活生产中造成的污水、废水、地面水等。从宏观角度来看,排水设计由排水管系统、废水处理厂、最终废水处理设施等构成。在这当中排水管系统主要任务是收集并输送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废水等的管道网络,可分为合流、分流管道体系。其中合流管道体系将污水、废水、雨水等从一个排水系统中排输出去。而分流管道体系包括雨水、污水两个排水系统,其中雨水系统收集雨水和冷却水,污染低,无需处理能直接排到水体工业废水中,该管道被称作雨水管道;而污水系统收集生活生产污水,污染程度高,需经处理后才能排入到水体工业废水中,该管道被称作污水管道。

通常废水处理目标是将水体中的悬浮物去除掉,并有效改善水体耗氧性,特殊情况下还会采取消毒措施及其他处理措施等;而最终处理设施会按排水对象的不同设置水泵及其他一些提水机械把已经处理且达到排放要求的废水排到土地或水体中。

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意义

为更好的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政道路工程随之出现。但当前市政给排水工程仍不可避免存在给排水管道和绿化带交叉情况,另外,给排水管道线路长,占地范围大,因此,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必然对人们的正常交通出行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市政道路应设计成具有足够的路基承载力、稳定性、平整度及抗滑能力,特别是能有效解决道路长时间积水问题,从而避免市政道路路基形成较大损害。因此,给排水设计作为市政道路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应切实提高设计水平,确保市政道路运营的安全可靠。

三、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点

1、路面给排水设计。路面给排水设计中又包括几部分:车行道给排水设计、人行道给排水设计、路面结构内给排水设计、中央分隔带给排水设计。城市道路的给排水分为双坡、单坡给排水,这就要分清情况,当车行道较宽时,采用双坡给排水方式,这种方法迅速有效。而当车道较窄时,则采用单坡给排水方法就能解决问题。对于人行道给排水设计,要注意把坡度朝向车行道,这样水流可通过横向坡度流向人车行道边的给排水口。另外,当人行道位于挖方段时,要在道路两侧设置土墙拦截地表水。并且在路面层中有一定的缝隙,有一些水会通过缝隙渗透到路面结构内部,这样会使路基内部受到伤害,所以路面给排水设计较重要,尽最大可能地预防水渗入路基中。在中央分隔带给排水设计中,要考虑分隔带内有通讯、监控用管线的人手孔,因此,要把握好给排水长度,其两个给排水之间的长度要在两个手孔之间的间距。

2、路基给排水设计。道路路基给排水设计质量是决定市政道路整体给排水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开展后续排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在整个给排水项目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在制定路基给排水设计方案时,需综合考量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各种影响因素,确保路基给排水设计方案与排水工程整体需求相契合,避免因路基给排水系统不合理而影响排水工程整体质量。在排水工程施工中,路基给排水系统若遇到透水性不足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合理解决方案,以提高路基给排水系统透水性能。比如,换填技术是提高路基透水性能的有效手段。另外,在设计路基给排水方案时,还需重视其稳定性。透水性不足会影响路基排水效果,稳定性不足会导致路基给排水系统整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碾压、夯实等措施在路基给排水施工中十分重要。

3、绿化带给排水设计。现代城市的建设中每条道路的两侧都会有绿化带,绿化带能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美,但绿化带较疏松的地面通常易积水,对路基路面造成影响,给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提出了更大挑战,因此,需进行绿化带排水设计。①需在绿化带土层两侧建造混凝土封闭墙,避免绿化带中的积水渗透到路基。②在绿化带每隔4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中安装导出管,这样绿化带中的积水流入集水井后,可通过导出管将积水导出到特定的排水管道中。但这两种方式虽然解决了排水问题,却需投入较高建设成本,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通常会采用碎石代替混凝土封闭墙,并且将透水性较弱的粘土混合在碎石中,以免积水对路基产生影响,同时,还要将绿化带的积水引流到绿化分隔带的中央位置,这种排水方式效果好,并且建设成本低。

四、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策

1、合理选择管道管材。在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中,管道是重要施工材料,在道路工程投入使用后,污水、废水能通过管道被有效排出。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要结合道路施工条件,选择适宜的管道管材,并确保混凝土管及钢管等对接合理、无缝隙,这样才能保证管道耐久性,在后续使用中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作用与价值。在这一环节,施工单位要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如做好道路标高的控制作业,这样管道中的水分能及时、全面被排出。同时,针对流量相对较大的排水工程,施工单位要合理选择混凝土管,要选择具有良好耐久性及抗压能力的混凝土管。针对经常出现地震灾害的区域,要使用钢结构排水管道,这类管材质量轻,且耐震动性强,但造价高。针对土壤酸碱度较高的地域,可采用塑料管道,这类管道造价低,且抗腐蚀性较强。总之,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需结合具体施工条件,针对性地选择给排水管道材质。

因市政给排水管道材料及型号种类多,施工单位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适宜管道,合理开展管道施工设计。若管道管径超过800mm,可选用价格低且抗腐蚀性强的钢筋混凝土管道。为更好地保证给排水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施工单位还要注重工程测量、放线、闭水试验等的开展,通过这些环节可全面清除设计隐患,能很大程度地提高管沟开挖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2、科学计算给排水能力。市政管道设计中,给排水能力的预估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并且我国在这方面所进行的工作还远达不到实际生产需求。因此,在之后市政管道设计中,应做到科学计算管道给排水能力。管道给排水能力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气候条件、施工技术、管道类型等,这些因素对管道给排水能力影响不同,所以在实际预估中,应尽可能将每个因素所能影响的给排水能力大小明确预测出来,得到一个较准确的给排水能力结果,以保证管道运行的有效。另外,市政管道的设计还应根据当地需要来进行。

3、保障设计的协调性。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协调性,应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进行统筹规划,从整个城市规划考虑,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协调与其它相关工程的设计。同时在设计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特色,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核心状况,例如对沿海、沿河城市,尤其要注重市政给排水设计和防涝工程的相互协调,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和防涝工程能正常顺利工作。

总之,随着市政道路建设的加快,路基排水设计不当引起的工程病害日益增多,直接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因此,市政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确保市政道路的使用性能与寿命较重要。

参考文献:

[1]程碧波.对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相关分析[J].山西建筑,2015(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