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徐珩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74

摘要:人性化设计为医疗建筑的全新设计模式,可解决传统设计方案存在的各类缺陷,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其就诊满意度。因此,设计人员需深入研究人性化设计理念,结合医院特点确定设计方案,以提高设计质量。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人性化设计;应用

1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人性化设计即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其核心理念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舒适度。与其他设计理念相比,人性化设计重点关注人本身,充分尊重人的需求,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给予使用者充分的人文关怀,可显著提高人们对设计方案的满意度,进而促进设计质量的全面提升。

2医院建筑设计管理的原则

2.1以人为本

当前,“以患者为中心”已成为现代医院建设、发展的核心理念。基于此,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在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医护及后勤保障人员对建筑空间的设计需求,更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设计优化。例如,加强交通流线设计的管理,设计人员应当运用多种设计手段,进一步突出交通流线设计的导流功能,使患者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目标科室,更加便捷、顺利地完成挂号、就诊、检查、入院等就医流程。注重建筑空间设计的人性化,可以设置家庭化私密病室、允许家属在场的家庭式生育中心、绿化中庭、鲜花礼品店等场所,在全封闭化治疗空间使用发光天棚彩画、灯箱式心理调节窗等,大幅度提升患者的诊疗体验,满足患者多样化就诊需求。

2.2因地制宜

(1)医院建筑设计应对当前基本国情、医疗服务要求、地域特点、医院管理模式等因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医院的建设规模、建筑形式及建筑功能布局,从而保证建筑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以及适用性,切莫盲目追求设计理念上的先进性,而忽视自身实际情况。(2)随着医疗服务行业及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对建筑设计的需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在进行设计管理时,应注重对设计方案适应性和应变能力的把控,使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改造、升级空间,能够在未来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的改变进行合理调整。

3医疗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应用策略

3.1医疗建筑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目前,很多医疗建筑内部环境乏味单调,格局拥挤,布置杂乱,环境噪音较大,空气流通不顺畅,导致患者就诊过程中心理负担显著加重。通过人性化设计理念可知,医疗建筑内部绿色健康的环境、合理的布置及清新的空气均有助于患者康复。

在医疗建筑内部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充分遵循人性化设计理念,提升景观环境的美观度,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使就诊患者感受到环境中的生命力,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树立康复的信心。

例如,在医院大厅设计中,设计人员可运用色彩心理学与建筑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优化各个空间的关系,并在大厅中加入圆弧形水池、立体绿化、假山及景观长廊等元素,为患者营造绿色、自然、清洁、立体化的就诊环境;同时,可通过绿色植物调节医疗建筑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改善空气质量,使患者在就诊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传统医疗建筑内部环境设计模式下,设计人员多依据医护人员需求布置各个科室及走廊,整体环境布局错综复杂,患者无法及时到达所需就诊的科室。为解决此类问题,需充分遵循人性化设计理念,调整布局,并设置醒目的指示标识,合理组织医疗建筑的内部交通,保证洁污分流及人员与物品分流,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缓解其就诊期间存在的焦虑、恐惧情绪。

3.2各科室的人性化设计

传统的医疗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仅考虑患者基本的就诊需要,各科室的设计方案雷同,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

人性化设计理念下,设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不同的就诊患者的心理状态,优化各科室的设计方案。各科室人性化设计要点如下。

第一,门诊候诊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打破传统模式,将相近科室的候诊区域布置于相同的候诊大厅内,并为患者安排座椅、饮水机等物品,利用电子叫号系统通知患者至对应科室就诊[4]。在儿科等特殊科室设计中,设计人员需充分分析患者的特点,在科室内部设置娱乐设施,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能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治疗。第二,在医疗建筑内部各个科室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遵循人性化设计理念,采用半开敞或开敞式病房,使患者时刻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怀,缓解其治疗期间存在的孤独感,并在病床周围设置窗帘,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在病房设计中建议采用暖色调,并单独设计儿科病房与产科病房,以实现设计质量的全面提升。

3.3医疗建筑结构的人性化设计

我国大部分医疗建筑为多层或低层,为满足更多患者的就诊需求,部分医疗机构持续扩大建筑规模,增加床位,提高建筑高度,高层门诊及高层住院楼的数量显著增加。人性化设计理念下,医疗建筑的设计应遵循合理性与适用性的基本原则,不应盲目扩大规模。针对用地情况较为紧张的大型医院可增加住院楼的层高,适当降低门诊楼及医技楼的层高,增加建筑扩建用地与绿化用地的总面积。

中小型医院在设计过程中需以多层建筑为主,并建立温馨舒适的室外环境,使医院形成田园牧歌的氛围,以改善就诊患者的身心状态。同时,医疗建筑的艺术性设计是设计人员研究的重点内容。人性化设计理念下,设计人员需遵循患者至上的设计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打造温馨舒适的空间结构,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提高设计效果。

3.4以患者为核心的人性化设计

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严格遵循以患者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具体开展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设计人员需依据人体工程学理论,合理设计各类设施和仪器设备,在院内各个区域设置无障碍设施以及方便儿童与老年人使用的设施,调整诊室和病房的设计方案,以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差异化的需求。

第二,设计人员应该适当增加患者与探视人员的活动空间,不断完善空间中的各项功能。例如,在门诊及住院部入口大厅区域,可以在提供常规收费、挂号、导诊服务的基础上增加餐厅、银行、商店、鲜花店、超市及文化娱乐设施,以转变医院过于冰冷的形象,使患者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治疗,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第三,不同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在加速其病情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设计人员需遵循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各个护理单元的中心区域设置患者间交流活动的空间,并保证各个病房之间能够便捷交流。在休息区设计中,需在适宜位置设置分隔结构,以保证患者治疗期间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第四,设计人员需依据患者的消费水平制订科学的设计方案,增设单人病房或公寓式套房,并在病房内设计家庭化的环境布置,通过等候厅、休息座椅、探视窗口等设计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各级医疗机构患者数量明显增长,而部分医疗机构内部结构过于复杂,环境杂乱,患者就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需在医疗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积极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官炎飚.人性化医院设计初探[J].江西建材,2021(12):109-110+113.

[2]斯塔夫·里诺.医院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问题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35):148-150.

[3]何金融.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以厦门市弘爱医院为例[J].四川水泥,2021(12):66-67.

[4]唐文奇.绿色建筑技术在医院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1(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