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

蔡玮

上海奉贤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499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蓬勃发展与质量标准不断提升,人们对民用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功能性及舒适性都有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已经步入稳定发展阶段,在高速发展的背后还隐藏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认真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加强对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方面的重点管理,提高工程项目整体品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

引言:从最初施工到工程竣工,在建筑工程项目要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其影响因素较多,需保证提高对各要素的重点监督管理,将动态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施工单位需高效协调好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四方面的关系,保障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一、现阶段的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比较普遍的一类问题为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严格有力的措施约束施工人员的操作,施工人员凭借主观经验行事,方案只存在于资料层面,没有在具体施工中严格落实,违反施工方案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秩序,加大了质量安全风险。对于违规人员的惩戒以批评教育为主,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他们的思想意识,给建筑工程施工埋下了隐患。施工单位在技术交底和人员培训工作中的投入力度较小,施工人员对材料、设备、技术的应用要点没有形成清晰思路,因而在项目施工中频繁出现质量问题,质量整改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极易造成工程进度和造价的失控。

2、施工技术应用不合理

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盲目引入新型施工技术,却没有对新技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施工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无法完全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施工质量与预期要求产生不小的差距。还有些施工单位不愿意花费过多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习惯于运用陈旧施工技术,缺乏技术创新理念,施工机械化程度低,依靠手工作业的工序较多,主观因素影响下进度质量控制目标很难达成,与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不符,亟需加以改善。

3、参建人员素质较低

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单位和部门众多,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尤其是总包和分包通常利益不一致,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致使信息传递不畅,利用率较低,管理人员无法作出有效决策,建筑施工频繁遭遇风险侵袭,对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造成了巨大威胁。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与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具体要求相距甚远,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完善,施工人员流动频繁,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没有及时开展,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的能力较弱,不利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的防控。另外,施工单位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较为匮乏,无法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策略

1、安全管理策略

第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结合项目具体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不同职责和权限,要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全方位、动态化监管,以达到安全生产总体目标。第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强化安全意识。建筑施工现场环节复杂,施工人员多,如果不从根源上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则很难达到安全管理效果。必须增强全员安全素质,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在安全月进行宣传及演练,通过讲座、实践交流、观看影片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全员普及安全教育,引导大家提高风险意识,自觉规范施工行为,夯实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1]。同时,加强安全技能培训,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安全技能,具备紧急避险、救护组织和防灾能力,能够对施工风险进行有效预判,及时降低风险造成的危害。例如,在金碧苑外墙维修工程项目中,由于外墙保温脱落,长期维修无法彻底解决,为保证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进行全员交底,做到施工抢修前安全、技术交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设立居民接待总负责、执行每日班前安全交底教育、每个在施工的单元门前都有安全员监护、每天为出行居民打伞“护行”、每天工作例会总结、吊篮每日安装移机统计计划等管理制度。

2、质量管理策略

第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此为依据,加强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措施的编制,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贯彻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第二,在实际工作前,应重视对于施工图纸、技术、施工现场地质勘探情况、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熟悉以及充分了解,提高施工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及可行性。这样,能够从根源上降低施工过程重复管理现象,提升施工阶段运转效率,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第三,施工原材料严格监督,施工阶段应用的原材料作为质量控制工作的核心,要对施工阶段应用的材料合格标准进行明确后方可开展材料采购。与此同时,应重视材料运输以及储存过程,配置职业监督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规范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要重视设备材料验收工作,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直接拒收退场处理,避免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

[2]。第四,要落实对施工技术的监督和考核,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策略,全过程、全方位的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实行“两票三制”管理制度,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对于违规操作要督促相关责任人立即改正。质量安全隐患整改过后再次检查,确定工序质量达标、安全隐患被排除后才能继续施工。例如,金碧苑外墙维修工程中,施工期间产生大量粉尘,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现场出现扬尘污染,为此施工人员在操作区域周边设置隔离围挡阻碍粉尘大面积发散,使用喷雾器及雾炮机降尘,并做好自身防护。施工现场堆放砂石材料和水泥材料的区域,材料堆放完毕后周围通过设置封闭性良好的围挡装置,现场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和杂物垃圾及时安排专门人员清理运输,尽量在短时间内及时处理干净。

3、进度管理策略

第一,强化进度控制意识。施工期间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进度控制意识,要严格执行施工进度计划,明确进度、成本、质量三者的关系。第二,提高信息调查和管理能力。施工前必须详细勘察现场水文地质情况,掌握气候条件、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详细信息,通过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必须具备前瞻性和预见性,要符合项目的实施条件。并制定应急预案,能够应对突发情况。第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施工。严格执行进度计划,并细化到每个层级。各专业队伍进场时间不同,管理人员要做好充分的协调工作,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配置相应的人数、设备及材料,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确保工程进度[3]

4、成本管理策略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的平行施工,进而导致各专业成本控制工作难维持整体性,在对于成本控制时,管理人员需要从根源上对于成本控制工作进行规划,定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对于成本控制进行统筹规划,从根源上保障成本控制工作的合理性、有效性。同时,实施动态控制,对工程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对成本实施控制纠偏工作,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各项费用支出,保证成本管理措施和成本指标计划得到严格执行[4]。此外,工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施工方案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费用发生变化,也就会影响工程成本。所以,在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充考虑其可行性及科学性,通过严格的方案论证,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材料能耗和人工消耗,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结语:综上所述,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等管理控制措施必须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四者相互依存,紧密衔接。而工程整体质量和效益也取决于这四个方面,在施工建设期间,管理人员必须运用合理的手段及时改善现场存在的各类问题,切实加强各专业紧密协作,从而高质量的完成建筑项目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欧学军.试析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6):173-174.

[2]王亚丽.关于现代建筑质量安全管理智能化路径的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23-25.

[3]冯海荣.建筑施工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管理的综合优化[J].智能城市,2020,6(12):137-138.

[4]何保衡.论建筑工程过程中成本控制与进度、质量之间相互关系[J].低碳世界,2019,9(08):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