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医院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人性化的医院设计

胡杨 ,朱爽 ,王杨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医院的建设影响着城市的交通系统、外部环境及周边业态;医院的服务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时代的发展,医院设计开始向人性化、开放式、综合性转变。本文总结多年医院设计经验,结合实际项目和优秀案例,提出四个设计策略,为医院人性化建设提供启示。

关键词:人性化;流线组织;共享空间;疗愈花园;医疗综合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提供医疗服务、收容和治疗病人的场所,新型医院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要成为与城市联系紧密的医疗综合体。由功能单一的“医疗工厂”到“城市健康服务综合体”转变,需要在设计中引入更多新概念,如不同功能交通的分流、内部公共空间氛围的营造、疗愈景观的打造以及商业运营模式的植入等,新理念的融入使医院进化成为集医疗、科研、商业、娱乐、康养等复合功能的综合体。

而随着医疗服务的延伸,人的感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优化空间环境,从而改善使用者的生理感受、心理状态以及为使用者所到之处的活动提供便利,让使用者感受到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情感”。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谈医院设计中有利于提升使用者舒适度的设计方法。

1、交通流线组织

医院的使用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后勤人员、普通患者、感染患者等,不同类型的使用人群活动模式也千变万化,而这些人员每天形成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不仅影响着城市的交通系统,还深刻影响着周边的城市环境。因此交通系统设计在医院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院区宜根据不同功能的分布设置多处出入口,多处出入口适宜分布在不同的城市道路上,以实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不同性质的人员分流的目的。门诊的流量占据着医院的首位,也是院区行为模式最复杂的区域,且门诊往往位于院区的主入口,兼具院区入口形象展示的功能,因此,有序引导门诊的人流和车流是交通设计的第一步。设计中可利用复合交通的设计手法,将进入院区的门诊车流迅速引导入地下,使其不直接穿越门诊主入口,而是下穿到达负一层的接驳大厅,由接驳大厅的垂直交通系统导入门诊大厅或各功能科室。地面的广场作为城市和院区联系的纽带,设计为纯粹的人行广场。利用下沉庭院嵌入人行广场,丰富广场景观层次的同时增大负一层的采光面,开放接驳大厅,使其充满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形成“双首层”的门诊交通体系。

急诊出入口应设置在院区最便捷到达的区域,急诊急救车流从城市道路进入院区,应快速到达急诊急救大厅,不应受到其余流线的干扰,地面要设置救护车停车处,便于救护车就近停靠;感染车流的出入口宜放置在边缘,平时可与其余功能流线合用,疫时需有条件管理为单独出入口。

院区的住院探视等其余医疗流线宜有相对应的出入口,使车流和人流便捷到达;后勤、污物、科研等办公流线可结合医疗出入口错峰使用。

2、共享空间营造

传统的医院公共空间往往给人拥挤、封闭、严肃的印象。为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需要对公共场所设计仔细斟酌。如在医疗街、门厅这样的公共空间中引入超市、咖啡厅、书吧、卡座等休闲设施;或利用架空等设计手法将封闭的首层空间打开,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空间,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庞大的建筑体量中可镶嵌内庭院,使内外空间在变化中相互交融,让新鲜的空气流通在室内的每一个角落;休闲设施与社区共享,构建社区友好型医院,使患者和健康人群都能在这里享受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医院的人文关怀。

在深圳龙岗区养老护理院项目中,我们注重老人与外界的交流,避免养老院成为城市中的孤岛。设计将底层最大限度架空,引入公共性质的商业、交流功能,形成社区共享交流的场所,吸引周边居住区的居民;项目西侧为幼儿园,设计打造幼儿园到养老院的通道和活动空间,使养老院与幼儿园友好相处,与城市和谐共生。不仅如此,设计引入“立体社区”概念,在建筑的形态上形成层层退台,使每一层都有公共活动空间,每个人都能在同层的公共空间便捷地与他人交流,同时公共空间布置廊架、花池、座椅等休闲设施,为老人提供可参与、可休憩的多种类型的活动方式。通过立体复合的公共空间设计和针对性的活动引入,不仅可以弥补用地面积过小的不足之处,还使生活在这里的长者时刻融于社会,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3、打造疗愈花园

库伯·马库斯和巴内斯在 1995 年的研究报告中说道,医院中最频繁的活动是放松休息、就餐、谈话、散步以及“户外治疗”。绿色、生态的园林空间可以愉悦心情,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利用院区人行道串联康复主题花园、入口广场、以及各个层次等级的绿化空间。不仅可以丰富院区慢行系统,还能改善小气候,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自然享受。

康复主题花园是可以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交流、休闲的室外公共场所,设计宜植入不同路径和方向的步行系统,步行系统应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花园中可搭配小广场、艺术装置、座椅等休憩设施,结合坡道、台阶增强景观层次感,让使用者可停留、可行走,每一时刻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绿色植物有很好的降噪功能、同时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环境温度,植物配置应尊重当地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利用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搭配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层次丰富的绿化群落。绿化空间点缀阶梯花池、叠水景观,可增加景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用地条件紧张,地面不足以放置康复花园的情况下,屋顶花园就成了患者和医护人员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屋顶花园宜结合屋顶机房的分布仔细斟酌,在不影响屋顶采光、机房使用、建筑荷载的情况下尽可能丰富花园体验感。设计可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布局,迎合建筑形态,加上绿化,可布置空中漫步道或跑道,使院区形成地面和屋顶两个层级的漫步系统,结合对覆土要求不高的植物,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置身于屋顶也能体验到和地面一样的清新的绿色和温暖的阳光。

此外,阳台、建筑内庭院等小尺度空间也可打造出精致的、各具特色的疗愈花园,改善室内空间通风采光条件的同时,也使医生和患者在短距离内都能看到满眼的绿色和生机,缓解医院环境带来的紧张感。

4、植入商业运营模式

“Medical”主要是指医学的、医药的等与“医”相关的。Mall 原意是“林荫道”,也可译为“购物林荫道”,意指在 Mall 里有一条或多条步行街。因而, Medical Mall 是以提供医学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是传统零售和医院、诊所的综合体。为使用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

杭州全程国际是国内将零售商业与健康医疗集合的领航者,作为国内首家Medical Mall,全程国际由三大资本即杭州解百集团、浙江迪安诊断、百大集团三家上市公司于2015年共同筹建,由邵逸夫医院管理并提供技术支持,吸引了多家优质医疗机构入驻,即“3+1+X”的运营模式。该综合体的负一层至五层规划为餐饮、娱乐场所,提供零售商业和休闲设施;六至八层为美容健身区;九至十六层为精选的眼科、儿科、齿科等知名专科诊所;十七至二十二层为全程健康管理中心和邵逸夫医院联合打造的“邵逸夫国际医疗中心”,在此模式的辐射下,全程国际几乎可囊括所有医疗项目。全程国际不仅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同时提供完善的后续复诊和保养服务,由此形成完整的医疗闭环,节约了患者的等候时间,也提供了更人性化、更舒适的就医体验感。

除了国内的案例,我们还可以学习国外新加坡的诺维娜医疗中心、Dubai Healthcare City(迪拜康城)等优秀案例,他们都有一些共通之处,如:都有不同规模医疗机构的聚集;拥有共享医技平台和共享运营平台;有统一的医疗管理以及齐全的配套服务等特点。

在Medical Mall思潮的影响下,一些新的医院设计陆续出现。新加坡邻里中心及综合诊所项目中,建筑以大尺度开放,利用绿色坡道和露台使内外景观交融,公共空间对周边社区敞开,露台周边环绕着商店、咖啡厅、美食广场以及综合诊所,形成医疗与商业综合体;哥本哈根新国家儿童医院的设计,以“手”为原型,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院区各个空间均体现对童心的呵护和关爱,获得了儿童和家长极大的认同感。

结束语:在传统的医院设计中,医院通常更注重严肃医疗功能的建设,从而忽视了就医环境的营造,使人们对医院的印象停留在拥挤的大厅、黑暗的走廊、复杂的流线以及繁琐的就医流程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升级,人们不再满足于花很长的时间却只能潦草地听医生的三言两语,然后机械地做完检查流程再去重复之前的等候,人们追求多元混合业态的医疗模式,追求全龄健康管理产业、全生活场景式服务以及特色的就医环境。本文仅从四个方面浅浅剖析医院设计中提升人性化体验的方法,希望医院真正从过去的“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医院环境朝着更加舒适性和人性化的角度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彦婷,王心玥.新加坡的社区友好型医院:创造一种社区与医院共享的公共空间 [J].城市建筑,2018(14):65-66.

[2] 陈云翀, 王忠山. “共享医疗”的商业模式探讨及前景分析[J]. 中国市场,

2018(03): 64-65.

[3] 向永胜, 江盈盈. 共享理念视角下跨界商业模式创新———对全国首家 Medical mall 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09): 425-431.

作者简介:胡杨(1991-),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