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结构工程吊装安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建筑钢结构工程吊装安全技术

刘畅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999

摘要: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吊装安全技术是主要施工技术。建筑具有丰富的使用性能、占地面积小且容量大的优势,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建筑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时间较短,相对来说并不成熟,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为推动建筑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企业一定要重视对于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钢结构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率与较广阔的应用面,在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优势。为进一步发挥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性能,相关工作者应加强对此类技术的研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各项技术要点落实到位,为大众呈现优质建筑工程,促进建筑行业的进步发展。

1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钢结构施工技术各个操作工序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一旦施工操作不当和某个环节出现了偏差,都会形成一个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钢结构施工安全作为管理的第一重点,应当在钢结构施工周围以及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不能形成施工安全隐患,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将会对整个工程带来重大经济影响和工期影响。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由于结构件的形状体积和重量都是离不开大量重型设备辅助,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水电保障,众多复杂的设备和水电施工增加了施工风险点以及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钢结构安装环节,结构件通过吊装,转运等等设备操作,各个操作都应该充分意识到流程的正确重要性,严格按照操作的步骤执行,提高员工的操作素质,避免发生机械伤人。工程施工基础性施工对于钢结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结构件组队环节,严格控制结构拼接尺寸,保证结构与图纸设计的一致性,一旦出现偏差会降低整个工程项目安全系数。所以,加强钢结构施工管理制度体系化,加强施工的安全风险管控,提高施工精度才能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2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运用

2.1高空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高空作业是钢结构吊装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在施工作业中应严格按照高空作业吊装“十不准”,即:①未系安全带不准作业;②高空作业面通道不牢靠禁止通行;③高空作业没装防护栏不准作业;④材料、工具不准临边堆放;⑤高空作业不准穿易滑鞋作业;⑥不准带病进行高空作业;⑦高空作业不准交叉作业;⑧不准从高处往下跳或奔跑;⑨恶劣气候条件下或夜间照明不足时不准高空作业;⑩高空作业不准抛掷物品。对于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具备相关资质证书,能够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高空作业人员,企业必须落实定期体检,严禁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疾病人员参与高空吊装作业。在作业过程中,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般应高挂低用,即将安全绳端挂在高的地方,而人在较低处操作。爬高作业时,必须配备坚固的爬梯,人员配挂防坠器。高空作业的人员和设备通行的平台必须保持清洁干净,严禁在上面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的畅通。在高空作业安装构件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撬杠对构件位置进行调整,极易发生撬杠滑脱,导致操作人员身体平衡以及高空坠物的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可对钢结构构件连接部位设置临时固定工具,进行辅助安装。在高空施工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检查构件的连接质量,确保钢结构连接部位质量标准能够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后,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在风力达到6级或遇到恶劣天气时,严禁进行高空作业。

2.2构件安装准确性及工件测量校正

实际施工中,为保障钢结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加强工序、工期控制,尤其应当控制好工件安装、组装的顺序,在质量上应当严加检查,在完成一道工序后,应采用专业技术进行校验,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对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一般来讲,可依照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钢结构的具体情况等因素,针对各道工序,提前布设好工具,循序渐进地完成钢结构施工。施工过程中尤其应加强对吊装精确性的控制,施工人员应严格依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做好校正工作,确保工件质量合格,为工程质量提供可靠保障。施工阶段中,施工人员应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针对垂直度等施工重难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实际施工中,若建筑工程较为高大,对测量精确度有较高的要求,测量工作的难度会变得很大,建议施工人员加强对各类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及应用,选用更为科学、高效的测量方法,尽可能准确且快速地完成数据测量。

2.3钢管柱施工要点

在进行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钢管柱施工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在正式进行钢管柱作业时,工人需要正确合理选择轴线位置,并对地脚螺栓进行详细检查。然后就可以进行螺栓预埋施工,此后再进行钢柱安装作业,在这一环节,一般都会使用吊装的施工方式进行作业,在正式进行吊装施工时,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吊装分区以及吊装顺序的确定并保障塔吊装置到位,以此保障吊装施工的有序实施。当吊装作业高度增加时,工人应该减少塔吊装置的载重数额,以此保障吊装工作的安全实施。通常情况下,吊装钢结构主要有竖向立体吊装以及平面内吊装两种形式,在进行不同形式的吊装施工时需要工作人员注意,平面内吊装应该从中心核心筒位置进行施工,然后对于四周结构进行固定,而竖向立体吊装作业应该遵循由下至上的施工。在进行钢管柱固定工作时,工作人员还应该将测量环节贯穿始终,并根据测量数据对于钢柱的垂直度和定点高度等方面进行不断校对完善,以此保障与施工设计一致,并且还需要保障施工顺序与施工方案一致,避免因施工顺序混乱而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

2.4吊装风险及管控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避免了模板脚手架塌风险的发生,但是吊装作业的大幅度增加,使吊装风险成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高频风险。吊装风险因素可以分为塔吊交叉干扰碰撞、吊点设置不合理、超载调运和吊具选用不合理等几个方面。本工程为施工生产需要,现场布置塔吊10台,而且西侧还有相邻标段的塔吊处于交叉覆盖状态,如此密集的塔吊,给群塔作业管理、塔吊顶升安排、各栋号施工进度协调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对于吊装风险管控,在吊装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及现场情况制定合理的吊装计划,重点做好群塔作业施工管理,制定群塔施工方案及防护措施,保证两塔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相互碰撞造成安全事故。在施工现场应有群塔作业指挥监督员,划分群塔作业安全管理责任区并签订安全协议。对预制构件的吊装,应制定吊装作业安全管理方案,成立吊装作业小组,确保吊装作业有序进行,定期对吊装设备检查维护,严格遵守“十不吊”的吊装原则。做好预制构件的吊装管理、协调工作,从而避免发生吊装风险。

结语

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钢结构的固定形式很多是采用增强结构的加强螺栓来稳定,同时结合高强度地脚螺栓来加强钢结构基础稳定性,所以,地脚螺栓的合理设计和地脚螺栓的位置的非常重要,按照设计方案图纸精准定位。将吊装作业进行细化,确保安全施工的理念融入每个施工环节,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整体作业的安全,为钢结构在建筑行业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强.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