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课程思政融入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优化研究

 ,刘京桦

临沂职业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职业发展素养及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明确课程思政融入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课程思政深度融入背景下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路径,以此为相关课程教学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为提升金融人才培养成效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

金融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由于金融活动内容特殊性,在高校专业教育活动开展中,不仅要强化金融基础知识和金融思维培养,还要注重学生法律法规意识、思想品德修养、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确保学生能够以高度负责态度、不断进取和创新意识为导向,不断成长发展,成为高水平的金融人才。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必须要强化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1.课程思政融入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1.1 提升学生思政素养水平

思政素养包括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两个方面,思想素质是个人品质内在的思想基础,政治素质则是个人品质的基础条件。针对金融专业人才而言,学生思政素养培养是要求学生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金融活动,以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从事金融活动,以坚持党和国家经济金融法律法规、金融政策为基本要求,具备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从事伤害国家、集体和个人的金融活动[1]。因此在金融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适当融入对应的思政素养要求,提升学生思政素养水平。

1.2 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高校金融类课程内容体系较为复杂,涉及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财务学、金融营销、金融实务等多门课程,就整体上而言,这些课程标准中,都提出学生应当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具备信息时代知识应用能力、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的责任担当意识、具备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些方面核心素养培养,都是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政素养融合培养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要通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多元化高效率融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不断提升,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金融人才。

1.3 强化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

金融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是指在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上,能够具备适应经济和金融职业发展要求而不断获得增强和发展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诚信品质、良好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沟通协作意识、客户导向意识以及持续增值意识。这些方面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课程思政的坚实支撑[2]。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必须要能够以金融产业发展动向为依托,深度挖掘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思政素养要求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推动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2.课程思政融入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路径

2.1 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是实现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入的重要基础,也是课程教学设计和组织的基本环节。以《中国金融简史》为例,在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机构及其演变、货币金融思想等章节教学内容中,都蕴含有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理想信念、辩证思维、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通过深度挖掘,找准对应的知识点,并设定合理的思政培养目标,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实现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互联网利用、数据资源查找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课程预习环节主动查找思政元素,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2.2 明确课程思政融入导向要求

课程思政在金融类课程中的有效融入,根本目的是为实现知识与品德素养的同步提升,能够强化学生自主成长意识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成效不断提升。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将传道与授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在新时代金融人才培养方面的促进作用,明确自身职责深化和拓展要求,以三维目标为实现载体,确保课程思政融入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层面而言,应当充分认识的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金融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主动学习和认识思政知识,主动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入。

2.3 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在金融类课程中的融入实效,受教学方法影响较为显著,尤其是对高校学生而言,价值观和人生观已经逐渐定型,加之互联网等外部因素影响,使得学生个体之间对课程思政融入的具体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不同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入要求,优化新型教学方法应用方式,确保融入成效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在《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财经新闻、真实案例等,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例如在《投资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讨论法,强化学生对投资原理的认识。例如在《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特定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例如在《金融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可以由学生成立营销小组,利用情境模拟法进行学习。

2.4 新旧知识融合实现知识建构

课程思政在金融类课程中的融入,是随学生知识学习而循序渐进提升的过程,最终达到全面融入的根本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必须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形成新旧知识的融合建构。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应当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本遵循,创设思政元素融入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原有知识体系为基础,深度解析新的学习内容,实现课程思政的意义建构[3]。通过学生意识层面、品格层面、能力层面的逐层引导,实现意义建构的深化,确保学生能够将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与正确价值导向融合,真正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5 完善课程思政融入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在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深度融入,还应当注重评价体系建设,实现对学生思政素养成长动态的精准评估,为优化思政融入内容、融入方式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新型评价体系构建,应当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提升学生自主评价占比,引导学生主动对自身成长水平进行评估。评价方式应当更加多元化,将期末考核与学习活动表现考核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和专业实践等各个场景中,积极践行思政要求,实现知行合一,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评价内容上,应当实现对学生思政素质的全面覆盖,为学生主动学习指明具体方向。

3.结束语

新时期金融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升背景下,必须要切实遵循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加大课程思政融入力度,将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培养有机结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以此才能够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融入成效,为深化教学改革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晖,孔晓李,李平,白春光.基于新型建构主义的高校金融实验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3,25(01):106-112.

[2]肖紫琼,李桃,谭丹.金融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04):88-94.

[3]蒋昌波.金融市场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2,37(0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