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举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举措

陈一

颍上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   安徽省阜阳市  2362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整体提升,离不开各个环节的进步。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关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例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管理意识不够强等。为了更好地克服这些困难,相关部门要与时俱进,改革观念、改革制度、改革技术,从多个方面发力,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分析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旨在细化安全管理工作,使其成为一项常态化、规范化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强化举措

1建筑工程的项目特点

1.1建设内容差异性较大

与大型基建类工程相比,常规建筑工程的项目特点首先体现为建设对象的差异性,即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往往围绕外形、结构、材料截然迥异的多种建筑物而展开。建设内容的不同对施工人员操纵多种建筑设备、防护工具的专业素养,以及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措施的安全意识,均提出了严峻考验。

1.2工作环境特殊性大于普遍性

在建设内容差异的基础上,施工人员面临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也存在明显的特殊性。现代建筑施工流程,从打地基到钢架安置,再到浇筑混凝土,不同的环节对应的工作环境差别较大。基于工作环境的不同,一方面要求施工管理方要善于根据施工场景的不同,动态把握安全措施的实施重点;另一方面也要求一线施工人员必须具备对多种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1.3流动式施工管理特色

建筑工程在建设对象和建设环境上的双重差异性决定了其生产体制无法适用“一人一职”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必然采用相对流动的工作安排。这种流动性,首先体现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流程方面的流动性,同一个施工队伍,往往覆盖建筑施工的多个环节;其次,由劳务外包机制出发,建筑工程的流动式施工也体现为施工企业的流动性,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可能由多个施工企业前后相继共同完成。

1.4安全隐患的随机性

流动式的工作安排,多种大型机械的驻场离场,使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充满了随机性。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技术员工对设备的失误组装,乃至设备本身的偶发性质量问题,均有可能造成多种难以弥补的施工事故和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管理模型,在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来进行的,这就直接造成了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此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各方面、各单位的协同努力,进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人们往往把安全管理工作看成是管理者的工作,而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没有很好的协调,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分工不清、职责模糊等问题,进而导致在出现安全问题时人员出现逃避责任的现象。

2.2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教育

目前,我国部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往往将施工工程直接分包给其他施工队伍。同时,施工单位没有将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安置在施工现场,造成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缺失,进而导致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此外,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培训意识,不能充分地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尽管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完成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但是由于部分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安全培训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不高。若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足,会使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水平较低,最终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2.3存在大量非专业人员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定问题,其中最终显著的问题就是缺少专业人才的支持,导致人才匮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涌入了大量非专业人员,这部分人员专业能力较差。因此,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需要聘请专业能力够硬的安全管理人员,由其负责相应的管理工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确保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十分复杂,而且随着施工作业的推移,施工现场环境经常会发生改变,这也就加大了管理作业难度,只有专业能力够硬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准确判断施工环境,从而为后续施工开展提供指导。

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套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建筑工程在工期内竣工,保证施工作业能够安全进行,建筑工程最终质量达到预期的保障。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安全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明确,遵循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应当提出相应修改建议。建筑工程项目主要负责人需要全面参与安全管理作业,不得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摊给安全人员,一旦发现建筑施工期间护坡安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就需要第一时间改正,不得拖延。

施工企业在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各方应加强交流,积极协商,对工程的具体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对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彻底检查,明确各个工程和各个工程的关键控制点,并确定相应的责任人名单,做到责任到人。在制定的《安全管理条例》中,应当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在《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上公开处罚名单。在整个施工期间,应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监控,并与各部门人员共同合作,以有效地排除工程项目的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要对各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并对各工序的施工作业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资料,不断完善和优化安全监管体系。施工企业应设立安全监察机构,并对制订的安全监管体系进行论证与可行性分析。在安全监控系统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危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存在危险的安全设施进行更换,确保设备的完整和有效。同时,工地的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工人的技术培训,确保他们能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操作。

3.2利用培训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但现阶段还是有一些建筑企业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职责,在管理中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要防止因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安全问题的现象发生,管理人员要清晰地看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强化对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创新管理方式,以典型案例进行安全教育,并对新入职员工及时进行岗前培训,保证其符合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此外,需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准入门槛,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在投入工作岗位前,施工企业要对其专业性进行查看,剔除非专业人员。

3.3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指为快速、有序地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订的行动方案,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避免公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在制订紧急预案时,必须保证其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和灵活性。同时,施工企业要加强与地方消防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并对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进而保证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能使应急方案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减少造成的损失。

4结语

现代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难度增加,这加大了施工安全管理难度。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顺利开展,施工单位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做好安全监督作业,在技术方案中需要重点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加强基层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国忠,刘想,王煜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J].云南水力发电,2022,38(09):163-165.

[2]陈旭.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7):153-155.

[3]袁胜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探析[J].安徽建筑,2022,29(09):181-182.

[4]崔巍.建筑安全防护对策浅析[J].房地产世界,2022,(1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