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程蔚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山东省莱州市   261400

摘要:在新时期矿山开采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地质灾害发生风险相对增加。为了保障高质量开采目标的落实,需要增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清晰,导致不同地质灾害的成因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当前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时,一方面应严格遵循安全性、科学性、生态性原则,健全现用保护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在防治结合策略下,按照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技术要素主导的配置方案,提高资源配置率,为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提供全面支持。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引言

要想让我国的矿山企业健康绿色的发展,就要有明确清晰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策略,认真监督矿山企业的施工过程,保证其积极遵守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对由于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与恢复。对潜在地质灾害进行及时追踪,缩小其影响范围。工程结束后要尽快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矿山进行治理恢复,保障周边居民不受其影响。

1地质灾害成因和类型

1.1成因

地质活动、环境的异常变化,是灾害出现的关键因素。该过程中,会由于地球内、外动力,以及人为作用,在运动中出现能量释放、物质运行、岩土形变状况,给人们生活、经济方面造成了干扰。当前,地质环境恶化的过程中,关键因素便是人为因素,例如矿产开采工作进行中,由于灾害每次出现后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这使得国家逐渐注重对灾害开展治理工程。

1.2类型

当前,时常出现的灾害类型为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工作多为露天开展,随着时间的积累会逐渐出现崩塌、滑坡等情况,但不论是何种灾害,都会给相关企业带来损失,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制约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在作业方式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灾害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露天开采工作进行时,矿山边坡位置会发生滑坡、崩塌等问题,伴随山体的逐渐剥落,还会发生泥石流灾害。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矿山开采工作主要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挖掘,此类开采区域的地质环境相对复杂,经过开采后,地质环境的稳定性会逐渐降低。无论采用传统的人工开采方式,还是现代化的机械开采方式,均会增加事故发生率。因而,开采企业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求遵循安全性原则,做好项目立项后的地质勘探工作,编制内容完整、流程标准的开采方案,配套开展安全教育、应急演练等各项工作,规避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

2.2科学性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的形成受到地质演进规律的限定与约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时,一方面需要实践主体,严格按照必然规律科学分析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象条件,另一方面则需要在科学性原则指导下,按照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制定有利于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保护方案。尤其在新时期高质量开采时期,亟须按照现代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配置理论,将资本要素主导的资源配置方案,转变为技术要素主导的资源配置方案。

2.3生态性原则

矿山开采企业在近年来,普遍扩大了环境工程建设,而且结合第三方环保咨询机构,增强了此类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及环境保护效果。从实践经验看,在当前需要进一步结合生态性原则,深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人、机、材、技、环境、管理等资源配置率,降低此类项目对地质环境稳定性的影响,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等。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3.1植被护坡处理

矿山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还需要重视边坡植被护坡施工。目前,多采用两种播种方法,即湿法喷播植草和客土喷播。在植被选择时,应多采用乡土植物,保证植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相符,且生命力顽强,易于成活。同时,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矿山工程体系的建设以及未来的维护提供完善的工程体系,提高矿山工程抵抗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规范人类生产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2预应力锚索加固

在大面积滑坡综合治理当中,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处理措施,对于稳定边坡十分有利。因此,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治理中,必须做好预应力锚索加固工作,规范施工工艺,全面提升工程质量。要按照设计图纸规定,合理布设已刷边坡的锚孔位置,并准确放入钻井支架,保证位置准确,且支架的稳定性与承载力均须满足规定要求。同时,还要重视钢管支架的性能,尤其是稳定性、承载力等方面,也可选用钢管脚手架用于加固。

3.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任务

建立链条完整的矿山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确保能及时、不间断的对矿山潜在危害进行监测,并且对可能即将要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对不稳定斜坡及时治理,对受损道路和受损房屋进行维修或重建;不造成次生地质灾害,合理地堆放固体废弃物;不出现因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退耕还林与土地复垦工程,有效恢复开采范围内的植被资源,及时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做到“事先预防,事中治理,事后恢复”,实现可持续发展。

3.4完善相关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要完善相关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矿山企业管理体制与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关于矿山开采前的风险评估与环境评估,制定相关保护的政策法规。矿山开采企业需要严格遵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健全现用的安全保护体系。开采前由开采单位负责对矿山进行认真严格评估,将矿山基本材料与实地勘察结合,不放过任何存在危害的可能性;在开采过程中仔细防范,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开采前的评估结果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防范;开采工程结束后尽最大程度实施环境恢复,及时对受到破坏的地区进行恢复治理,尽快修复,尽量保证环境恢复较好。

3.5仿自然地貌

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要多方面考虑矿区的自然条件、地质环境以及技术经济性等因素,之后在因地制宜原则、分种类实施策略的方式下施工。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已经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开展人工仿自然地貌生态系统建立。该措施可达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下大范围采取的措施之一。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对已经出现坍塌的矿山进行防渗漏处理,之后在矿区上方重新种植花草树木,尤其是云杉树木的栽种,可以大幅提升植被的覆盖率,解决矿区内部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

结束语

在实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时,为达到良好的效果,相关人员可尝试采取多样化措施,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效果。从实际工程开展的角度对地质灾害成因和类型、恢复治理工程施工技术内容、施工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在实际开展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相关人员需根据矿山地区的真实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来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善、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裴红霞,杨彩霞,王守超.露天开采矿山易发地质灾害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2,6(4):125.

[2]张立钊.矿山排石场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修复[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22,19(3):20-24.

[3]邓育博.关于废弃露天矿山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2,13(11):174.

[4]熊伟.基于地质勘查技术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预防探析[J].黄金,2022,43(4):1-3.

[5]李复勇,唐尧,张成信,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修复研究——以汶川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J].中国地质调查,2021,8(5):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