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学员俱乐部建设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1

浅谈职业院校学员俱乐部建设经验

徐瑞东

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   130117

摘要:职业院校体育课中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运用还显露出构建思路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可行、管理运作不规范等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应用的积极作用发挥,急需要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并立足职业院校体育课开展实际,采用极具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使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与发展。基于此,以下对浅谈职业院校学员俱乐部建设经验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员俱乐部;建设经验

引言

近几年,体育俱乐部越来越受到关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体育俱乐部形式组织教学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优化了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现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和魅力。因此,职业院校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在日常教学中合理融入体育俱乐部教学,发挥体育场馆的作用,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更好地呈现出来,增强大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一、智慧型课程设定

为让职业院校运动队更好地在校园内发挥其对校园运动氛围提升的带动作用,并满足运动员的专业水平的提升需求,职业院校健身俱乐部应制定自身的教学模式,并不断的优化改进。当前职业院校内健身俱乐部管理经营主要根据经营者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来展开,缺乏对职业院校学生和运动队的体育生的需求对接,在课程设定方面也与外面健身俱乐部无异,导致其作用始终无法充分突显。从这一角度分析,未来职业院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应瞄准职业院校师生尤其是运动队,做更加精准的指导服务,并借助运动队的成绩塑造品牌。而这就需要其在课程上突显以人为本原则,向智慧型课程设定转变。智慧型建设课程可通过对学生训练大数据的搜集为不同需求的学生量身打造训练内容,并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配合将不同时间段锻炼的学生做详细的划分,有益于运动队合理地安排训练。

二、优化课外体育项目,培养体育爱好

当代学生生活在一个网络环境下,上网、聊天、打游戏是大部分学生业余生活的写照,只有少数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了体育锻炼上,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身体素质也堪忧。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教师可将体育俱乐部模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后,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应用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外体育俱乐部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教师要善于构建体育交流平台,开发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促使学生相互提高,增进友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可结合课堂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开设不同类型、不同体育项目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由专业的体育教师担任俱乐部的教练,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享受运动乐趣,为体育强国梦贡献职业院校力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俱乐部,以自主锻炼为主,实现从业余到专业的质性转变。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可采用视频打卡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在俱乐部中的运动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中,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从视频中查找学生运动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百折不挠、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以人为本的教学与评价

除了要在管理模式(课程管理和资源管理)方面引入新的理念,打造智慧型健身课程之外,校内健身俱乐部还要在课程评价等其他方面增进其智慧性,突显以人为本理念。如在教学中,俱乐部训练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为其设置锻炼内容、范围、强度,并随着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方向。一般运动队的学生要求的训练内容都比较专业,没有像普通的训练课程一样集体统一开展,其训练方式更倾向于一对一,而教练资源是有限的,俱乐部只能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其训练内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并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之下,根据学生的练习状况对其训练方式进行调整,使实践安排合理情况下促进学生的水平得到提升。此外,训练评价作为训练效果的反馈其方式也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最好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角度去设置多元的评价模式,以促进学生的训练效果。

结束语

俱乐部教学模式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职业院校体育课中实施还存在许多的困难,比如俱乐部组织架构不够完善、俱乐部课程内容安排不当、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等,对武术俱乐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要促进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体育课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就要围绕这些问题,采用自主构建俱乐部、完善管理制度、开发网络资源、实行分级工作机制等措施进行应对解决,保障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应用的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提高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等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马福琰.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3):127-130.

[2]张田,田戎,王爱卿.基于创新俱乐部的学员综合素质平台建设构想及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卷).《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卷),2018: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