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的人物理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的人物理论

王禹钱

渤海大学 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 福斯特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批评家,其小说理论著作《小说面面观》分别从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以及节奏这七个方面展开来剖析小说特点。本文主要从福斯特在这本著作中提出的“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来了解其小说理论。

关键词 《小说面面观》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

在论述人物时,福斯特通过人生的五件大事:出生、饮食、睡眠、爱情和死亡,对生活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考量和比较来凸显小说人物的特性。首先小说人物具有真实性,因为小说能揭示内在生活和外在生活,能透视在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见过的真实人物,当然只有对人物充分理解才能塑造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福斯特认为,“当小说家对人物了如指掌时人物就显得真实”。其次小说人物具有叛逆性,因为虽说小说中的人物是按照作者的安排出场的,但他们总是充满叛逆精神,他们经常“离开正道”、“无法控制”。“如果给他们以充分自由,这些人物准会四处冲撞弄的整篇小说支离破碎。如果限制过严,他们又会奄奄一息,作为报复使小说因内容衰竭而无法生存”。因此小说家应该充分了解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并协调好人物关系,根据不同情况变换视角叙述,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并进入到作者的世界中去。因此福斯特提出了在小说中要塑造不同的人物类型,即“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概念。

一、扁平人物

在《小说面面观》中,福斯特将扁平人物定义为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被创造出来,可以用一个句子描述殆尽的人物形象,并指出:“假使超过一种因素,我们的弧线即趋向圆形。”由于这种定义,扁平人物也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福斯特举了两个扁平人物的例子,如《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密考伯太太,她的所有性格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永远不会抛弃密考伯先生。”再如《兰默摩尔的新娘》中的凯莱布·巴尔德斯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必须隐瞒我主人家的贫困,哪怕是欺骗也在所不惜。”其实这种类型的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如吝啬的阿尔巴贡,乐善好施、爱憎分明的匹克威克先生等等,他们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概括出来,都属于福斯特所说的扁平人物。

许多学者都认为,扁形人物与圆形人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地位差距,认为圆形人物形象比扁平人物形象要高,因而推崇圆形人物而贬低扁平人物这种观念是具有局限性的,否定了扁平人物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同圆形人物一样,扁平人物在小说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者缺一不可。福斯特说:“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出入其间。”一名杰出的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描绘的一个扁平人物形象,尽管他的个性单一,没有明显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形象特征,但是他所刻画出来的这个人物的灵魂和人性的深处却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这将会对读者的内心造成强烈的冲击。

首先,扁平人物的形象往往很容易辨认和记忆,因为他们的形象特征单一不复杂,这种类型的人物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次,扁平人物常常被作家们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念,或是被用作一种社会先进思想的载体。正因为如此,在小说著作中他们才最能让人记住,所以往往这种人物形象类型才是最能影响读者情绪起伏的。最后,从作家的视角看,扁平人物更容易被作家掌握,其形象特征容易被刻画,而且不会耗费太多的笔墨,这便是在有效的文章描述当中凸显出这种人物类型的最大优势。

福斯特说:“扁平人物在成就上无法与圆形人物相提并论。”尽管扁平人物的特质注定了其不可能成为小说作品艺术的主体,但是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同样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一个优秀的扁平人物形象则会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二、圆形人物

作为与扁平人物对立互补的,就是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所提出的“圆形人物”的概念。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复杂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内涵的人物形象。关于圆形人物的确切含义,福斯特自己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他只是在对《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有关于描述罗伯特夫人的话语进行分析时提到“圆形人物变化多端”。通俗地说,圆形人物就是一个更加接近于真实的角色,他们的性格、思想都会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而随之相应地发生变化。与扁平人物的区别在于,圆形人物的形象无法独立于作品所创造的环境而单独生存,不然他就会丧失其生命的活力和内在的价值。

优秀的圆形人物通常会具备三个特征,分别是圆通性、真实感和新颖感。圆形人物能够在作品中的任何一个叙事阶段自由的出现,并且能够很好地、很自然地将整篇文章串联起来,因而具有圆通性。圆形人物是一个复杂且矛盾的形象,他们并不是这个社会中的某一个人,但他们也可以是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所以他们在作品中的行为在读者眼中是合乎情理的,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思想内涵能够让读者更加信服,因此具有真实感。圆形人物从来都是新颖的,只要一部作品中存在一个塑造成功的圆形人物,那么不管这部作品的情节有多老套,它都能让读者有一种新鲜的感觉,而且也不会让读者觉得无聊,毕竟小说作品中的故事,永远都不可能一模一样。正因为如此,圆形人物在作品的艺术性方面承担了绝大部分,并且在被情节所影响的同时推进了情节的发展。

但是从作者的角度看,圆形人物不易塑造,即使故事情节已经结束,作者也无法完全清楚地掌握自己所创造出的人物全貌。由此,小说中的圆形人物带给读者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圆形人物无法明确地传达作者的写作意图。圆形人物离不开作品本身,它是被作品中的环境所塑造出来的,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作者慢慢淡忘一部作品时,作品中的圆形人物也不再真实,他们存在于读者脑中的印象很多时候会与读者对情节的片段记忆产生错位甚至是矛盾,即使这个人物会被铭记,其形象也是以趋向于扁平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由此失去了本来的活力。

总的来说,福斯特对这两类人物的整体态度是,尽管圆形人物的美学价值高于扁平人物,但是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对于一部复杂的小说而言。福斯特不偏重于任何一种人物类型,他认为两种人物类型可以交替使用,因为圆形人物的有无、数量的多少并不能作为评价一部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还可以用其他类型人物来完成作家的创作行为。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小说面面观》中所提出的人物理论,即“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进行了大体的阐述,使福斯特的小说理论观点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种人物类型的区分使我们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能更有指导性地进行人物塑造;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情节中心主义传统,使小说人物的地位得到重视,并且展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观。福斯特认为,尽管小说在形式上要低于诗歌,但小说具有超越历史与现实的价值,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福斯特将小说置于诗歌与历史之间,充分体现了他对小说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艺术、诗歌以及历史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1] 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冯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 吴琪.叙事学视野下的小说情节[D].成都:四川大学,2003.

[4] 王丽亚.E.M.福斯特小说理论再认识 [J].外国文学,2004,(4).

[5] 刘智慧,王明亮.文学作品中“扁平人物”的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