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江:从“心”出发 做患者健康的守护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李长江:从“心”出发 做患者健康的守护人

赵垚 

邯郸市霓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人体心血管的运转为我们的全身输送养分,它的健康与否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脂肪供能比逐年上升,而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等摄入不足,膳食比例面临失衡的状态,加之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与作息紊乱、工作繁忙等生活因素的累加,中国人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统计显示,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疾病分别占居民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据推算,目前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达到3.3亿。因此系统化推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水平的提升是中国医学界始终坚持寻求突破的议题。这就不得不提到心血管内科的资深专家李长江了,他从业十余年来以精湛的医术与先进的技术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是当之无愧的杏林名医。

李长江与医学结缘还要从他儿时说起。偶然的一个假日,李长江从广播中听到了一位医生用精湛的医术成功拯救危重患者的相关事迹后,第一次体会到了心潮澎湃的感觉。自此,名为梦想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大学时期的李长江就读于临床医学专业,彼时的他开始真正系统地接触现代医学。众所周知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非常漫长,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对于经验、知识积累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极为严格,尤其是与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的心血管内科更是容不下一丝松懈。李长江在十余年的学习生涯里不断打磨自己,将所有知识都化为自己的经验,成为了青岛市中心医院一名优秀的心血管内科医生。

古有病入膏肓之说,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横膈膜之间叫“肓”,在古人眼中,膏与肓是药力无法达到的位置,后用来形容病情十分严重。现如今人们把这个复杂凶险的疾病分支成了一门新的科学,即心血管内科;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不再那么让人谈之色变。在心血管内科从业期间,李长江坚持以进取的心态努力汲取行业内最新诊疗技术成果并应用于临床医疗实际工作,致力于提高诊疗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多年来,面对患者,李长江风趣亲和,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打消患者的顾虑;面对工作,李长江极尽严谨,不容许出现一丝差错。前几年,李长江凭借自己积累下的临床经验,自主研发了多项专利与技术成果,在心脏介入治疗术中提升患者舒适度、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风险等方面收效显著,并通过对诊疗及用药时机的转变避免了PCI治疗所致微血栓堵塞微小血管的可能性。李长江的相关专利以及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医院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主流方式,大大提高了中国心血管内科的医疗质量。

通过深厚的临床经验以及自主研发的相关成果的成功推行,李长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精湛的医术必须和先进的技术共同配合,才能实现行业的不断进步。近年,以云计算、大数据为首的数字化技术在中国的医疗领域得到了深度应用,“智慧医疗”理念应运而生,李长江的技术研发之路也由此开启了“2.0时代”。

李长江梳理了当下心血管内科诊疗过程中可优化的部分,并将其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自主研发了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心血管疾病诊断系统V1.0”、“一种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血管事件预测系统V1.0”、“基于物联网的心血管患者康复交互系统V1.0”等多项先进技术成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在精准诊断、风险预测、特别是预后康复方面提供了巨大助力。

以“一种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血管事件预测系统V1.0”为例,该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防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近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愈发年轻化,因此进行切实有效的举措来进行预防,对守护健康与生命安全非常重要。同时,对于已经发病且经过治疗的患者也切不可大意,据相关统计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出院1年后死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复发。因此,需要对心肌梗死发病可能性较高的患者进行更密切的随访和强化治疗以及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的预防。该技术结合了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分析法,可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心脏磁共振序列图像数据,计算后得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定性模型和融合模型,并保存为可调用的自动判别人工智能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需在计算机界面中直接输入待预测的磁共振序列图像数据,便可快速得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复发结果,为医患双方采取更加精准的不良心血管事件预防手段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数据支撑。此技术打破了心血管内科在预防与预后环节的瓶颈,因此在发布后便迅速在业界得到推广应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应用和反馈后,事实证明该技术能够切实有效的预防高风险人群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几率,大大保障了患者健康,提升了医院的诊疗质量。

此外,李长江最近发布的“基于物联网的心血管患者康复交互系统V1.0”技术,让术后患者在康复方案的制定与修改上更加具有时效性,医患双方以远程协同的方式便可实现从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数据同步,节约了大量的评估成本,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实现医疗质量的全面升级。

2021年,凭借在心血管内科领域内做出的一系列贡献,李长江在第四届中国健康产业大会上荣获了“2021健康中国大健康产业先锋人物奖”这一国家级奖项,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在颁奖典礼上,李长江表示,随着“智慧医疗”进程的进一步推行,未来在心血管内科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智能化诊疗技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但预防始终大于治疗,看着近年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愈发增多,病情也愈发复杂,这让他感到很忧心,这也成为了他进行心血管疾病康复及预防相关技术研发的出发点。同时李长江呼吁,业内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更加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提出更多切实有效的生活建议,以此唤起大众对疾病预防的重视,从根源守护患者健康,这是医生应该尽到的责任。

这句呼吁并非虚言,在日常的工作中,李长江也非常重视医学科普的重要性,“用老百姓听得懂的知识去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作机制,细致的建议大众及时改变不良习惯,以预防疾病来提高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这和治病同等重要。”

医者仁心,誉满杏林。相信李长江今后会以更加精进的医术研发出更加先进的医疗技术,推动心血管内科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