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及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及应用探讨

姓名: 黄龙

单位:叙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地址:云南省昭通市 657000

寄送地址: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政务服务中心

收件人:黄龙

手机:18215561970

摘要: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环境的复杂性是导致施工困难、造价增加和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对隧道所处地质环境进行提前分析研判,是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对超前地质预报做出简单的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用情况

超前地质预报需要密切结合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地质调查和分析,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数值模拟等,以全面、准确地评估隧道穿越地质环境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参建单位提前做好施工防范,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一、超前地质预报内容

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质分析、地质预报和施工建议等。

一是地质调查。根据工程要求对隧道所在区域的地质特点进行调查,获取相关地质数据和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下水等多方面的不同情况。

二是地质分析。根据收集的地质数据和信息进行地质分析和评价,包括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地层的岩性特点、地下水的渗透性等,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和施工难点,并确定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发生概率。

三是地质预报。根据地质分析结果进行地质预报,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加强支护、卸荷、采取加固措施等。

四是施工建议。根据地质预报结果提出施工建议,包括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措施、隧道施工方案的调整和改进、地质勘探和测试的加强等,同时需要制定应对突发地质事件的应急预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预测方法

(一)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通过实时监测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环境的变化,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提高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常见的监测包括地震监测、变形监测、应力监测等。地震监测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及时预警地震可能对隧道工程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变形监测可以监测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和地下变形情况,及时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应力监测可以监测岩体的应力状态,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岩体破坏,采取相应的支护和加固措施。监控量测的过程包括确定监测点位、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安装调试传感器等。监控量测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数据分析,以确保监控量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定期对传感器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工作和数据准确性。通过监控量测对隧道工程所处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可以提高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地质灾害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二)地震波法

地震波法也是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预测方法,它是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和形态,来获取地下结构和地质环境的信息,从而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布置击震点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一是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布置击震点的地点需要考虑隧道所处地质环境的特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层走向、地下水情况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地震仪的布置密度和覆盖范围。

二是部署地震仪。地震仪是用于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仪器,其种类包括地表地震仪、孔内地震仪等。根据布置的位置和范围,地震仪需要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和密度。

三是做好观测工作。在地震仪部署完毕后需要进行观测,观测的内容包括记录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速度、频率和振幅等信息。观测时间需要根据隧道的施工周期和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进行合理规划。

四是数据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地下结构和地质环境的信息,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频谱分析、波形分析、滤波处理等。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超前地质预报的重要环节。通过采集并处理大量的地质数据,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隧道所处地质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预警和防范措施。数据的采集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现场勘探、地质探测、遥感技术等。其中,现场勘探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采集方式。现场勘探包括地质地形勘测、地质构造勘测、地质样品采集等。地质探测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质雷达法、地震波法、瞬变电磁法等。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飞机对隧道所处区域进行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获取,提供高精度的地质信息。对于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和预测结果。采取合理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更好地了解隧道所处地质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预测施工风险,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四)整理报告

    整理报告是超前地质预报的最后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整理报告的目的是将超前地质预报的各项结果整合起来,形成一份详细的报告,为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一是地质背景。介绍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和地质背景等信息,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依据。

二是地质调查。详细介绍进行的地质调查的范围、方法和结果,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特征、断层走向、地下水情况等。

三是地质分析。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进行地质分析和评价,包括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地层的岩性特点、地下水的渗透性等。

四是预测结果。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结果,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包括地震、岩爆、地裂等。

五是施工建议。针对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包括施工方法、支护措施、监测方案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风险高。尤其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如果没有做好地质预报工作,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便需要对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利用,对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喻海军.两种不同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22(01):6-10.

[2]陈敦理.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现状及思考[J].运输经理世界,2021(28):128-130.

[3]唐志杰.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岩溶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0(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