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路隧道车站渡线燕尾段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浅析铁路隧道车站渡线燕尾段施工技术

刘志超

中交一公局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170

摘要以新建川藏铁路德拖隧道车站渡线段施工为例,重点介绍了车站渡线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断面转换施工技术。合理安排渡线段施工顺序,整合现场资源以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确保施工安全。

关键词铁路隧道,燕尾段,断面转换,车站渡线,大跨度。

1.引言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铁路隧道施工中多有车站伸入隧道端口的情况,分修段车站到发线路常常设计渡线。德拖隧道进口工区左右洞连接渡线,与左右洞距离近,爆破控制要求高,过渡段开挖难度大。因此合理的安排渡线段施工,将是德拖隧道施工的重点、难点。

2.工程概况

2.1 隧道概况

德拖隧道位于川藏铁路巴塘至金沙江段,德拖隧道处于白玉车站和罗麦车站区间,隧道左洞进口里程D3K678+048,隧道右洞进口里程为DY1K678+095,出口里程D3K681+610。左线分修里程为D3K678+048~D3K680+022,左线分修长1974m;右线分修里程DY1K678+095~DY1K680+040.514,右线分修长1945.514m;合修里程为D3K680+022~D3K681+610,合修长度为1588m。分修段左线线路中线距离右线线路中线距离为30m~43.358m~11.73m。隧道纵坡为单面下坡。隧道进口海拔约3499m,出口海拔约3432m,隧道最大埋深440m。白玉车站伸入隧道进口端,在德拖隧道分修段存在渡线设计。

2.2 渡线段设计概况

德拖隧道车站渡线施工段落对应分修隧道右线DY1K678+347~DY1K678+445,分修隧道左线D3K678+341~D3K678+439。该段落主要存在四个断面:A断面(Ⅴ型单侧加宽b2=3.55m)、B断面(Ⅳ型大跨b2=9.45m)、C断面(Ⅴ型大跨b2=9.45m)、D断面(Ⅴ型单线小净距Ⅰ型复合)。

图2.2-1 渡线段断面分布图

表2.2-1 隧道支护设计参数表

衬砌类型

超前支护

钢筋网

系统锚杆

拱架类型

喷射混凝土

预留变形

二次衬砌

施工方法

A断面(Ⅴ型单侧加宽b2=3.55m)

D89中管棚,L=9m,环向间距40cm

φ8钢筋网20cm×20cm

锚杆,L=3.0m,环向120cm,纵向120cm

I20b拱架,间距80cm

27cmC25混凝土

12-17cm

45cm厚C35钢筋砼

微台阶法

B断面(Ⅳ型大跨b2=9.45m)

D76中管棚,L=9m,环向间距50cm

φ10钢筋网20cm×20cm

φ32预应力锚杆,L=8.0m,φ25中空注浆锚杆,环向240cm,纵向80cm

I20b拱架,间距80cm

27cmC30混凝土

-

75cm厚C35钢筋砼

双侧壁导坑法

C断面(Ⅴ型大跨b2=9.45m)

D76中管棚,L=9m,环向间距40cm

φ10钢筋网20cm×20cm

φ32预应力锚杆,L=8.0m,φ25中空注浆锚杆,环向240cm,纵向80cm

I28a拱架,间距60cm

35cmC30高性能喷射混凝土

40-50cm

95cm厚C35钢筋砼

双侧壁导坑法

D断面(Ⅴ型单线小净距Ⅰ型复合)

D76中管棚,L=9m,环向间距40cm

φ8钢筋网20cm×20cm

锚杆,L=3.0m,环向120cm,纵向120cm

I20b钢架,间距80cm

27cmC30高性能混凝土

8-10cm

45cm厚C35钢筋砼

微台阶法

3.渡线段施工组织设计

3.1 渡线段施工顺序

渡线段施工顺序按照从进口向出口开挖,拟定七个开挖阶段,见下图:

图3.1-1 总体施工顺序图

1.第一步:施工①区域,右洞从进口雅安方向DY1K678+347往昌都出口方向DY1K678+367开挖C断面(Ⅴ型大跨b2=9.45m),长度20m。

2.第二步:施工②区域,右线从DY1K678+367开始向昌都出口方向开挖D断面(Ⅴ型单线小净距Ⅰ型复合),并向夹层围岩进行加固工作;同时施工③区域,左线从进口雅安方向往昌都出口方向D3K678+392开挖A断面(Ⅴ型单侧加宽b2=3.55m),并向夹层围岩进行注浆工作。

当先行隧道开挖和初期支护完成后,在靠近夹层围岩侧沿隧道径向施工φ42mm注浆导管,导管长度视线间土体宽度不同进行取值,间距1m×1m,梅花型布置。采用渗透注浆,浆液为水泥浆,注浆终压为1.5MPa。

3.第三步:施工④区域,从进口雅安方向往昌都出口方向施工左线A断面(Ⅴ型单侧加宽b2=3.55m)渐变扩到至B断面(Ⅳ型大跨b2=9.45m),长度为8m,共10榀拱架,拱架为I20b拱架,间距80cm。

4.第四步:当左线B断面(Ⅳ型大跨b2=9.45m)扩挖完成后,对掌子面进行封闭作业,并施工⑤区域,即对B断面(Ⅳ型大跨b2=9.45m)剩余的三角区域进行开挖。

5.第五步:施工⑥区域,即从进口雅安方向往昌都出口方向施工左线B断面(Ⅳ型大跨b

2=9.45m);同时施工⑦区域,即施做渡线联络通道;施做完成后对挡土墙进行施工。

3.2 A型到B型断面施工

考虑由左线A断面(Ⅴ型单侧加宽b2=3.55m)进入B断面(Ⅳ型大跨b2=9.45m),跨度、高度变化量大,进入B断面段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为确保安全采用加长渐变进行施工过渡。

第一步开挖轮廓线为B断面左侧与仰拱拱架部分,右侧拱架扩挖1.16m,之后每一步右侧扩挖1.16m,总共开挖10个循环,直到B断面完全成型,停止施工,返掏剩余部分。

图3.2-1 断面转换平面示意图

图3.2-2 断面转换横断面示意图

在渐变段范围内,施工工艺如下:

1.在断面拱部150°范围内打设D76中管棚,L=9m,环向间距50cm,注浆采用1:1水泥浆。

2.钢架左侧拱架按正常初期支护进行施工,右侧部位架设临时支撑,临时支撑采用I20工字钢,纵向间距0.8m,临时支撑连接处采用可拆卸连接钢板,方便后续拆卸。

3.每个钢架拱脚处开挖过程中临时支撑角点设置两根φ22锁脚锚杆,L=4.5m。

4.打设锚杆8m长32预应力锚杆和4.5m长φ25低预应力树脂卷中空注浆锚杆,环纵向间距环向2.4×0.8m,梅花型布置。

5.渐变段内初支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70mm。

4.施工安全措施

1.严格按“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二十一字方针进行施工全过程控制。

2.加强巡视,对断面转换段掌子面安排专人巡视,发现地质情况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3.按监测设计布置变形量测点,施工前应核实监控量测,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超前预测。

4.施工期间应加强监控量测,加强监测频率,当总变形值超过10cm或变形大于2cm/天时,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必要时二次注浆加固地层,当沉降及净空收敛稳定后方可进行开挖作业。

5.开挖初期支护后,量测拱顶下沉及边墙收敛、地面下沉与隆起、格栅钢架内力,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始终置于可控状态。

6.开挖作业前,应对掌子面及拱部进行注浆加固处理。作好开挖土层地质记录,发现与设计不相符时应加强观察,并加强监测开挖面初支应力变化。

7.按设计要求施工,缩短初支闭合成环时间,并对出现的渗漏水及时堵漏或引排,现场备足应急物资。

8.实行信息化管理,做好超前预报工作,科学地指导施工。

5.结语

渡线段施工要结合隧道整体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的展开。进口车站段左右洞均为大跨结构,为保证施工安全,右洞先行,左洞与右洞掌子面间距不小于40m。小净距段后行洞掌子面距离先行洞掌子面不宜小于20m,且超前先行洞二村不宜小于30m。德拖隧道小净距段及大跨段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其中小净距段两洞净空监测断面应在同一断面,纵向问距5m,监控量测分析考虑施工顺序。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加强以下几点:

(1)根据围岩情况合理确定左右线的施工顺序和滞后距离,滞后太长影响后行隧道施工进度,滞后太短又存在安全隐患。

(2)为减少爆破对中岩墙的扰动,必须严格按钻爆方案钻眼、严格控制开挖进尺,达到保护围岩的目的。

(3)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结果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确保安全。严格按超前及初期支护设计进行施工。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及早施工二次衬砌,保证结构最终安全。

参考文献

[1]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B10204-2002);

[2]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4] 肖艳霞。范家坪铁路隧道洞内燕尾段反向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10.30(2):195-198。

[5] 解秀涛。复杂条件下大跨度燕尾段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3(增1):67-71。

[6] 刘雄刚。温福铁路燕前二号隧道燕尾段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7(0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