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创蘑菇课程,引领菌类探究 ——基于生态教育下的“蘑菇种植”之探索月活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慧创蘑菇课程,引领菌类探究 ——基于生态教育下的“蘑菇种植”之探索月活动研究

徐玲

新城阳光幼儿园  

摘要:《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在生活中引领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的博奥,在探索中激发幼儿学会热爱生活。在生活中“观自然、探未知”是我们对课程设计的使命。我们在课程实施中,解读课程精神,挖掘课程中渗透的五大领域要素,在落实幼儿的核心经验中,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将课程故事做出新的温度和厚度。在创设《蘑菇的世界》的班本种植中,让幼儿对蘑菇的外形、内在价值有充分了解后,教师再引导幼儿来自己种植,正彰显了生态课程中的种植教育关注生活“微观美”,及时注重在幼儿和大自然的亲近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万物的灵动。从教师引导种植到幼儿自主种植中体验到生命的洒脱。

关键词:生态课程;菌类种植;课程实践

幼儿生态教育体系是我们教育机构的教育核心:由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教育生态三部组成。自然生态为基础,即人本身具有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成长规律,尊重幼儿的自然天性和成长规律应是幼儿教育追求的本质。

一、生态教育引领班本课程下菌类教育的规划设计

生态教育和劳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多样的种植教育方法下,更好激发幼儿学会自己主动实践,学会感受到劳动中的快乐和创作。

(一)培养劳动参与意识,开启调查之旅

在生态种植的时候,通过多样的种植准备,如让幼儿来准备小种子,小的器皿和小的铁锹等多样的器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来感悟到一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建构幼儿的核心素养中的参与意识具有很好的介入。通过引导幼儿进行调查, 积累关于蘑菇的各种知识。孩子学习成果如图1所示

图1 幼儿学习蘑菇成果展示

在寻找蘑菇过程中,可以通过网上查找,还可以在书上查找蘑菇的种类,问过爸爸妈妈,平时吃的蘑菇都是在菜市场买的。还了解了蘑菇有很多种类。发现蘑菇的样子都不一样,蘑菇对人们的身体有益。幼儿们通过找一找,查一查,问一问的探究通道中,可以看出家长对项目活动开展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有养菇经验的妈妈就是课程中的专家资源,找出了幼儿园菇的真实名字—蘑菇。家长也是我们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二)培养劳动参与毅力,探秘菌类特点

在班本课程《木头上的蘑菇和木耳》中要知道蘑菇、木耳是由细菌在获得水和阳光的条件下在腐烂的、湿润的、软的木头生长起来的。通过对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班本课程的应用资料的挖掘、目标制定、内容实施、调整完善等方面的研究,构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探索自然科学特色课程,形成有效的幼儿园教学策略,逐步积淀本园的幼儿园特色教育。如在班本课程《木头上的蘑菇和木耳》中要知道造成蘑菇、木耳变干变小的原因是周围环境很热、很干,而有的蘑菇、木耳越长越大是因为它们生长的位置不晒又湿润,所以蘑菇、木耳的生长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有关。以《木头上的蘑菇和木耳》为例,设计多重领域的知识点。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2 学习《木头上的蘑菇和木耳》流程图

(三)绘本激发劳动审美,唤醒种植准备

在生态种植中,还可以进行一些特色种植,在特色种植中,不断将自己的种植过程实现一种个性化的体验。如在幼儿的生态种植体验中,幼儿可以自己来思考和感悟,体验到一种浓郁的生活情趣。在蘑菇屋的整体环创设计中,教师设计了童本墙,还在阅读区域投放了绘本,从而引导幼儿打开自己的视野,学会自己来阅读各种菌类绘本,对菌类绘本的种植产生浓郁的兴趣,对菌类植物不同的种植方法有自己的体验。

表1 绘本内容梗概

绘本名称

内容

《蘑菇屋》

了解不同蘑菇的特点

《好看的蘑菇》

蘑菇的外貌,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区别

《森林里的蘑菇娃》

引导幼儿学会认识蘑菇,学会保护自己

《哭笑蘑菇》

对蘑菇的不同特点进行了解

《蘑菇伞》

了解蘑菇的特点和种植

   通过对阅读区域的蘑菇绘本阅读,幼儿懂得了不同的蘑菇有不同的样貌,自己也在阅读中了解了蘑菇的种植知识,对菌类植物的种植有了自己的了解。同时在蘑菇的种植中,幼儿也懂得了自己需要培养种植的培养基,学会给予蘑菇一定的湿度和温度,让蘑菇尽快成长。在养蘑菇的过程中需要先在网上买菌包,不能用种子种。菌包要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中,才可以长得更茂盛。而且要精心照顾它,多喷水。蘑菇不喜欢晒太阳,冬天要放在有暖气的地方。

(四)收获劳动竞争意识,激活种植热情

在多样的生态种植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的比赛种植,在比赛和竞争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自己来感悟和思考,在比赛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自己来感悟到一种竞争的快乐,帮助幼儿理解竞争带来的生命感悟。如在进行“小蘑菇的种植”活动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竞争中,可以更好帮助幼儿来进行感悟和思考,从而懂得自己和同伴结合成团队,从而更好促进竞争互动的开展。

为了引导幼儿来认识蘑菇的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来闻一闻不同的菇类。再对蘑菇的“闻香识价值”中,引导来了解蘑菇的价值,如香菇有点像喇叭菇,也有点像平菇。还有的幼儿会说:蘑菇有点像裙子一样,顶上有不一样的花纹,一个矮,一个高。这样的蘑菇是不是非常独特。还有的会说:有些蘑菇有点臭,有些蘑菇有点香。这是为什么呢。在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蘑菇干的存在,也就是蘑菇在保存的时候,为了最大发挥其价值,进行了干化处理。同时又可以保存蘑菇的营养。所以在总结蘑菇的价值时候,教师从蘑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进行双向总结。

亲自照顾菌类种植,探索菌类价值

此次菌类种植活动,孩子们不仅能细心呵护菌类种植使其茁壮成长,也能从中读懂一些要主动关爱他人的心语,更重要的是能了解菌类种植菌类种植的辛苦和不易,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菌类种植活动中孩子们时常会有不同意见,当他们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有的幼儿就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这时就要作为一个倾听者,仔细听他们所讨论的内容,适时地给予肯定或者纠正,并鼓励他们要积极地和同伴分享菌类种植的经验。在带领幼儿了解蘑菇后,教师更是带领幼儿来品尝蘑菇的美食,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了许多知识:漂亮的蘑菇一般是有毒的,食用前要慎重;蘑菇生长需要培养基,而不是土壤,一般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重要,菌丝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蘑菇。我们吃的蘑菇一般都是无毒的。所以可以做成不同的美食,如蘑菇鸡蛋,蘑菇香干,蘑菇炒鱼片,香菇肉丝,金针菇炖蛋等。在幼儿品尝各种以菇类为原材料制作的美食后,纷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

二、生态教育引领班本课程下菌类教育的课程效果

我们开创的班本课程《蘑菇的世界》生成拓展性课程虽然选材是现实中的蘑菇,但是伴随其中的是审美教育的源泉,我们渴求在课程中挖掘“自然探究感知的对象——蘑菇”,最终激发幼儿获得多元的自然探究体验,对大自然更加心驰神往。

(一)根植生活,课程孕生主题“链式”

陶行知先生推崇的生活化美术教学注重在生活中挖掘课程教学的“母题”。在幼儿教育中,“亲生活、亲自然、亲社会”也是应该有所渗透的。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始终让“课程中落实幼儿的生活细节”。蘑菇是生活中劳动创造的成果,蘑菇中还拥有生活的智慧,如“蘑菇是怎样长大的,蘑菇中的颜色,蘑菇中的营养,和蘑菇有关的故事”等,都可以成为课程活动中的主题所在。在自然课程的过程中,开展一定的任务探索,可以实现一种探索过程中的短时间内的促动感。让幼儿懂得要不断坚持,持之以恒的道理。如在阅读绘本故事《蘑菇幼儿园》讲述了小蘑菇点点因为长得漂亮得到了很多关注,而又因为有毒被大家疏远,但是点点依然有一颗强大而勇敢的心,直到狐狸出现,大家害怕极了,关键时刻,点点挺身而出,拯救了蘑菇幼儿园。最后一句“还好我是毒蘑菇”感动了很多小朋友。于是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蘑菇幼儿园”。

(二)全景思维,课程拓展挖掘“趣味”

幼儿课程设计品类众多,无论是语言课程还是音乐课程或者是美术课程等,都需要投入不同的幼儿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园所大到整个课程建设,小到微观的局部美术资源,都需要融合各种课程资源。“园本种植”中的蘑菇,将蘑菇的“吃、赏、画、做”激发出多重的意趣。在自然课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分成一定的小组,来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如在探索“菌类”的任务型探索中,来帮助幼儿感悟到一种探索中的趣味和乐趣,在探索中感悟到一种对作物的发现和理解。如在种植蘑菇这个环节过程中孩子们是最兴奋的,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浓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且菌种的变化很大,幼儿会自发地去探究、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幼儿根据这几天的观察和收获情况,小朋友们很好奇,纷纷提出了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菇没有长出来?于是我和他们一起翻阅资料、积极探讨,终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原来,红平菇和茶树菇的生长气温还没有达到,等温度在升高有点他们就可以出菇了。

(三)各择亮点,课程同力共筑“工程”

在班本课程进行中,我们实现了深度学习的水到渠成。同时契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在课程设计中,注意打造自然探究的亮点,让教师选择课程中不同领域为侧重点,注重课程设计的“既全面开花,又注重亮点设计”。在多元的设计中,让幼儿懂得课程带给自己无穷的探究过程。教师更是注重课程推进中的家园合作,让幼儿懂得“蘑菇课程”是一个博大的工程,教师要带领幼儿遨游其中,感悟到蘑菇的博大奥秘,激发自己探究物种的奥秘,丰富自己的科学素养,积累博大的知识。如在蘑菇成熟中,小朋友发现有的是平菇,有的是杏鲍菇,有的是猴头菇,有很多种类。在采摘蘑菇的过程中要小心一些,不能将它从中间弄断。这次找菇—养菇—尝菇的过程,老师渐渐发现孩子们,会观察,乐探索,爱分享,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奥秘,需要带上爱发现的眼睛,“刨根问底” 的探索精神,一起去探索分享这样乐此不疲的成果。

结束语:

本次活动起源于生活,以蘑菇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蘑菇的了解,从而愿意尝一尝蘑菇,接着到爱吃蘑菇,懂得不挑食,延伸到蘑菇的种植,课程的实施让更多幼儿爱吃蘑菇。蘑菇让幼儿的生活更加美好。蘑菇的聚首,更能让幼儿的课程锦上添花,蘑菇让幼儿的童年成长为小小达人。

参考文献

[1]王倩倩,王伟婉.谋定而后动——班本课程实施背景下幼儿表征的新思考[J].新智慧,2021(29):43-45.

[2]王带娣,陆轶.班本课程,让幼儿教育更接地气[J].教育界,2021(29):91-92.

[3]杨春梅.生活教育理念烛照下的幼儿班本课程建构策略——以《呀!土豆发芽了!》课程为例[J].小学生(中旬刊),2021(07):63.

[4]陈文洁.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以“叶子”为主题的班本课程实践研究[J].读写算,2021(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