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视域下的板鹞文化课程群开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馆校合作视域下的板鹞文化课程群开发研究

徐子徐 ,黄梓豪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

时代更替,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板鹞风筝在中小学的宣传却未受到各方重视。本文意在通过利用现有文博资源,将板鹞文化与南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结合并分层设计,以期让儿童对本土文化更加自信,同时也进一步传承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儿童教育;板鹞风筝

引言:

板鹞,为中国四大风筝之一的南通板鹞,是南派风筝的代表。相传在古代,南通先民们在捕鱼时,偶然发现撑船的竹篙会在风中发出响声。不同大小的风发出的声响不同,渔民们据此将竹篙打磨后命名为“哨口”并将其放飞。把放飞的绳子称为“鹞尾”通过鹞尾的湿度和哨口的响声判断是否可以捕鱼。后来先民们在鹞上绘制图案,祈祷平安顺遂,至清、明时期板鹞已经成为了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象征。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认为,板鹞作为南通本土的非遗文化,具备良好的条件,可以与中小学课堂结合,从而向小学生宣传板鹞文化。

一、馆校家对于南通板鹞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群体、家长群体对板鹞文化的认知现状

面向南通市七区县各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发放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虽然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于板鹞文化都不够了解,但都表示出愿意学习。部分小学儿童对制作、放飞风筝表现出了强烈兴趣。有家长表明板鹞文化进校园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并且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

(二)小学相关课程的研发、开设现状

面向南通市七区县各中小学发放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的中小学并未开设板鹞相关的课程。但是调研中,刘桥镇小学和星湖小学将板鹞文化完整的搬进了校园。刘桥镇小学在延时服务中教学生如何扎板鹞、绘板鹞、放板鹞。星湖小学不但开设了板鹞相关的社团课程,并且开设了非遗的特别展,用于陈列展示包括板鹞在内的各种南通非遗展品。然而,这样的积极案例在我们总体的调研样本中只占极少数,大部分的小学对于本土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笔者认为,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可能是校方领导层意识不够或碍于各方阻力难以投入人力物力在学校开展相关活动。

(三)博物馆方面对于板鹞文化进校园的意愿

本部分走访了南通飞响板鹞博物馆,并访谈了该手艺的非遗传承人胡智先生。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板鹞风筝的制作工艺比其他风筝的制作更加困难。将其与曹氏风筝对比,曹氏风筝制作分为“扎、糊、绘、放”,而南通板鹞风筝制作分为“扎、绘、糊、雕、搓、放”,并且要精准把握每一个哨口不同的音阶。目前仅胡先生一人可以完整制作出来。所以现在的中小学板鹞非遗文化课程在授课中进行了简化,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但学校相关部门意识不足,非遗传承人较难推动板鹞风筝课程的开展。

通过三方调研,我们发现儿童家长、学校、博物馆的需求都未能很好的被满足,非遗文化进课程也未受到大部分学校的重视。而板鹞非遗文化进校园对拓宽孩子知识面及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更应该将其融入课程开发中。

二、板鹞文化与小学课程整合措施

2018年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办,提出重视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发挥,着力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传承创新。

南通因涨沙冲积成洲,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当地的先民们勤劳能干、聪明智慧为后代留下全国独一无二的板鹞风筝。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花纹、蕴含的知识都应是我们积极学习领悟的民族文化。

以八仙过海七星下凡七星板鹞为例(如图1-1),板鹞风筝的制作可以结合中小学各学科教学。

118c224f35ff971ae089eb89faca1be35684081bc33f7ad9ee3322a3afe5e8

图1-1 《七星板鹞风筝图片》

笔者从师范生的角度,设计了四课课群,综合中小学语文、中学历史、小学科学(中学物理与地理)、中小学音乐、中小学美术、中小学体育、中学英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分阶段、分层次教学设计,以期引发更多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功能。

(一)第一课——中小学语文和中学历史学科融合板鹞文化示例(如表1-1)

对于小学语文,笔者希望结合中小学必背诗词作为系列课程的导入。本文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村居》一课举例,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首先带领大家复习此诗的文言知识点,进而提出课程问题,引发大家讨论,为后续课群做铺垫,而后深入浅出地把话题引至对于板鹞风筝的介绍。接着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板鹞放飞的视频和板鹞鹞面的图片。从而介绍鹞面图案背后蕴含的神话故事。接下来,小学阶段可以以神话故事作为课堂结尾,而中学阶段则可以继续深入历史知识的讲解。

对于中学历史,笔者希望可以借助引导学生区别神话故事和真实史实的因由,进行唯物史观和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如果可以获得馆方的大力支持,如提供板鹞文物本体或复制品,则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文物欣赏,与此同时,讲解文物的文化价值。从而实现思政素质教育目标。

36b6dea5d76d90a6ddc79bd5f86fe9b

表1-1

(二)第二课——中小学音乐和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和地理)融合板鹞文化示例(如表1-2)

在第二课时中,笔者计划继续用科学知识进行深入。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将会首先和第一课复习的古诗词《村居》进行联系,由“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二月”为引,向小学生科普农历、阴历、阳历的差异(农历是中国现行的传统历法,属于阴阳结合历法,即阴历和公历的结合历法。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个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的一年长度,并添加24个节气,设置闰月,使平均日历年适应回归年。阴历将阴历和公历结合起来形成阴阳历。由于“夏正”的使用,它在古代被称为夏历;阴历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与干支历中二十四节气结合形成了农历(汉历),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阳历,又称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通过提问环节的两个问题加强课堂互动性,也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而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则可以以二十四节气为引,融合地理相关知识,讲解大气运动、地理条件对于制定历法的影响,进而赞扬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融合阴历、阳历的优势创造农历来指导农耕的伟大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接着,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使用哨口和三种乐器的音频辨析为导入,初步建立起小学生对于板鹞放飞时的独特音色的认知。在提问环节的两个问题后,总结乐器的发声原理,以此达到科普目的。而对于中学阶段学生,则可以结合初中物理中声音章节的知识进行融合教学。以不同大小哨口图片为引,讲解声音的三要素,再可以通过提问环节巩固认知,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哨口有大有小的实际原因。

最后,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可以以音乐相关学习实践作结。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课堂活动更为敏感,据此,笔者设计了“听听看”环节,进而科普交响乐和合唱的相关知识。而中学阶段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据此,笔者认为可以增加更多的理论讲解和交响乐欣赏环节,对于部分特长班级,甚至可以组织小型合奏或小型合唱表演。

表1-2

(三)第三课——中小学美术融合板鹞文化示例(如表1-3)

经过了前两节课的理论知识学习,在第三课,将会正式进入实践阶段。根据板鹞相关的非遗传承人胡智先生已有的课程经验,笔者设计了鹞面绘制和板鹞制作两个环节。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是美术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笔者相信,通过这堂课,各阶段儿童都可以获得很多收获。

对于小学阶段儿童理论教学目标主要以欣赏板鹞鹞面图案为主,而对于中学阶段,抽象概括的平面符号会更为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实践层面的鹞面绘制和板鹞制作,在笔者的教学设计中,并未进行严格的区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完成要求可以有所出入。

在开始板鹞制作之前,进行安全教育和合作精神培养是必要的,这不但可以有效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也能够达成思政素质发展目标。

由于板鹞制作较为复杂,对班级内同学进行分组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量提高作品完成度,也能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此外,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职能,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操作,另一方面也要预防危险的发生。

表1-3

(四)第四课——中小学体育与中学英语融合板鹞文化示例(如表1-4)

经过了前三节课的学习与实践,相信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的学生,对于板鹞都有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知。这时,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开展放飞实践活动了。

在第四节课,笔者以体育教学为载体,以教导学生放飞板鹞风筝为目标,以学生快乐实践为宗旨,以保证学生安全为前提,设计了如下课程:

首先,是必备的安全知识讲解,包括放风筝对于环境的要求、风筝线的安全隐患、运动前热身的必要性等相关内容普及。

接着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选择地势平坦、无空中电线等障碍的场地如操场进行放飞实践。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统筹规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掌握放飞风筝的要领。最后,再适时指挥学生收回风筝,说明如何保存风筝。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上述内容已然达成教学目标。而对于中学阶段学生,则可以继续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在教授了相关词汇与句式用法之后,可以鼓励学生用英文写作。笔者认为,如果结合信件写作的相关知识,则不但可以有效训练学生语言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1dd561825bbd72d57ddd4c29eb8f1b9

结语:

关注儿童教育就是关注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但如何普及相关知识,笔者认为应从儿童教育抓起,充分利用身边文博资源,建立馆校合作,开发非遗课程群。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638号建议的答复-教建议[2018]第30号.

[2]360百科中关于农历、阴历、阳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