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企业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研究

曹永博

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预算绩效评价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检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国有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作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影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因素和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评价;对策

1.国有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

1.1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控制手段

预算管理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在建立经营管理前期,充分考虑经营过程中将各方面资源有效分配,再通过经营后期的绩效评价手段对经营运转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总结,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源得到有效使用。借助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完善国有企业内部资金运营能力和对风险控制水平,进而增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提升,促进国有资源得到妥善运营使用。

1.2使市场资本结构得到优化

在国有企业内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仅能够对国有资产的资金使用率得到提升,还能进一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优化我国市场经济结构。借助国有企业在市场领域内进行有效的经济带动作用,以国有资本的有力属性为私营企业对市场领域及其相关产业提供经营导向,进而通过带动资本投资方向促进产业市场的有效升级。此外,国有企业由于特殊国有属性,能够为有利于民生及公益事业的劣势产业进行投资,从而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不足缺陷起到弥补优化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影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因素

2.1国有企业资产的特殊属性影响预算计划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本的重要载体,既具有经营逐利提高国有资本增值的使命,也担负着实现公共事业目标的社会责任。相较之其他性质的企业单独的逐利经营目的,面对前期投入高、资本回收缓慢、经济收益率低的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而言,国有企业需要以社会发展整体目标大局为重,首先要以国家发展布局为战略指引,其次才能考虑国有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收益目的,真正实现国有资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理念。因此,必然导致国有企业预算计划的定位方向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相违背,无法实现预算管理的有效实现,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特殊企业属性,在实现全面落实预算计划时,难以以常规经营管理理论中企业经营追求资金收益最大化为主要衡量标准,影响了国有企业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目标建立。

2.2国有企业的特殊性限制绩效目标有效实现

资本经营的绩效目标是反映预算计划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现效果,而国有企业由于所持有的资本属性特殊性,其绩效目标具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主要应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及实现公共利用为中心,其次要考虑国有企业长期发展方向,实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以此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具有国家经济规划战略性的行业、社会发展前瞻性的科技研发以及民生改造的公益性事业等,国有企业在经营投资中必然要做出资金投入的倾向性,为此,在实现绩效目标的过程中,会对于资金投资预算管理目标出现相应背离,而实际的绩效结果对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项目投资难以科学准确的界定真正的经营目标价值,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战略性的意义与不能用企业短期经济收益成果进行充分考量。因而,国有企业的特殊资本属性与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目标在实施实践中存在必要差异。

2.3缺乏预算管理绩效目标运行监控的执行力度

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建立,需要预算计划确立完成后,经过经营管理运行实现经营目标,对于经营结果的进行监督管理控制性的绩效评价,检测绩效目标的实现成果,并通过对执行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员的过失进行追责,以此实现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意义。但是在国有企业中,进行该流程的具体操作时,由于企业经营体制及监管责任部门的特殊性,导致实际实施过程中,难以建立具有执行力度的监督管理实施制度,使得绩效目标的考核只流于表面形式,无法真正实现全面在国有企业建立完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3.国有企业内部实施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不足之处

3.1缺乏积极明确的经营收益目标

国有企业由于经济资本属性的特殊性,导致在经营效益方面的目标不够明确,并且难以建立准确的市场定位。因此,在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从而难以完善的建立行之有效的经营控制体系,造成在国有企业内部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等经营管理提升手段时难以真正实施落实到位,最终导致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体系增强国有企业资金管控及收益率提高的目标无法实现,阻碍了国有资产增值的进一步推进。

3.2国有企业内部团队预算管理意识不足

由于国有企业长期经营模式的固化,对于改革创新经营手段,建立能够推动资金收益增长的运营体系的管理意识不足,是国有企业内部存在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缺乏对企业长远经营发展的有效规划,没有迫切解决国有企业经营收益能力的目标思维,是阻碍国有企业建立完善资金经营管理控制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管理者需要提高思想觉悟,明确自身责任,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本的重要载体,能够实现资本增值,于国于民都将是一项积极的贡献,也是国有企业管理者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尽到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应该调整思维认识,提升管理能力,通过完善国有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充分落实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体系的全面建立,以此为国有资本增长,及国家市场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

3.3构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的整体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国有企业对于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管理工作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国有企业整体管理结构陈旧固化,对于改革创新具有全面性的经营管理体系模式难以快速适应,并且在管理体系调整的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难以有效推进构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建立的发展进度。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实施规范,导致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及全面性,并且在绩效评价指标方面界定不清晰,无法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使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管理模式始终浮于表面,难以最终落实到位,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4在全面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过程中缺乏准确性

国有企业由于经营模式与管理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对于信息数据的采集核算等过程较为繁琐,往往造成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数据不够精准,缺乏客观性,从而影响了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真正目的。由于预算管理到绩效评价的管理体系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人工操作,因而会造成相关数据具有可靠价值不能准确保障,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实施阶段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进而影响了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最终作用无法得到保证。

4.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策略分析

4.1实现全面预算计划与实际经营管理相结合

在国有企业内部加强对预算管理目标的整体认识,通过有效的宣传工作在基层员工当中普及企业经营的计划目标,并以此充分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建立预算管理工作。不仅如此,在进行预算计划前,充分考察经济环境,并调查市场需求,同时结合国家发展规划目标为指引,整体经济规划政策趋势为方向,结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对比,建立科学合理的详细预算计划,对于各阶段环节的支持费用等相关内容进行实际定额的设置。此外,对于一些难以避免的突发因素,也应在预算计划中根据相关经营预设必要的特殊款项备流,确保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的科学性,以合理的手段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4.2提升国有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团队的素养

国有企业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制度规划,应建立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团队,并通过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积极的预算知识宣传工作,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控制部门,以此确保预算管理目标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保障。首先,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高层应该明确思想意识,充分意识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完善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情况,以此实现预算管理能够在经营过程中真正发挥实际作用,从而实现通过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降低企业经营投资风险,提升企业经营收益目标。其次,在实施布置预算管理工作阶段,合理构建监督管理团队,在相应岗位配置具有足够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并依次分派好各流程阶段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以此有效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还应通过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预算管理团队的整体专业素养,邀请具有专业水平的专家人员实施指导,从而更完善的实现预算管理的具体工作落实目标。

4.3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实现监督控制

国有企业为有效落实预算管理的预算计划目标,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运行监督体系,并完善管理流程。企业内部施行全面预算管理应充分贴合实际经营情况,建立预算管理计划前期,需要全面具体地采集相关信息资料,并就实施过程中将会预见到的客观不确定因素进程充分的考量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依次建立各阶段预算计划流程。在实施预算计划过程中,客观严谨的保证实施操作情况,并随时监督管理计划实施落实情况,如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特殊突发情况看,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协调沟通,有效配合,通过调整预算计划内容,以及建立临时预备方案等有效办法及时解决问题。不仅如此,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任何是否影响计划进行的特殊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也应积极上报,及时做出相应反馈,并为日后继续工作做足充分备案。不仅如此,在对于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对于监督管理部门团队,必须秉承客观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监督管理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考察预算计划当前执行进度,并获取有效的信息数据加以科学分析,从而有效监督控制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资金经营情况与预算计划有效实施的管理控制目标,并以此及时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科学提升企业经营收益目标的实现。

4.4设立完善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配合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的设立,以此监督预算计划目标实施成果。对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该明确根据经营管理收益情况的实际结果,并结合预算计划的设置内容,以及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绩效评价结果,最终通过评价结果实现绩效考核。为此,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高层应该具有必要的监督管理意识,强化监督管理绩效考核的监督力度,并为此建立全面具体监督管理考核制度标准,以确保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落实水平。全面完善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具有科学性的企业规划发展监督戒尺,能够衡量各部门各经营阶段的运行管理执行水平,并有效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企业管理监督部门应该恪尽职守地监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缺陷并积极纠正,保障企业长期保持经营发展的合理实力。为此,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具有必要的责任使命决心,有效监督管理国有资产,通过绩效评价的指标的责任落实,促进对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目标的有效实现,从而为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蔡立新,高蔓莉.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财务绩效评价[J].财会月刊,2021(01):44-51.

[2]翟晓琦.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学习,2021(05):63-65.

[3]史道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1(21):49-50.